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 - 盧師尊受邀立院演說 以靈學喚醒眾生靈性

    從 盧師五本靈書出版之後,霎時間,幾乎全台轟動,無數的人都在問,盧勝彥是誰?想方設法登門拜訪者絡繹不絕,甚至逼得 盧師尊不得不多次舉家遷移,卻仍然被狂熱粉絲尋至,欲登門問事;找不到 盧師尊的,就開始寫信求教,短短數年,就累積信件上萬封,難以消化回覆。

    靈書的出版,盧勝彥聲名大噪,「靈學」一詞,不僅一般普羅大眾津津樂道,連知識分子與政治界的名人,都開始注意到盧勝彥。民國六十五年三月二十八日,盧師尊更應邀在立法院第二會議室,以「心靈學的面面觀」為題進行專題講演,並獲得了在場與會大眾的好評。這對當時飽受各方評論壓力的 盧師尊而言,確實是相當大的激勵與支持。

    自栩靈學開路先鋒的 盧師尊,自言書寫靈書其目的有三:「第一,我是一個有神論者,也就是一個有『靈』論者。第二,我盼望人人信仰宗教,因為宗教可彌補人類若干心靈上的缺失,不管是任何宗教,只要是光明正大的。第三,我盼望人人行善,多做好事,相信因果報應,使人人心趨善良,重建人間之樂土。」或許與當時的政治氛圍有關,這強調萬物有靈的論述,正好反制了對岸的唯物無神論,也讓 盧師尊在當時艱難的處境中,有了政治正確的發展空間,這也算是佛菩薩的護佑與加持。

    然而儘管如此,盧師尊的處境仍是相當艱難,因此他在第 24 冊-《靈的自白書 (上)》序文中像讀者呼籲:這本《靈的自白書》,主要是解答人們對靈的疑問,因為讀者來信有數萬封以上,特擇其重要的,具體的回答,不另外再回信,請讀者原諒。另外我早已停止替人神算,我要祕密修行三年,請勿來找我,免得徒勞往返,大家傷感情,若有緣,三年後再見。」這便是第 24 冊與 25 《靈的自白書》的出版背景。

    第 27 -《靈的世界》則是當時盧勝彥,受邀在「臺灣日報」擔任常駐專欄作家的創作集結。「在這個專欄裡,讀者將會讀到真理,比科學更科學的超科學,因為那是屬於無形世界,心靈精神方面的意識學問。我此時勉勵我自己,把一切的奧祕全說出來吧!揭開神祕的面紗,見一見靈魂世界的堂奧。」現在就讓我們繼續隨著閱讀,走進 盧師尊無形的「靈學」世界。

 

 

1976年,民國 65 3 2 8日,那個時候的 盧師尊,在台灣的靈學界上已是聲名鵲起,故此被邀請在立法院第二會議室裡,發表「心靈學的面面觀」的個人演說,與一眾志同道合的學者,共同建立推動「靈學」傳統文化的研究。同時,盧師尊也希望藉著他的文集,讓大家逐漸認識「靈學」的真相,藉由「靈學」來喚醒眾生的靈性,成為大家彼此認同的大方向,朝著美好和諧的社會共同體一起出發「我盼望人人信仰宗教,因為宗教可彌補人類若干心靈上的缺失,不管是任何宗教,只要是光明正大的...。我盼望人人行善,多做好事,相信因果報應,使人人心趨善良,重建人間之樂土。」

    在《靈的自白書(上)》的文集中,記述著讀者寫給 盧師尊的信件,信上有鼓勵也有提出疑問的,當中也有 盧師尊一一回覆每則信件的內容。而從文集的篇章內裡,我們可以看到當時 盧師尊學法時期的時代背景,和重溫 盧師尊對「靈學」廣闊無垠的知識,乃至在書上高談闊論、文采飛揚的風采「由於四次元世界是無形的空間,科學的探討未必能完全可以解答,不可思議的力量在世界各國層出不窮的發生,所做的記錄顯示冥冥空間有無窮的力量存在,若深入研究,我們人類可以突破這無形的網,解開人生的種種之謎,包括了外星人、飛碟等等的疑惑。我們研究靈魂,可以利用精神力高度的發揮,證實意識科學的神祕,超心理學的成就,人的智慧將不會拘束在這有形的窠臼中,突破了現狀,進入一個完全陌生和新奇的世界,帶來了真正安詳的淨土,這些都是可能的啊!」

    這本《靈的自白書》,主要是解答人們對靈的疑問,而我們可以看到,如飛雪紛至沓來的讀者來信當中,有著不同宗教背景的人士對 盧師尊作出謙謙的提問,說明「靈學」的領域裡,根本沒有宗教或派系分別的界線,都是彼此公認的議題。書名雖看似重於「靈學」的討論,但亦牽引出佛教與其他教派思想的異同,除了提及佛教修行的真正意義,談論之中也撇除了不同宗教的界限,讓每個人毫無拘束地發表對「無形世界」真實的自我體驗...。所以,這是一本跨越宗教信仰的神奇書冊,歡迎大家一起來體會書本中蘊藏的玄旨。

 

 

 

25冊《靈的自白書(下)》的文集,延續了上一冊 盧師尊回答讀者提問的記敘形式。本書講述 盧師尊回答讀者來信的同時,在序文之中也透露了他身負神聖使命的沉重壓力,看到令人感到難過之處,莫不感嘆仁者為拯救蒼生付出的偉大「在這段時光中,我是經常流淚的,我流著淚寫這本書,流著淚看信,晚上讀經,淚水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在夢中,淚水更像滔滔巨流,把枕巾全流濕了,天上的神告訴我說,盧勝彥,你是苦命的孩子,你要承當別人所不能承當的,你要流淚走這一生。」

    在篇章中問與答的過程裡,我們可看見當時的 盧師尊正當風華正茂,雖處於學法時期的階段,但他回覆讀者提問時的見識廣博、娓娓動聽的言論,對宗教與科學的知識範疇無所不知、亦無所不談,不難想像讀者們為何對他肅然起敬而刮目相待。

    盧師尊在《靈的自白書(下)》內裡,除了再次提到靈師「三山九侯」的隱藏身份,也寫出了探討靈異世界的境況,並分析其他派別和宗教人士對「靈學」的見解,甚至是分享一位科學者研究佛經的報告。盧師尊亦有指導「啟靈」的正確方法,其中牽引出學佛修行的法則,乃至談及密教「咒」的深義。藉由與讀者交流之中,使大眾明白佛陀的「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之教義,而不是只側重於談論「靈的世界」展現的表面概況。

    盧師尊認為「天地之間的眾生,由於貪嗔痴的念頭太重,所以世尊釋迦牟尼佛,乾脆禁示門人談神通,因為祂害怕人人求神通,而誤了正規的修行之故也。有很多人一直想跟著我學一些神通秘法,其實他們怎不想想,道尚未得,如何有法,道若未得,所有法皆是有為的邪法...。」從此更不難看出 盧師尊提倡靈學,最重要是為了讓眾生相信有無形的世界,不僅要有信仰,更要「智信」,而非「迷信」。

 

《郝更生夫人的疑問》

    我始終感覺到人是必須有宗教,因為宗教可以彌補人類心靈上的不平安,宗教生活的快樂是屬靈的,是精神上永恆的滿足,而不是物質的短暫享受。每一個人都要由生走到死亡的路子上,而當死亡的陰影出現,人的心更趨向宗教的信仰上,假如沒有宗教的撫慰,生命就是無限的空虛,也變得毫無價值了。假如有人相信,一死全空,那麼他可以胡作非為,不怕死去以後,靈魂所受的煎熬,也不怕來世的報應,如此的演變,人生變得更可怖。

 

《掌光與指光》

    我說:「凡是正心誠意的修道人,他的全身皆能發光,這種光明我稱為靈光,因為是佛性(靈性)所發出的緣故也,一般的肉眼無法看得見,這種光,乃是精神光,不要以為肉眼看不見就把它否決!其實肉眼看不見的光太多了,這種精神光包圍整個人的身心,所以空中的靈以鑑定靈光的多寡,來分判人的善惡,絲毫是不會出差錯的。」

 

 

 

    《靈的世界》一書,出版於 1977 年,是 盧師尊著作的第 27 本文集,若以 盧師尊生平的寫作階段來歸類,應該是他在「學法時期」的文學作品。早於初中、高中的年青求學時期,盧師尊已開始投稿台灣各地區的報社,並且,在寫作上獲得多方面的讚譽和認同,因而進入測量學校大學部的期間,順理成章地成為大學部「測量文藝」的主編。

    同一時間內,盧師尊亦有在台中地區的報社裡執筆編寫專欄文章,其中在「民聲日報」的專欄便是:「給麗小札」;而在「台灣日報」的專欄,也就是:「靈的世界」,這是一個充滿神奇色彩的專欄,談及有關無形世界、及心靈方面上的專題文章。而這本《靈的世界》的文集內裡,便是收錄了盧師尊為「台灣日報」所編寫的九十五篇專欄作品,文集中每一篇章提到的見地與論點,隱然有大師級的風範,文句內意味深長之處,往往引人入勝、令人回味無窮。

    於是,我們閱覽這本文集之時,又好像重返這位年青作者的靈思閃耀、文采飛揚的全盛寫作時期,除了可感受到當時人們在閱讀中,對 盧師尊在「無形世界」裡不著邊際的知識與見解,深感錯愕和驚訝,而造成學術領域上的一時轟動以外,我們也可從這文集裡,去領略 盧師尊在靈學及科學兩者對比下的剖析心得,和認清人們在思維或信仰上,「迷信」與「正信」的真正分別,以及打破執著「有形」與「無形」的傳統觀念,乃至於眾生心靈歸處的正確指導...

    也許,就讓我們放下一直以來對「物質世界」的執著和偏重,重拾起這本《靈的世界》,在寧靜之中細細體會那書中的法味,追隨 盧師尊循循善誘的引導,再次進入自身或早已遺忘的心靈世界裡,尋回那祥和而平靜的無形國度。

 

《科學性的神》

    佛教禪宗的奥妙,在於提高自己的靈魂意識,也即是強調一個「我」字,「我即是佛,心外無佛」,而後提高自己的靈性入於佛的覺情境界。此乃「一無所求便是安身立命之處,念念不忘自己就是佛祖」。科學性的神明觀,非但不迷信,反而破除迷信,能明白此道理,乃超脫於萬神之上,獲得人生最大無上的覺悟。

 

《無形世界》

    有人對我說:「神在哪裡?請拿出來讓我看看。」我說:「你相信『忠義』二字的存在嗎?大家都相信忠義的存在,但是,忠在哪裡?拿出來看得見嗎?」因為忠義是無形的精神,是看不見的,雖然看不見,但是我們卻可體會到那股無形的精神力量。我奉勸人,不可因為看不見神,就把無形的神否決掉。

由於西風東漸,科學物質突飛猛進,人們迷信科學萬能(算來也是迷信之一),拋棄固有的道德精神,而有道之士感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唯有以宗教的學術力量,才能拯救世道人心,因此在這個小小專欄裡,要以「有神」的證明來破除物質主義的「無神」論。用無形的心,可以體會無形的靈。

 

 

 

贊助真佛報
前往贊助真佛報前往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