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 年,自第 16 冊《靈機神算漫談》起,盧勝彥開啟了「靈學」著作的先河,一口氣寫下了 10 本完全探討靈學的作品,短短數年間,盧勝彥的靈學著作一時洛陽紙貴,在那個沒有手機網路,連通訊都不甚發達時代,盧勝彥這三個字,卻以前所未有的傳播速度迅速蔓延開來,一種屬於盧勝彥式的現象級傳播,正在發生。短短2年多的時間,無數的讀者遇登門拜訪、信件如雪片般飛來,一個平凡的軍職測量官,原本平靜的生活卻從此不再平靜。
26 歲逢金母開啟天眼、緊接著靈師三山九侯先降臨授法,再由靈師指引前往集集大山拜入了鳴和尚(清真道長)門下,盧勝彥注定不凡,他習得了生脫死的無上大法,竟然還想將無形靈界公諸於世,此生又如何能希求片刻安寧呢?
其結果就是種種質疑、嘲諷、謾罵、攻訐,甚至見獵心喜、光怪陸離的浪潮,排山倒海般的撲面而來。誠如盧勝彥在書中所言,如果不是見證了生命的本源和諸佛菩薩的加持,他真是要自殺 100 次了。
1977 年,此時的盧勝彥是真的累了,第 28 冊-《泉聲幽記》、第 30 冊-《禪天廬雜記》、第 32 冊-《載著靈思的小舟》,回歸他擅長觀察生活並予以紀錄的生活散文,像是他書寫靈書系列的中繼站,讓自己暫停下來,深呼吸,再重新出發。
誠如盧勝彥在 28 冊的文所寫:「我一直想著,宇宙那麼大,人如同小小的一芥子,而泉聲微小得更不能引人注意,一個人又如何自處於天地之間呢?如何貢獻這小小的泉聲於滔滔洪流之中呢?但願我在這一芥子的生命之中,真誠的奉獻自己,忍受一些加諸於我的災難,而使國家、世人有小小的助益,於願足矣!」
第 30 冊序文:「我執着的,就是『寫作』,用文字來敲響心聲,我不期望這些文字將如何的深深感動他人,而我祇是盡量的表達我自己,期盼能引起共鳴,使社會進步,國家富强,人類共同推進『大同世界』的巨輪。 」
第 32 冊序文:「雖然不可說,但,我仍然流露在『載着靈思的小舟』之中,我的人就是如此的愚昧,連不可說都說出來了。我固執的想,只要是真的、善的、美的,全記載於靈思片羽,因為心靈的昇華並非空思妄想,這正是我們人類未來的指標。」
這就是盧勝彥,即便面臨再多困境,仍然存想著如何對世界有所奉獻。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與 盧師尊共同體會那痛病快樂的生命試煉。
《泉聲幽記》是 盧師尊早期完成的第 28 本文集,出版於 1977 年 5 月,屬於是「學法時期」階段的文學著作。《泉聲幽記》文集裡,記載著當時 盧師尊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而我們也可在書上發現到,真佛宗的第一座祖廟(小小雷藏寺),原來就是在這段時間內橫空出世。
在這段看似平凡的生活日子裡,盧師尊於歷練中培養出不平凡的哲思,並且領略到佛法甚深義趣的啟悟。然後,在書中行雲流水的文句內,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來,質樸無華的真實語,譬如書裡所說的:「泉聲和我的心聲合而為一,而我的思維就是奔泉,出自於自然,又回到自然,不是故意去加上色素的,而是從心的深處,以一種無形的力量,奔放了出來,這是最純潔的,如荒漠甘泉,最清涼,最使人感到真與美的存在。」
《泉聲幽記》一書記述了,盧勝彥面臨工作及生活上的種種壓力,令他一時之間感到無所適從的境況,可以說是他人生中的一段艱難時期。然而,此時的盧勝彥得到身邊人的鼓舞與激勵,並看到小女兒佛青天真無邪的面對一切事物,令他重拾自我的修行初心,坦然面對正在不斷演變中的現實狀況(無常的實相)。
這本文集亦如其中一篇章節的題目所言:「屬於心裡的坦白話」,是盧勝彥用一個修行者的角度,寫出面對世態人情的內心感觸,藉以書名寄意:「世間彷如落花流水的生活裡,光陰總是匆匆的流逝,好或不好的周邊環境,也是絲毫不能自主的產生,唯有是細意體悟天地間的自然規律,方能調適自身起伏不定的心情,於順、逆的環境中保持平和的心境,凝聽泉水涓流之聲而淡然忘憂...。」
在此誠意邀請你們去細細品味,翻閱這本文集的同時,悄悄的進入法王年青時期的內心世界,靜心體會 盧師尊面臨困境時那一念轉化的心境,也許,或會得到出世與入世間「自然本是道」的佛法啟悟。
《創造一個新日子》
我們每天生活在這芸芸眾生之中,若只是為生活而度日子,沒有崇高的理想,不去努力實踐,那是可憐復可悲的。如果不去努力創造一個令人懷念的日子,你就是生命洪流中的小水滴,沒有特殊的意義。如同詩人所說的,河邊上的一棵樹,樹葉落在流水之中,飄得遠遠的,出生和死亡,完全消逝在宇宙的「空無」之中。這樣的人生,「有」和「無」又有何不同?
《小小雷藏寺》
我的雷藏寺,高不過一尺三寸,寬不過一尺,但在我的眼中,它大過須彌山,入了四聖境界,菩薩和佛的靈光,十方普被,洞徹隱微,無有止盡。
朋友!假如你要找雷藏寺,它就在你身邊,你不必期望它有多高大、多豪華,因為一個人普通的身材也要大它六倍以上;它不是用金錢堆集起來,而是用信心和手的微弱力量,一刀一刀雕刻出來的。朋友!它只是象徵,是在你、我心中的塑像,並不是外型華美的觀光寺廟。
《禪天廬雜記》出版於 1977 年,此時 盧師尊三十三歲,二子佛奇也剛出生,距離玉皇宮蒙金母開天眼的奇遇,霎那已經過八年的時光。書名中的「廬」是 盧師尊自稱的小茅居,文集中的作品,泰半是盧勝彥在近半年內靜坐冥思的心得,也有他讀經的心得、對讀者的問答,同時也有內心感情的抒發。
自從盧勝彥開始靈學的創作後,許久未曾再出版單純散文類的文集,然此時的筆下心境,也已非往昔。在〈一朵雲飄過〉一文中,盧師尊以看雲為譬喻:「記得小的時候看雲,雲的變幻煞是好看。年齡增長後,心境改變,偶而看見一朵雲飄過,就再也沒有天真的閒情了,有時,總令我感觸深深。」
書中亦記載 盧師尊問事度眾的過程中,所遇眾生千模百樣,有患重病者,有家破人亡者、有事業破敗者、有官司纏身者…,但若 盧師尊無法為其滿願解除痛苦,甚至會反過頭來咒詛辱罵,惡意毀其名聲。似此等不理智的傷害與誹謗,在 盧師尊的修道生涯中層出不窮。然而無盡的質疑、毀謗,雖然會讓 盧師尊感到受傷,卻永遠無法阻擋他日日提筆寫作的堅持。
佛家言眾生皆有執著,盧勝彥認為他的執著就是「寫作」,一個人的生命,從出生到死亡,在浩翰的宇宙光陰中,事實上,如同佛經所說,如露,蒸之則散,如電,一閃即逝:「我珍惜這一粒沙的世界,重視這一朵花的剎那,於是,我執着我該執着的,不眠不休的去找靈感,這些就成了空足跫音,代表了我的快樂和痛苦。而我執着的,就是寫作。 」
書中道出入山與出山的智慧,在滾滾紅塵中,盧師尊如何保持心中的一片淨土又能自在遊戲人間,這將是修行人的考驗,考驗著慈悲與智慧的雙運,如同文中 盧師尊答老僧之言:「天上天下,還有什麼至寶?就是慈悲二字」。讓我們仔細品讀來體會書中的智慧。
《心中的喜悅--記盧佛奇的誕生》
麗香的陣痛時間、總是緩慢的。據說有些婦女生產,一陣痛就生產,甚至來不及找醫院接生。但佛青與佛奇的出生,總是累了他們的媽媽。他們的媽媽,要生下他們以前,是痛了足足好幾小時以上,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淚水淌了下來,臉發青,整夜無法成眠,在醫院的走廊走來走去,痛得厲害之時,竟扶著墻呻吟。在這時候,我無法幫助她,我祇有唸佛,我深深感覺到,女人的生產,亦是一苦也。
農曆二十七日上午某時零八分,我翻查一下曆書,果然是吉日良辰,此時辰是「寶光貴人」也,也許佛奇看準了這一個大好時辰,所以才連累母親受累受苦,選定了「寶光貴人」的時辰下生人間。時辰一到,佛奇哭了,哭聲宏亮,鏗鏘異常,當時我拚命的唸佛,曾聞到滿室異香,也感覺到靈氣陣陣,從空而降。
《載着靈思的小舟》是盧勝彥的第 32 本文集,出版於 1977 年,書中的文章有一半是發表在《臺灣日報》副刊「靈的世界」專欄。自從盧勝彥開始書寫靈書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其作品上就比較少見純散文的作品,這本《載着靈思的小舟》,難得的再次讓我們透過生活散文的篇章,呈現深入修行多年後的盧勝彥,迴異於平凡時期的人生心境。
不得不說,因為靈書的問世,讓盧勝彥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種種的褒獎、讚嘆、懷疑、汙衊、攻訐…不分善惡、不分晝夜的撲面而來,就如同現在網路世界名人遭遇網暴一般,這種鋪天蓋地的輿論壓力,絕不是正常人能承受的。
一位有見地的友人對盧勝彥說:「你的文章中尚有一絲絲的火氣,你是否能夠寫到完全不含一點人間煙火?」盧勝彥回答:「不能,因為我還是一位血肉之軀的人,並沒有完全的超然入聖,別人打我,我會感覺到痛,我的文章祇是喊喊痛而已,難道我連喊痛的自由都沒有嗎?忍耐吧!存心只有天地知。」
所以盧勝彥只能寄情於文字,不斷的寫,只是他此時的文字,早已無法再回到那青春時期的為賦新詞強說愁,而是遭受社會現實鞭撻過的錐心之愁。《載着靈思的小舟》的前半部,是久違的生活式散文,依稀仍可見盧勝彥擅長以景寫人:或立山巔觀雲霧繚繞,或在岸邊看落霞滿天,或夜觀星空,或見狂犬怒吠…都能引起盧勝彥生命真實的觸動。並由這一縷觸動,提升自己在修行上的感悟。
正如序文所言:「夜靜的時候,在燈光之下,我的沉思也就像夜一般的深,因為四周都沉寂如海底,這個安寧的心,就變幻成一條小舟,滑行在夜空之中,輕輕的駛於群星之間。筆在紙上沙沙的遊走着,我就這樣把『靈思』的片羽,一串串的記載了下來,完全融化在我的生命之中,文字就是我,我就是文字,互相執着,永不分離。」
盧勝彥在書中自嚗「每天找出一點滴的時間,把今日所得下筆寫一篇文章。一天一張白報紙,一百天就有一百張白報紙,這樣一百天就可以出版一本書。」有人說盧勝彥的寫作如同跳躍的奔馬,盧勝彥卻說:「其實我不是,我只是耐著性子努力走步的驢。」
《謎樣的星星》
有人告訴我,一顆星代表了一個人,每一個人出生的時候,天上就亮起了一顆星星,而當某一個人死亡的時候,那顆星星就變成流星殞落,或者星光轉黯,在整個天幕上消失無踪。初中時代,看三國演義,讀到諸葛亮祭禳星斗,我就冥冥中非常相信。
也有人告訴我,星星是上帝的眼睛,它監視着人間的一舉一動,生活在黑夜中的人類,自以為光明的太陽已日落,一切所作所為沒有人知道,因此,黑夜就成了犯罪的溫床。然而星星取代了太陽的職責,它是上帝的眼睛,它看見了一切的隱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