真佛報開闢專欄,詳列每周課程大綱及重要內容, 歡迎大家透過文字的整理,及線上的學習,一起進入真佛密法無上珍貴的教法。 |
真佛密法
第二章 細說密教完整儀軌
第九節 三光加被
前言
● 密法分「前行」,「正行」和「後行」。正行的部分包括「觀想」,「持咒」及「入三摩地」。三光加被就是屬於正行的「觀想」的部分。
如何觀想「三光加被」?
● 因各個修法主尊不同,僅用阿彌陀佛代表說明。
● 其他主尊可以詳閱蓮生活佛文集《真佛秘中秘》。
正行觀想
● 先結主尊的手印。先觀空,用「觀空咒」加持,然後再觀想。
觀空咒
● 觀想天上無雲晴空,一大片藍色的虛空。加持「觀空咒」:「嗡。司巴瓦。速達。沙爾瓦。打爾嘛。司巴瓦。速朵杭」三遍。
月輪觀
● 結阿彌陀佛的手印。再觀想在虛空中,底下有一片海洋,從海洋的地平線上,升起來一個很大的月輪。這個就是「月輪觀」。
觀想種子字變化本尊
● 再觀想月輪中有紅色種子字「些」字,放大紅光。月輪中「些」字旋轉,化為阿彌陀佛,雙手結定印,托滿盛甘露之鉢盂。觀想阿彌陀佛的手中鉢,鉢中甘露,化為白光的甘露水,上昇,成一弧形從密宗行者的頂竅灌入,行者透體成白色水晶透明,業障全消除。(或手上蓮花放出白光,照定行者亦可)
月輪中的阿彌陀佛又象徵什麼呢?當中有三個觀想:
● 月輪觀就是佛國悉地。
●「些」字,種子字觀,就是佛性。
●阿彌陀佛本尊就是法身,相應後,法身就是阿彌陀佛。
●把阿彌陀佛再變成一千尊、一萬尊,就身外化身一千尊、一萬尊,非常非常微妙的,本尊在行者面前站立。觀想的越細緻,才能在修法的時候進入最微細及微妙的境界。它是用識來修持,用最深,甚深的意識來修持,所得到的覺受是不得了的。
三光加被之觀想
● 1)行者觀想本尊天心部位,放出一道白色光芒,照向行者的天心,代表身的清淨。也是大圓鏡智光,使自己的五蘊(色受想行識)及第八識(阿賴耶識),化為無形。
● 2)觀想本尊的喉輪放出一道強烈紅光,直射自己的喉輪,代表口的清淨。同時也把自己的一切貪性欲念化為無形,變成大智慧的光明。
● 3)觀想上師的心輪,放出強烈藍色的光,這光直射自己的心輪,代表意念的清淨。 同時調伏了自己的癡性,化癡性於無形。
● 觀想主尊放光加持,白光,紅光,藍光三光加被,融入行者的身心。
上師相應法的重要性
● 上師相應法是傳承法流的根本大法,所以上師相應法很重要,上師相應法可以相應,其他本尊也就跟著容易相應。
練習觀想的方法
● 如遇到觀想的困難,反複抄寫會達到非常好的效果。
● 如果本尊觀想不清楚,需要多看主尊。也可以用畫像的方法,把佛菩薩的形象畫出來。
● 比如畫阿彌陀佛,全部把祂畫出來。這其實是行者的心在畫,畫久了就印到心裡了。
什麼樣的「心」觀想最重要
● 行者的心清淨,觀想一定很清淨,很清楚明朗。
● 廣大無量心產生出來的時候,在做觀的時候,就不會有不好的念頭,念頭自然清淨。
變通的方法
● 行者就可以做一個最簡單的修行,就是「正行」。直接做「觀想、持咒、入三摩地」。
● 但是平時一定要修一壇完整的密法,不只是做這三節,一定要「前行」、「正行」跟「後行」,三個合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儀軌。
小結
● 行者通過三光加被的觀想來清淨身、口、意。
● 此時此刻就是在修正行者的意,修正行者的身心。有悉地、有佛性、有法身,虛空中的光明照向行者,這是在修心、修意。
● 當行者能夠與這佛光融入的時候,能夠完全吻合的時候,對死亡也不會恐懼了。
● 這麼多精采的內容,讓我們迫不及待發揮一指神功, 點入 「 真佛網路大學 」 的網站,一起聆聽蓮一上師精 彩的授課 --「 真佛密法 」。讓我們快速掃描 QRcode 一起同步線上學習。

《觀想的力量》
真佛網路大學授課內容 / 釋蓮一上師
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奪得了世界冠軍,當記者問他憑什麼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時,他說了這麽一句話︰「憑智慧戰勝對手。」
當時許多人都認為,這個偶然跑在前面的矮個子選手是故弄玄虛。馬拉松是體力和耐力的運動,只要身體素質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奪冠,爆發力和速度都在其次,說用智慧取勝,確實有點勉強。
兩年後,在義大利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上,山田本一又獲得了冠軍。有記者問他︰「上次在你的國家比賽,你獲得了世界冠軍,這一次遠征米蘭,又壓倒所有的對手取得第一名,你能談一談經驗嗎?」
山田本一性情木訥,不善言談,回答記者的仍是上次那句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話︰「用智慧戰勝對手。」這回記者在報紙上沒再挖苦他,只是對他所謂的智慧迷惑不解。
十年後,這個謎團終于被解開了,山田本一在他的自傳中這么說︰「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路線仔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就以公引衝刺的速度奮力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四十幾公里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這麼幾個小目標輕鬆地跑完了。起初,我並不懂這樣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標定在四十幾公里處的終點線上,結果我跑到十幾公里時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
還有他在比賽前就不斷的觀想,一個個小目標都印在腦海裏,這樣到了正式比賽時就會佔了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