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 冊《皈依者的心聲》於1986 年出版,這一年 盧師尊正式剃度出家,而這一年也是 盧師尊創作大爆發的一年,竟然一共出版了 11 冊的文集。雖然這段話在近期重複很多次,但還是覺得這一年的 盧師尊,真的是太強了。第 74 冊-《無形之通》、第 75 冊-《真佛法中法》則出版於 1987 年,這一年共出版了 6 本書,回歸到了正常的出版量,而這一年,盧師尊也開始講授《阿彌陀經》。
在《皈依者的心聲》序文中,盧師尊如此寫道:「蓮生活佛當然有『佛』有『法』,但我不是去擁有『佛法』,而是把『佛法』施於天下的眾生。」所以當 盧師尊鞏固了西雅圖雷藏寺的弘法據點,站穩腳跟後,第一件事就是要積極地弘揚真佛密法,除了繼續著書弘法之外,持續性的講經說法自然是弘法首選。而 盧師尊首先選擇講授的是《阿彌陀經》,因為 盧師尊正是阿彌陀佛的應化身,更是來自西方極樂世界的摩訶雙蓮池淨土。
第 67 冊《皈依者的心聲》一書,其實就是 盧師尊不斷著書弘法的反饋,以現代的流行語來說,這些不斷給 盧師尊寫信回饋的弟子,都是 盧師尊的死忠粉,但以密教的專業用語來說,不就是「一皈依」的心嗎!因為密教弟子與根本上師最根本的連結,不就是「敬師、重法、實修」嗎?正如 盧師尊在序文中所言:「我為了濟度更多的眾生,當然重視弟子們的『緣起關係』,我與弟子之間,彼此密切的關係著,所以這本書中所記述的,包羅萬象,不但體悟人生的真理,實修的教導,更剖析了修持的心得。」
第 74 冊《無形之通》則記載了 盧師尊「天馬行空的哲思」,就是帶領弟子們,以盧師尊的哲思,重新解構我們所熟悉的世界,只有通過對慣性思維的反向思辨,才能掙脫思想的桎梏。所以 盧師尊才說:「『天馬』不是想像,而是象徵自由的思想。『行空』不是創造,而是無窮盡的表達意味。」
第 75 冊《真佛法中法》,在經過了「聞」、「思」的過程後,最後仍要回歸精進的「實修」,才能讓我們累世的業障習氣,經過實修的打磨,變得清淨與光明,而這實修的智慧,就是無上尊貴的《真佛法中法》。讓我們至心頂禮感恩 聖尊,以此殊勝的文字般若,帶領我們走向光明解脫的康莊大道。
《皈依者的心聲》文集,是 盧師尊於 1986 年完成的著作,這一年可說是 盧師尊的創作顛峰,全年出版11本書,幾乎是一個月就出版一本書,可以說是令人難思議的一項紀錄。針對此書,盧師尊如此說:「這是我的傳道歷程,第六十七本書,第六十七個階梯。」可見每一本書,盧師尊都慎重以待,如同攀越生命的階梯,一步一腳印,穩重而堅定。
我們都知道,盧師尊文集的讀者,幾乎是最愛給 盧師尊寫信的一群讀者,因為早期 盧師尊喜歡以文會友,出版靈書後,對讀者與之探討生命與靈學的來信也來者不拒,但很快 盧師尊發現自己實在是無法再一一回覆讀者,也只能在書上統一回覆。但也正因如此,讀者們的來信依然絡繹不絕,也因此有了《皈依者的心聲》這種特殊的文體。所以盧師尊如此說:「這本書與以往的書,略有不同,書名是《皈依者的心聲》,也就是『十方弟子的經歷』,所以這本書是全體弟子的一個縮寫,廣大群眾弟子的心意流露。」
原來《皈依者的心聲》中的這些來信不只是讀者,更是皈依的真佛弟子,簡而言之,這本書就是十方弟子的「見證」:有資深弟子甚至弘法人員的實修問疑,密法修練從外法到內法,都有弟子將修練的瓶頸提出,其實也是代千萬弟子提問,如同佛經典中的諸大菩薩,為眾生向佛陀問疑一般。
有弟子來信上秉 盧師尊,在修法中獲得本尊的加持,親見本尊的真實感應;有弟子書寫參加法會,親見虛空諸佛菩薩護法空行降臨放光加持法會;有弟子來信數及夢中神奇夢境,祈求上師給予解惑;有弟子身患重病,在絕望中祈求根本上師,竟親見上師降臨加持疾病消除而來信叩謝;有來信披露懺悔過失,祈求 師尊加持懺除罪障,誓願精進守戒…。
十方弟子的真實感應與見證,如雪花般的飄洋過海而來,一封封真情實景、一字字真心實意,這樣的讀者來信世所罕見。盧師尊對待弟子掏心掏肺,弟子也以虔心與淨信回報,這是密教師徒之情最令人感動的雙向奔赴。對 盧師尊早期不甚了解的真佛弟子,《皈依者的心聲》您一定要看,透過此書,會更明白何謂「敬師、重法、實修」。
《節錄賞析》
《無上密法的傳人》
無上心法的總體名是「大日」。無上心法的如來名是「普賢」。這「無上心法」就是釋迦牟尼如來的「直接心印」。
「蓮生活佛」擁有「無上心法」,擁有「釋迦牟尼佛」的無上心印,因此是「無上密法」的傳人,得到這「無上心法」的,就是「無上密法的傳人」。我要眾生體會「自心」,本具無量功德,不迷惑於一切「生滅法」。若達如此境界,則能顯現虛空藏性啊!一個真正得虛空藏性的人,就是「無上密法」的傳人。
我今天,看芸芸眾生,實有見憐之心。可憐的眾生啊!有多少人能明白?
第 74 冊《無形之通》文集,出版於 1987 年,轉眼 盧師尊以移居西雅圖 5 年了。此書與先前諸多的靈學作品不同,明心開悟後的 盧師尊,已由凡入聖,心境與眼界均不斷在轉化提升,對於一切萬物的思維,有了更超然的哲思境界與人生觀。因而《無形之通》在 盧師尊的文集中被劃分為「般若哲思」,是一本無框架限制的自由創作,一切盡隨靈感。
是以 盧師尊在序文開頭如此寫道:「四十歲的那一年,我覺得我變了。變得沒有束縛,變得灑脫,變得解脫。這種『解脫』,是從佛學的『開悟』而來,我發覺,我像一隻天馬,飛行踏步在虛空中......。」此時期盧師尊的寫作及人生觀又提升了一個層次,對於思想及人生觀的改變,自己及他人均非常驚訝。
本文集的奧妙之處在於一篇篇看似無連貫的文章,卻是帶領讀者啟發內心的大作,從尋找自我開始窺探,由人世間的成敗名譽,帶入無所得的空性,並從空性中看破一切世間的苦境,最後再從明瞭心性之後直指解脫之道的究竟。每一篇文章中都能看到盧師尊的見解及思維,讓讀者能夠藉由每一個事件及每一篇故事中,深入了解一位開悟者的見地及思維。
「無所得」可以說是貫穿本文集的精隨 -「學佛修法至今,原來是『有感皆應』,修到最高的境界,竟然是『無感無應』,冥冥之中,愈修愈『自然』,愈修愈『無所得』,『無所得』就是玄之又玄。妙中之妙。『無所得』就是『妙』,就是『適』,就是『覺』。這每一個字,均有幽昧深遠的意思。」行者如果能隨因緣行一切善法而不執著,隨順而為則合於「自然」,合於「道」。文中提及「順其自然,不妄為」正是盧師尊想告訴真佛弟子真佛戒律真正的精神。
盧師尊以一個個生活看似平凡的點當作主題,「我是誰」、「失敗」、「名譽」、「苦境」、「輸與贏」、「情為何物」…,人生的平凡悲喜,在 盧師尊《無形之通》文集中,成了一扇一扇跨越生命光景的窗;更在 盧師尊的哲思引領下,走向一道一道通往解脫的光明之路。
《節錄賞析》
《無有「恐怖」》
在這人間世,你看到眾生熙熙而行,我只看到「生死」二字。
在這人間世,有人評斷善惡,而我看到「實無善惡」,只有「因果」。
在這人間世,有人口若懸河的批評,而我如沉睡中的嬰孩,渾然不覺。
在這人間世,人皆進取功名,而我如愚者沌沌。
在這人間世,人皆爭鬥,獨我避之,無動於衷。
我重複的述說一句話:
假如父母離我而去。假如妻子(侍者)離我而去。假如子女離我而去。假如弟子們離我而去。我「無有恐怖」。我死了,這是「正常」,我若不死,才是「反常」。
「死」,「無有恐怖」。
第75冊《真佛法中法》,是 盧師尊第三本真佛密法法教的專書,前兩本分別是第 63 冊《真佛袐中秘》與第 68 冊《密藏奇中奇》。《真佛袐中秘》一書,是 盧師尊將真佛密法修法儀軌首次的統一整合,並詳盡的述說一番;《密藏奇中奇》則是 盧師尊將印證佛法的珍貴心得,及諸多密法觀修的口訣心要,首次在書上公開,盧師尊將此書喻為「最勝妙法大佈露」。
第 75 冊《真佛法中法》乍看之下,與《密藏奇中奇》的內容相當類似,都是以真佛密法儀軌為主,然而《真佛法中法》不同之處,在於將前兩本專書未寫出的「口訣」完全細述出來。盧師尊在序文中明確指出:「這當中的『口訣』,我為何未說,祇因是『佛的境界(果分)不可說。』若要將『不可說』的境界也筆述,祇有用『象徵』法,才可解釋清楚。
而今寫出《真佛法中法》,修法的無上口訣,這是真正的慈憫,行者絕不能只依靠理論及哲學言辭,而是要靠真正的『實修』,實修才可一窺堂奧,才得佛光之交流融合。《真佛法中法》,是修法實修的大口訣,一切的內明祕密均在其中,我認為這是珍貴的心法。學會《真佛法中法》,將使凡夫直超成佛,使自己全身全心體會到宇宙的一切祕密,然後嘆曰:『果然真實』。」
《真佛法中法》中的無上口訣,將細述行者身體如何變小,小至如微塵一般,任何細緻之地均可入。也詳述身子如何變大,大至如宇宙整個的包含。在虛空之中,如雲如風如煙的境地。進入天宮及變化分身,甚至到了佛的不可說境界,其不可說又是如何的象徵性說出,種種殊勝微妙法,都將在《真佛法中法》裡珍貴呈現。
盧師尊認為,真佛宗弟子皈依人數,以火箭般的速度增加中,並已遍布全球五大洲,如何讓弟子們都能夠透過統一的儀軌,學習到最核心的真佛密法法義,因此透過寫書的方式,將千古秘傳的口訣公開,實是千載難逢的無上法緣,所有眾生都應感恩 盧師尊的無上悲心與願力。讓我們再度細讀《真佛法中法》,汲取百分百最純粹的「法味」。
《節錄賞析》
《即身成佛的口訣—如來祕密》
有人問我,蓮生活佛即身成佛了嗎?
我答:我的境界已不動,自居境是極樂國土,已無生,已無死,是法身。身心離怨憎愛。我即是佛,我臥如獅子眠,立坐均蓮花座,容如彌陀佛,相好光嚴。心性如大日之光明,彌陀心就是己心,所有諸佛,所有佛子,所有上師,均融入在我之心中。具大慈悲的出家儀容。
就算我在人間的度眾生緣盡,一剎那間,即身成佛矣!我的死,祇是脫掉一件衣服而已矣!密教的真佛行者,要好好的體會「如來祕密」,即身成佛的口訣,這是很大的奧秘啊!尤其顯密本來是相通的,一切清淨法,一切無量光,六大心要何等的超然宏偉,要親睹如來,要佛授菩提記,如能依此修,又有何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