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 平凡童年的苦與樂

 

 

         

 

           話說,出生沒多久就被迫與媽媽分開,寄養在阿姨家的小盧勝彥,當阿姨要結婚時被接回家,在爸爸不肯接納的情況下,過著被三天一大打二天一小打的生活。

 

 

          1945 年 8  月  15日,日本戰敗投降,台灣由日本統治改為國民政府執政,戰後的臺灣風雨飄搖,亟待重建,像是:社會時局動盪不安 (二二八事件)、物價膨脹及生產力不振的問題,人民生活缺衣少食,棉被都能拿去典當換一餐溫飽。在 1951 年起,美國提供了援助物資,台灣由此進入才穩定發展時期。

 

          戰後 (1945-1950),美援尚未進入台灣前,大多數家庭都是只求三餐溫飽,能平安過日子就阿彌陀佛了,盧家也不例外。因為祖父盧昌在二戰結束前過世了,他將所有的財產,全部分給六個老婆,六個老婆有的改嫁,有的花光,沒有一個保存著。在勝彥誕生那天,美國戰機轟炸整個嘉義城,東市場整條街的房子全部燒光,嘉義首富盧昌的房子自然也燒個精光,到盧耳順這代,可以算是家道中落,兩袖清風,家產通通都沒有了。後來爸爸盧耳順透過親戚介紹,在電力公司上班。

          1949 年之後 (民國38年),台灣由農業社會轉型工業社會,需要往人口增多地區鋪設電線桿,盧耳順隨著電力公司職務調動,舉家從嘉義來到了屏東,接著遷至高雄的大港埔 (新興),這裡原是一望無際的平原,種植甘蔗、水稻等等,因為逐漸繁榮蓬勃起來,改名為「新興」,小勝彥在高雄住了 19 年,一直高中學業後,才離開了這裡。

 

 

          媽媽盧玉女是小勝彥在清苦生活裡冬日暖陽。說起盧玉女,與盧家一樣是從澎湖小歧角來嘉義討生活的,台語俗諺:「澎湖查某,台灣牛」,形容澎湖女人和「台灣牛」一樣吃苦耐勞,經歷日據、戰亂,她深知討生活的不容易,一毛錢當一元來用,起早貪黑地照顧孩子跟丈夫。

          1960 年之前 (約勝彥小學階段),,一般家庭大都是務農維生,沒有多餘的錢買鞋子這種奢侈品給孩子,因此,小孩子大都打赤腳,小勝彥自然也是「赤腳大仙」,平時是光著腳ㄚ上學,媽媽發揮巧思,把廢輪胎剪成拖鞋的帶子,將它釘在木頭上,如此就有一雙堅固耐穿的拖鞋。冬季天寒時,盧玉女擔心小孩子睡覺時踢被子會著涼,她細心地用人家不要的破毛線衣,把袖子剪掉,縫製成一個四四方方的肚圍,這下不管半夜怎麼翻身,都不怕著涼。儘管生活很不容易,也是要開心過日子啊!

 

 

          延續所受的日本教育,盧家的規矩嚴謹,睡前要將明天上學穿的衣服備好在床邊,起床後摺好棉被,拿掃把將家裡面掃乾淨,每天都不馬虎。不過小男孩漸漸長大,開始調皮搗蛋,學著布袋戲裡的俠士飛簷走壁,爬牆、爬屋頂,家門前有載運甘蔗的牛車經過時,小勝彥立即呼朋引伴從後面追過去,腳一踩,拖出甘蔗,稍微擦一擦,一口咬下甜又香的甘蔗!

 

          游泳是小勝彥最喜愛的。他喜歡去在家裏附近的「寶珠溝」戲水,然後摸一些魚、蛤蠣回家加菜,但是,盧玉女最不喜歡兒子戲水,總覺得危險。有次,他又把媽媽的叮嚀丟到腦後,玩了一整天功課也沒做,當他踩著輕快的腳步,提著收穫滿滿的水桶回家,咧著嘴開心地說:「我回來了,今天釣了很多的魚、還有蝦子喔!」,只見媽媽坐在門口,招手說:「你走過來啊!我絕對不會打你,你就過來,過來……」,一見媽媽滿是和藹的笑臉,小勝彥快步地走進門,不料原來門旁邊有一個竹掃把,媽媽抽出一根細竹,「咻咻咻」地,朝他穿著短褲的小腿抽下去,腿肚上立即出現一條條紅紅的細痕,又痛又灼熱。

 

          怎麼大人說話不算話?疼痛的他懊惱地想:「明明嘴巴說不打的,原來大人的話也不可以信!」其實媽媽很少打他,這是極少數中的一次。他曉得是因為他荒廢學業,做了危險的事情,媽媽一時情急的緣故,說雖如此,「寶珠溝」還是得要去的,在水裏的清淨,實在太吸引小勝彥了呀!這樣的他實在是讓媽媽氣不過,有時邊罵嘴裡邊唸叨著:「你這個小子,講不聽,將來一定是臭名滿天下。」這麼隨口一講,盧玉女不知道自己還真講對了,這黑黑瘦瘦的小子日後確實名滿天下耶。

 

          小勝彥從很小就知道「錢」對生活的重要性。自他開始上學後,觀察到同學帶便當是雞鴨魚肉蛋;自己的是二顆蒸地瓜,同學上學穿著鞋子;自己是「赤腳大仙」,其實當時的大環境便是如此,不獨獨是盧家特別地窮。戰後,台灣由農業社會轉型為工業社會時,歷經一段陣痛期,物資匱乏民間窮苦,連美援時期 (1951 - 1965) 純棉的麵粉袋,常被老百姓拿來剪裁再利用,大街小巷到處可見穿著印有「22 公斤裝」、「美國人捐贈」的小孩。

 

          這樣的時局,靠爸爸一個公務員薪水要養 5 個孩子跟母親實在吃緊。盧家後院有幾畝小小的地,小勝彥跟著爸爸在後院種菜,媽媽則是養雞、養豬和做衣服貼補家用。於是抬著餿水桶,餵雞、餵豬也是他每日下課後的工作之一,尤其小勝彥身為老大,從很小就受媽媽調教,懂得生柴火、炒蛋炒飯、做包子水餃、洗衣服樣樣都會。

 

          孩子眾多,家計總是不夠開銷,為了填飽肚子,不分大人、小孩,通通都要工作補貼家計,一個 7 ~ 12 歲大的孩子能做什麼來賺錢?小勝彥平時上街用一根繩子,綁著一個磁鐵,在街上走時,磁鐵上會沾上一些鐵釘、鐵屑,堆了一堆以後拿去賣,還有,將鐵絲磨尖,看到橘子皮叉起來,曬乾後賣給中藥店。

 

          不然就是學媽媽賣東西做生意,假期或放學後,暑夏跟寒風中,你會見到一個黑瘦的小小身影,穿著縫補多次的「八卦褲」,打著赤腳走在大街小巷叫賣:

有時搬著自製木箱沿街叫賣「枝仔冰」,喊著:「賣枝仔冰喔!賣枝仔冰喔!」有時肩上扛著一支插滿「李仔糖」的竹桿,

有時擺攤賣起「椪糖」,

有時站在新興市場門口大喊:「卡緊來買,又肥又大的雞仔,卡便宜。(台語)」叫賣著媽媽自己養的雞。小小年紀已經懂得家裡窮,努力賺錢才會有希望。

 

          小販勝彥賣的「李仔糖」,是生意人將生李子串起,在滾燙的紅色糖水中,轉一圈,即成「李仔糖」。他到製作「李仔糖」處批貨,用一元購得十三支「李仔糖」,插在稻草上沿街叫賣,每一支「李仔糖」賣一角。全部賣完 ,就賺了三角,然後再補貨,繼續賣。當時有不少孩子排隊批「李仔糖」賣,大部份是沒讀書的,也有放牛班的,大家排成一長隊,等著生意人熟練的滾動李子串。

 

          小勝彥看著排隊批貨的「同行」,天真的他不禁想像,將來長大了,要像那些生意人一樣,坐在椅子上,很悠閒的用李子串滾糖,孩子們一個又一個列隊來批發,全高雄市的「李仔糖」全是他批發出去賣的,他是「李仔糖王」呢!想到未來可以賺更多錢,不禁自得的笑了起來。

 

          有回他肩扛著李仔糖做生意,走到「球庭路」時,竄出一名也賣「李仔糖」的同行,大個子叫他:「滾到別地方去!」小勝彥可憐兮兮的說:「為什麼?」他凶狠地說:「這條街是我的地盤。」小勝彥小心翼翼地問:「還有什麼地方是你的地盤?」大個子粗聲說:「大同路與球庭路是我的,林森路與中山路是我兄弟黑狗的,你老鼠仔不得進入。」小勝彥客氣地問:「那我到什麼地方賣?」大個子瞪大眼睛:「我怎知道,反正你不要被我看到就是,如果被我看到,我就打你!」小販勝彥傻住了,他小小的腦袋瓜,怎麼也想不到,這些人人可走的路,竟然是他們的地盤,但他忍氣吞聲,趕忙地說:「是,是,我再也不敢到那裡叫賣。」他無法想像什麼是「地盤」,但也不想同他們爭,他們體型高大、人多勢眾本錢多,自己獨一人,無異是雞蛋碰石頭。原來不論什麼時空,「同行相忌」、爭地盤都是存在的,連小小孩做生意也一樣。

 

 

          在沒有冰箱的年代,一碗削好的碎冰,放上紅豆、綠豆、粉條、水果…等等,炎炎夏日裏能吃上一碗冰品真是最大的享受,當時小孩的零食售價:1 角錢可以買糖柑 10 顆、1 角錢可以買 1 根枝仔冰等等,可以知道吃一碗好幾元的剉冰是一種小奢侈。有次小勝彥跟媽媽要了一角錢買冰棒,結果錢不慎掉到水溝,他把水溝蓋提起來踩下去找,全身弄得髒兮兮,還找不到那一角錢,別說有多氣惱了。一角錢尚且如此珍貴,對賣李仔糖的小孩來說,剉冰根本是一種奢侈的夢想啊!

 

          但,完成夢想的方法不是只有一種,小勝彥帶著妹妹們,到菜市場前的「大涼冰果室」吃冰,只見他在身上掏啊掏的,掏出五角錢,大聲向賣冰的老闆說:「買五角錢的清冰!」,一碗只澆上糖水的清冰當然是最便宜的,接著說:「五角錢的清冰,分成四碗。」,老闆聞言呆住了,在當場吃冰的客人看全看著五個小不點,哄堂大笑,小兄妹的臉倏地紅起來,冰也不吃了,趕緊跑回家去。背後還傳來一位客人對老闆說:「把冰賣給他們吧!我來出錢。」

 

           之後,「大涼冰果室」老闆跟常客都知道,偶爾有個穿著八卦褲的小鬼帶著妹妹們,點最小碗、最便宜的五角錢清冰,還要分成四碗!他們穿著媽媽用廢輪胎自製的拖鞋,自顧自地在冰果室中,享受著四分之一碗清冰帶來的涼意。

 

贊助真佛報
前往贊助真佛報前往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