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佛宗網路大學 - 第五門課【生命禮儀】 舞自在老師 授課

 

第四章 亡者家屬需知

 

第五節 如何解除失去亡者的傷痛

本節課的內容在生命禮儀師的課程中是個重要的課題,課題名稱是「悲傷輔導」!這是「禮儀師」與傳統「葬儀社」之間的差別。

由於眾生是「有情」的緣故,與生俱來就有喜、怒、憂、懼、愛、憎、欲的情愫,在擁有時會有計較或比較的行為,當失去時會傷心難過。

 

明白傷痛的根源

生命是有限的,生與死是天地間自然不變的規律,一個生命的誕生至最終的滅亡,是眾生要面對的共同宿命。

 

《大般涅槃經》:

「因愛生憂,因愛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就是說,眾生因為愛(貪)而產生憂苦,因為愛(貪)而產生恐怖,如果遠離愛(貪)的情愫,哪裡會有憂傷和恐怖的感受。

 

《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士道》:

「思惟死苦分五,謂捨離圓滿可愛財位,捨離圓滿可愛親族,捨離圓滿可愛朋翼,捨離圓滿可愛身體,死時當受猛利憂苦。」

是說思量死亡時的苦痛可分五種,捨離生前所愛的財物、親屬、朋輩、身體的緣故,以致死時有強烈的憂傷和痛苦。

可見,眾生受著五蘊六塵的影響,產生無明我執,直至死亡臨近的一刻仍舊依然如故,這就是眾生終生離不開憂傷和苦惱的原由。

 

莊子學

《莊子外篇》的〈至樂〉篇:

莊子晚年喪妻,曾任宰相的惠子聞訊後前往憑弔,但見莊子在靈堂上手拍瓦盆而高歌,因此惠子問莊子,妻子與你相處多年,養兒育女及至身死而終,莊子你不但沒有流淚悲傷,竟然還敲擊瓦盆唱歌,是何緣故?莊子回答惠子說,我妻子初死之時,怎麼會不悲傷和慨嘆呢!只是後來想到,人在最初本來是沒有生命的,非但沒有生命,也沒有形體和氣息。在那恍惚迷離之間,經過變化而產生了氣息,再變化而成形態,後來形成生命之體,如今又變化成沒有生命的死亡,這種種的變化,就如同春秋冬夏四季交替的運行一樣自然。試想人在死後,尚且安然寢卧於天地間的巨室,而我若要為此而嗷嗷然大哭,這是不通曉天命自然的做法,所以我的悲哀就靜止了。

從《莊子外篇》的篇幅中,可以看到莊子,看透生死的哲學理論,他以平和達觀的心態來靜觀生與死,從中悟透生死的本質,了解這是一個生命必然經過的自然規律,從一種境界進入了另一種境界、由有形歸化於無形的原始狀態。

 

《律本事》

佛陀教言:「積聚皆消散,崇高必墮落,合會終離別,有命咸歸死。」就是說,積聚的盡頭將會是消散,至高的盡頭必然是墮落,聚合的盡頭是離別,生命的盡頭是死亡。若能思維觀修「無常四際」的真理,以理化情,自會斷絕心底裡傷痛的起源。

 

斷除悲痛的智慧

  • 佛陀說:「有生必有死。」
  • 蓮生活佛說:要走出失去親人悲慟的深谷,必須明白死亡原是自然之事、不可避免的:人之死,不是真死,死後又有生,生後又有死,輪迴就是如此的不休不止。

 

蓮生活佛開示人生八苦

蓮生活佛指出,佛教中的八苦,大家耳熟能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四念處

要斷除悲痛,釋迦牟尼佛要我們修「四念處」。

  • 在觀照個人的心識和身體的過程中,會發覺到苦、空、無常、無我,原來都只是自然法則,於是,你會明白了大自然的規律,從此得到了「看破」及「放下」的智慧。
  • 蓮生活佛的金句:

「我現在知道了:苦。空。無常。無我。無生。

就算這一輩子,走完了,下一輩子,下下一輩子,你走不出人生的格子。

因此,無生才能無死。這是我這一世最偉大的發現。」

  • 蓮生活佛告訴大家:「了悟這一切,全都是刹那間的『生起』與『沉滅』,而無其他的東西,你就會變得有智慧,對一切都不會刻意地執取!如果證得了空性的實相,那將是完完全全的清淨,達致融合入聖者之流,而脫離了世間一切悲痛的源頭。」

 

【舞自在老師的實務分享】

一、哀傷的過程分三個階段: 1.震驚與逃避2.面對與瓦解。3.接納與重整上述階段分界並非決然,因而容許有互相接疊的空間。

 

二、正常悲傷反應分為感覺、生理感官知覺、認知、行為四個方面:

1. 感覺方面有悲哀、憤怒、愧疚感與自責、焦慮、孤獨感、疲倦、無助感、驚嚇、苦苦思念、解脫感、輕鬆、麻木。

2. 生理感官知覺方面有胃部空虛、胸部緊迫、喉嚨緊收、對聲音敏感、一種人格解組的感覺、呼吸急促、有窒息感、肌肉軟弱無力、缺乏精力、口乾。

3. 認知方面有不相信、困惑、沉溺於對逝者的思念、感到逝者仍然存在、幻覺。

4. 行為方面有失眠、食慾障礙、心不在焉的行為、社會退縮行為、夢到失去的親人、避免提起失去的親人、尋求與呼喚、嘆氣、坐立不安、過動、哭泣、重遊舊地及隨身攜帶遺物、珍藏遺物。

 

三、不正常的悲傷反應,可分四類:

1. 慢性化的悲傷反應,乃指過度延長悲傷反應。此類反應容易被診斷出來。

2. 延宕的悲傷反應,又稱被禁止的、壓抑的,或延後的悲傷反應。

3. 誇大的悲傷反應,是當事人經驗到強烈的正常悲傷反應,如果悲傷者的無望感爆發成非理性的絕望,還加上憂鬱現象,就是臨床上的憂鬱症了。

4. 改裝的悲傷反應,當事人雖有些引起生活困難的症狀,但卻不認為自己的症狀或不適行為與失落有關。

 

四、在悲傷中,建議不用以下的話來安慰自己及別人:

1.別難過了。2.別哭、堅強一點。3.你很勇敢。4.時間久了就沒事了。5.你沒有做錯。6.你這樣的選擇是對的。 7.我相信我們都盡力了,只是........ 。8.我猜想他也不捨得你難過。

 

五、我們可以用來支持照顧的話有:

1.辛苦了,真的很心痛  2.很難過,很難過吧  3.悲傷是很重要的 4.有時也許哭出來會好一點 5.很擔心他 6.想念他,也很思念他  7. 他的離開讓我們很痛,因他在我們的心中 8.這是一個困難的時刻,可以給自己多一些時間。

 

六、解除悲傷合適的方法有:

1.給自己一些時間允許自己處在正常的悲傷情緒中。2.瞭解自己的環境中所擁有的支持與資源。3. 瞭解自己傷慟的根源或特定的主題,並找到可以協助自己的人。4.找到安全的方式和場合與他人分享。5.可以告訴他人自己需要獨處。6.藉由運動或休閒放鬆自己的身體與緊繃的心情。7.重視健康保持食物的攝取。

 

七、比較不合適的方法是:

1.很快找尋一種替代傷慟的人事物來轉移。2.告訴自己要堅強、要勇敢,而避免去接觸自己脆弱的一面。3.獨自傷心是惟一的選擇。4.時間可以治療一切。5.不允許自己哭泣。6. 用忙碌來麻痺自己。7用傷害自己的方式以彌補失落的空虛。

 

八、解除悲傷小故事分享

1.助念時讓家屬說一點話,例如:A.拜別三跪九叩。B.「四道人生」:道謝、道歉、道愛、道別。

2.為亡者做點什麼:例如:入殮時幫亡者整理衣服,大體spa時看著協助遺體慢慢變漂亮,及親自參與的過程。

3.火化看到舍利子或舍利花。

4.以悲傷輔導角度來說來說,喪禮包括佛事儀式都是悲傷輔導的一種方式,下列是葬禮能發揮的影響:a、葬禮增強失落的真實性,例如:目睹死者大體或蓋棺前的祝福,有助於認知到死亡的真實性與終結性。b、葬禮提供表達對死者想法和感受的場合與機會,例如:與禮儀人員溝通喪禮要如何呈現。c、葬禮是對逝者過去生活的回想,例如:追思文。d、葬禮能提供家屬社會支持網絡,這種網絡對悲傷的宣洩可能極有幫助,例如:親友。

 

贊助真佛報
前往贊助真佛報前往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