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訶上師講解師尊文集:《定中之定》精華總結

 

    蓮訶上師歷經15個月,將師尊文集《定中之定》講解完畢,這期間並帶著同門一起線上同修,現在特別將書中內容精華整理分享,讓同門可以重新複習一遍。希望透過這本文集的學習和實踐,大家都能邁進了禪定的大門。

 

          一切佛法都是為了三摩地而準備的 一壇法中,最重要的就是入三摩地,五禪是指無修、真空、本然、止念、無念 (正覺佛寶)。

 

          自我的慶幸- 一切成就都來自於自己具恩的根本上師 ; 我的根本上師是信心、認真、善、前世、使命、知識、口、實修、寫作、聚、慈悲、傳法、渡劫、無畏、成就。

 

          認知器世界皆夢幻 器世界如幻會壞,人身體如幻會壞,地球如幻會壞 ;入定的前提是「知世如幻」才能入定。

 

          想念停止是真定 修行以戒為師、以定為實修、以慧光融合為成就 ; 修行禪定,從散亂→昏沉干擾→專一(不遊移失心)→止念(到此才算真定)

 

          有智及非智三摩地 所有專注一念的禪定都是「有智三摩地」。證知--突然感覺到靈感、輕安、明澈。明白專一對象的實相--妄念幾乎消除、清淨無染。由身口意清淨進入到空性的「非智三摩地」。

 

          非智三摩地的深入- 在非智三摩地中,沒有善惡、沒有業力、行者非人; 無我是非智三摩地的體現。成就三摩地的人,就算出定了,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保持了對自己的內在深處的覺知。

 

          能不能控制自我 三摩地就是心地所引起的一切活動,能夠受到自己的控制而停止、息滅。進入三摩地的次序是止息、止念、止動、受控、攝控。每個人都有「本我」(佛性、靈體)、「物我」,修行是破除物我,認取本我。

 

          什麼叫開悟 -開悟有理論上的,也有實踐上的;三摩地與石頭不同,三摩地中有性及光明。由禪定證得開悟的次序是心由外轉內→觀心念起伏調勻→見證到心念是中性→見證外在全是幻空→見證內在是真空→融入宇宙光明(慧光融入,子光融入母光)。

 

          安住於佛性- 禪定成就者是旁觀者,一直安住於三摩地。是獨耀的狀態,一直安住於佛性之中; 剛開始,有時定,有時不定一直精進到,永遠安於佛性之中。一切妄想執著自然消失,成就了!

 

          禪定也有三士道 修行禪定的三種心 :下士道-修行只為健康、快樂、財富、子女等,不離三界;中士道-開悟,資糧道-究竟道,寂滅為樂,脫離六道輪。上士道:依止佛,佛慧+大悲心=空性+菩提心禪定境界超過了涅槃,輪涅不二。

 

          定中之定答客問 -禪定為什麼能真正斷煩惱:因為能止念。行者應無所住而生菩提心而且是勝義菩提心,亦即是三輪體空不僅定中如此,出定也要保住。一切障礙,不再是障礙時。

 

          認識自心、看住念頭、本來面目- 修行第一步,先把念頭變成善的、歡喜的、清淨的。生活中面臨抉擇時,原則是:是否給人帶來快樂?給人減少痛苦?永恆的善意的供養,最終要一切停止,心念停止,那才是解脫的定。

 

          實證是真實的證量- 師佛強調,實證是第一重要。知量、比量、聖言量,全都需要實修去證明;要證明三摩地唯有實修才可實證。

 

          禪定的經驗- 啟靈是氣動,能自控可健身;癢癢是氣需要調節;炊煙景象是虛幻,因為鬆散失控;化為巨山是法流灌注,地的感應;清涼,是與水感應;移位是心與心的連接,心要與淨土連接;禪定會出現種種現象,執著神通會停滯不前;拙火是天下第一法-清淨、光明、惱、飛子光與母光合一,圓滿次第、即身成佛。

 

          加餐『乾坤大挪移』- 觀修的晉級-觀宮殿、觀本尊、觀眷屬、觀淨土。五種「過失」懶、忘了自己是本尊、鬆緊、對治、不對治。八種「對治法」:信心、希望、精進、調柔、專一、警覺、對治、不對治。

 

          我解釋四禪 初禪:離生喜樂,安坐、端身、攝心、氣息調和,八觸十功德。二禪:定生喜樂,喜、樂、輕安、一心。三禪:離喜妙樂,能捨非、捨受,已能無染,只有意識之樂,心已寂然;四禪:能捨三禪之樂,無苦無樂,極善無念清淨;五禪,無我、無生,到了四禪不生傲慢,進入五禪。

 

          久遠無間斷的禪定- 久遠無間斷;信心堅固、固定時間、心境平和、保持靜默、控制念頭、一切淨化-自己淨化。理論通達。

 

          去執行者的話 所有覺受都不執著;對於別人的建議批評,接納和反省;經常找出自己執著的點,放下超越。

 

          誰綁了汝 禪悟之後,還需定中實證超越。三摩地中能見本我佛性,及明瞭一合相。真正的解脫是一切該成就的已圓滿,一切煩惱徹底消失,無生無死。無所住而生菩提心。

 

          三摩地的分別智 粗心念、細心念、喜樂念、我念、無我念三摩地。修定的開始須要有專注的對象。層層突破,最終成就。

 

          我唸高王經的經驗 觀察細微的妄念,誦經時觀每一字,不起妄念,應用於生活中的每件事。

 

          生活中的三摩地- 師佛以寫作、修法、睡眠為例教導我們如何在生活中修持精神統一的三摩地;我們要以此類推,在生活中的每一項事情中訓練精神統一「生活中的三摩地法」。學習佛陀的無時無刻不在三摩地中,並進入終極的無事無心無我三摩地中。

 

          前世有修行否? 根器的判斷是根據心量:心量狹小、只為自己眼前的利益,前世無修行;心量寛一些為自己的未來往生淨土而每日修行,前世有一些修行。心量最寬,捨己為人、心忍辱、忍逆境、無所謂、無所求、無為、不計較、放鬆、易入定、煩惱少、出離心、悟本源、等待成就,前世有修行。也是我們這一世要努力做到的。

 

          從有所緣開始起修 三摩地的修習要有五種力量:信心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智慧力。對治昏沉的方法:不能太勞累、保持心中的美好、清澈、喜悅,可站立或經行。數息觀是最好的體緣入定方法,感受氣息的出入、長短、起始,不控制,只觀照,能達念住。

 

          相應是速捷法- 行者向佛菩薩走一步,佛菩薩向行者走四步;佛菩薩降臨放光、合一,行者易念住;佛菩薩的加持使行者累世業障消除,今世煩惱消失,定境現前,速捷成就。

 

          由外向內 密教的奧義:外在宇宙的嗡啊吽是法報應,內在的嗡啊吽是佛性、靈體、色身;密教的修行是與宇宙形成逆向而行-行者-本尊-空性;修行的重點首先是:本尊下降-行者放下成見觀念-佛性與佛性合一。

 

          我的見解及實修- 師佛對世間的修行做了總結:聲聞、緣覺、菩薩、佛的修行的方法和道路(還有無法出輪迴的);修行的次第(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究竟道),以及禪定的晉升階梯。最究竟、最殊勝的禪定:大悲心+證悟萬法皆是空性。

 

          障礙有夠多- 修習禪定的九大障礙:懶、病、環境、情緒、妄念、不正見、氣餒、姿勢、呼吸。改善方法:看醫生、求加持、運動。禪定成功:精神平和、呼吸均勻、身體健康、情緒穩定、上師加持。

 

          四無量心讓人愉悅- 修心調整情緒的最佳方法:慈悲喜捨;用慈愛對待樂境中的人,用悲憫對待苦境中的人,用歡喜讚歎成功的人,用平等心對待惡劣的人;這是清淨行、廣大心,本尊下降,二人同行,自然入定。

 

          心平氣和是口訣- 要入三摩地,行者必須在呼吸上用很大功夫;呼吸要練到臍輪、密輪、腳趾、胎息、皮膚呼吸;由粗到細,最細、微細、微、止;以精微的呼吸和本尊互相對流,讓心念穩固而止,最後進入空性。

 

          分別實境與幻境 分辨夢、定、白日見的真假:清晰、合情合理合法,唸師尊心咒3遍更清晰者直實:反之,不理會。若真實,如何對治?凶→白諸尊,善→行善,邪→藍諸尊,春夢→懺悔,死→長壽法;病夢→息災法。最高境界:凡一切相皆是虛幻,都不放在心上。

 

          空空是大口訣- 空空訣:你空、我空、萬法皆空。這無生境界是修法的最高點也是破魔大法;在空性中,智慧光明顯現,見證真如佛性,獲得最大的成就;以大悲心,照應一切人等。

 

          無生的經驗- 人生要認知生命的本源明心見性才有意義;認知以後要能常常安住在佛性之中;要達到世間的一切事都與佛性真心無干涉。

 

          證道還做事嗎 證道是包括解脫自我和菩提圓滿(自度度他);證道者的業:過去的已滅,現在不造,未來沒有;證道者還做事,三輪體空地做事、心無所住地做事、沒有心無心而作。

 

          哭婆的故事 從哭婆的故事學到轉換一個角度看事情,能讓我們從悲傷成快樂;師佛教我們如何把謗、批評轉化為學習、寫作的動力;我們修行禪定也要把一切障礙化為動力。

 

          龍樹菩薩-二三事 龍樹菩薩傳奇的一生,教我們每個人如何從慾望中出離,從我慢中超越,這很重要。龍樹菩薩學佛的歷程,是從小乘的有,到大乘的空,最後到中觀最終進入密:密宗,而成為八宗之祖,所以我們很幸運的。中觀,就是假有=真空,就是對真如的最中正的描述,不偏空、不偏有的描述。

 

          修「止」- 止、徹切、立斷,重要性在於見證本來面目,回到本淨。止的方法:毗盧七支坐,身語意一起止。意止:有依止→無依止。口訣:不要太用力,任運注視,起念時關注,止妄念。心氣合一、心隨氣跑,用止法圍住心氣,就是立斷。

 

          結語 入三摩地是一壇法中最重要的,每個人都要修禪定。禪定之前要先做前行準備:對治傲慢:大禮拜;對治小氣:大供養;對治慾望:白骨觀;對治嗔怒:自他互換菩提心;執著名位:幻觀;恆心不夠:多多磨煉;娛樂可否:少少即可;如何不顛倒:八正道。弟子的一切成就來自於根本上師,在修行禪定有障礙出現時,要以虔敬心請教根本上師,必得加持。

 

 

贊助真佛報
前往贊助真佛報前往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