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宗委會與馬密總聯辦 供僧大會、 護摩法會及教育實體研習班 《唯識入門》課後有感

       

         唯識與中觀:唯識是檢查自己目前心在哪一個境界的重要工具;而中觀則是關於法性的顯現。雖然每一門學問都不同,但密教行者因為修行的方式,特別需明白什麼是「中觀」與「唯識」。

 

什麼是「識」?

        識是一種能力,每一個識都有各自的認識、分別及了別。人除了有五識 (眼耳鼻舌身),也有第六識 (意識)、第七識 (末那識) 和第八識 (阿賴耶識)。

 

        人的前五識與物質境 (色法) 是相應的,會接收到這世間的一切 (色聲香味觸)。而意識則是與一半的色法及一半的心法相應,這是與意識本身的作用不同有關。意識一般分成兩種,一種為「五俱意識」,也就是前五識一起所產生的作用。例如到海邊為例,眼看沙灘、耳聽海風、鼻嗅海水味、舌嘗海水的鹹味、身體也會感受到沙灘及海水的溫暖。這時五識所接觸的信息,就會在腦中產生思考,也是與物質產生相應。

 

        意識也有獨立運作的時候,如睡夢中顯現出不在身邊的物質,或者清醒時思考第二天要搭哪一班車。這些並沒有真實物質顯示出來,但是在腦海中出現的影相,就是「獨頭意識」。因此意識就有「五俱意識」及「獨頭意識」在其中。到了第七識就是甚深意識的作用,算是完全心的作用,而第八識也更是心的作用了。

 

唯識和其他教法的區別

        蓮僧上師強調唯識對於法相的分析是非常透徹的,並有趣地以擔擔麵為例:這一碗面如同一個緣,意識對於這碗麵產生了作用後,也與第七識產生了作用,但因第七識是受污染的,進而對這碗麵有好吃、難吃、喜歡或不喜歡的念頭。

 

        上師也分享昔日並沒有特別學習唯識,直到自己開始修習禪定後達到某境界,卻察覺自身因不確定是否陷入妄見、認假為真,進而產生了恐慌。學習唯識以後,對於自己的念頭也有所本,對於各種玄妙的名相,也藉助唯識剖析的清清楚楚。許多經典上難懂的名詞,也都可以用唯識證明出來。因此,唯識的強項在「對於法相的分析」。

 

         上師也簡易說明其餘教派的特色,如中觀的專長是「對法性的通達」、禪宗講求「直指佛性的實踐」、淨土強調「方便接引的易行道」、密宗注重「理事雙圓的薰修密行」。

 

        對於「理事雙圓的薰修密行」,上師強調修習密法是為了熏陶我們受污染的種子識,讓其漸漸轉換成善的種子。因此修密行者應懂得中觀與唯識,再加以實修密法。以上各派分別都是因方便而列出其特色,每一個教派都是在「心」上做功夫,將六度萬行實踐於生活,終點是一樣的,不必比較法門。

 

唯識修行的次第

        該如何學習唯識?首先,需明白「識」的生起、活動及功能。同時也要知曉唯識的人生觀與宇宙觀,尤其是確立修行的勝觀。在這裡,勝觀是指對唯識在於佛法的大意、由唯識所產生的宇宙觀已非常清楚明白,沒有任何懷疑。無論是學密或唯識,對於所學的佛法產生勝觀,才不會動搖。

 

        當第八識的種子,經過這非常強調自我的第七識,就會在第六識產生判斷思考的作用。產生作用後,產生有自「我」的思維,自己喜歡的認為是好的;不喜的則是不好的。若是善的種子,就會做善的行為,產生善心所;惡的種子產生的惡行為,則會產生煩惱心所;若沒有特別歡喜厭惡,則是不定心所。唯識有五十一心所,學習這些心所是為了增善及除惡,讓不定心所偏向於善。此外,若想更深入的學習,可以探討五位百法。

 

        實踐唯識的目標是為了轉八識成五智,是藉由空假中三觀來修持。上師闡釋,初步時需意識到外境一切如夢,讓第六識不產生分別識的作用,就是清淨,第六識即轉為下品妙觀察智。第七識漸漸消除我執的束縛,即得下品的平等性智。修空觀後,能夠無所得、不分別取捨,第六識不被獨頭意識影響,就得中品妙觀察智。漸漸地第七識能壓的幾乎沒有時,可得中品的平等性智。進入中觀時,代表對於分別智、妙觀察智及平等性智非常清楚。但若將第七識壓至極致,就是對眾生無情,只能到非想非非想處天,因此需發菩提心。

 

        真正發了菩提心,才能面對種子識以內所有的種子,而且是必定發芽的。眾生的種子與佛的種子不同,佛以無染之心救度眾生,救助中不斷累積功德,種下成佛的種子識。而眾生的種子有善惡,一直累積在八識田中。其實我們的六識並無法真正感知到佛的法身,是佛的救度功德(功德化身)才能讓眾生界有機會接觸到佛。當發起菩提心去救度眾生,才能真正消除第七識原本存在的我執,當我執消除直至清淨時,就是佛道成就的時刻,屆時第七識才是最上品的平等性智,第八識方能轉變成大圓鏡智,再無半點塵染。大圓鏡智的智慧之光,才能照進法界一切眾生的心,並且自由入眾生的心,顯現唯識神變。

 

        在唯識裡,並沒有人本善惡之說,而是該善時善,該惡時惡,取決於種子是屬於何種。

 

八識簡介

        課程最後的環節,蓮僧上師講解第八識及其餘七識。第八識是所有色法及心法的來源,一切種子的本源就是在此,而且數目無法計量的。種子更分為色法種子、心法種子、名言種子、我執種子及業種子。

 

        在能出 (所藏) 的功能上,八識含藏了兩種色法種子與心法種子。色法的種子有兩種:第一種顯現自身的五根,第二種顯現物質世界與其他有情身體與五根。每個人所感知到的世界是從自己的色法的種子中顯發出來的,因為是用「我」作思考,看見人相、我相、眾生相及壽者相。而心法的種子就是八個識,都是在心理上顯發的作用。

 

        在能入 (能藏) 的功能上,八識能收入名言種子、我執種子以及業種子。名言種子是由前七識的想心所所形成的名言,可以藉由思考、妄想、概念、意象所形成,但尤需藉由語言、肢體動作、聲音或實體物來表達,或由眾生界的共同定義而形成,這些認知統稱為名言種子,而收進來的種子都會回到第八識裡被積藏。

 

        收入的我執種子有兩種:第一是不斷以我為中心,去觀察第八識的顯發所生成的種子;第二就是由第六識觀察五蘊而產生的種子,這部分則是受後天的影響。因此要達到心經中的「五蘊皆空」,唯有依靠後天修行,將我執去除後才能顯現。接著,上師也細心講解名言種子與我執種子存在的理由,並以畫圖的方式,向大家解釋第六識、第七識及第八識如何運轉,能入、能出的種子為何。

 

結語

        很多時候自己所認知的事情,其實是依照自己的標準 (業緣) 所看到的。我們都是在非常大的夢幻中,由心識顯現的世界甚至到宇宙的業緣取更是超乎我們的想象。在這個隨時隨地生起業力的世界裡,更需努力保護自己的正見與正行,讓善業不斷地相依相長,惡業不斷地薰成善業,相信很快就可以達到成就圓滿果地。

 

贊助真佛報
前往贊助真佛報前往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