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大家都聽過這個故事。故事從父親失去了一匹馬開始,到馬兒失而復得,兒子騎馬摔斷腿,最後全村男丁皆因徵兵而戰死,只有瘸腿的兒子得以保全。
我們在讀這個故事時,總覺得這是個不完美的好結局,塞翁失馬,最後終於得到「福」了。
然而,細思這個故事,倖存者真的是幸福的嗎?這個瘸腿的兒子,會不會反而羨慕同儕能痛快戰死沙場,認為轟轟烈烈的人生,反而勝過帶病苟活?
說不定他會苦惱一輩子、自卑一輩子。活得很苦!
但是,任何境相都是一體兩面的。萬法由心造,生命的點點滴滴都有其軌跡可循。無論順境或逆境,其實也都是一時幻相。
只要我們能在境相中,試著參悟其箇中本質,那麼,不管面對的是苦還是樂,對我們來說,都會是最珍貴的禮物。
苦與樂,本質是中性的。失與得,死與生,衰與盛 ;任何對立的名相,其本質都是中性的。福兮禍兮,隨人解之。
我們要學習「塞翁失馬」故事裡那位父親的精神,明白禍福相倚的無常之理,面對一切變化,勿喜勿憂。
但身為佛弟子,我們更要把握每一次面對逆境的機會,去參悟、去看透。
看透無常,看透三界如火宅,厭離世間法的空幻表象,下定決心追求解脫。
只要我們能夠奠定這份修行的決心與動力,那我們就得到了最珍貴的禮物!
明白無常並隨順,如同故事裡的父親那樣,這是在人間長生久視之道。但是身為佛弟子,我們要立志走得更遠、更深。
看透無常,心生出離,這是出世間的第一步。
看透世間虛幻本質以後,對那些尚未覺悟的眾生感到悲憫,立志喚醒眾生,這是第二步。
看透了、覺悟了一切,認取第一義空,而後不迷世間也不離世間,這是終極!
宗大師說「三主要道」: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
修出離心的道場不在他方,人生的種種苦難,就是道場。
修菩提心也不在深山,看得見眾生苦、有眾生可度的地方,就是道場。
第一義空不在此亦不在彼,不在內亦不在外,萬事萬物都是道場。
所以,我們理應讚嘆!
讚嘆這人間,謳歌這人間。
一切小人怨敵皆頂禮,一切障礙都感恩!
修行的關鍵無他,就一個「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