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們隨師尊應邀到台東知本的「東湖堂」,為堂內諸尊開光安座,以及為興建「東湖雷藏寺」之預定地,擺羅盤定方向。我們僅作短暫停留兩天一夜,但,在那裡的一切,都會令人喜從中來,笑顏逐開的烙印在心靈的記憶之中。
在那一片土地上,一邊是中央山脈,一邊是太平洋,遠遠望去,山坡上風在樹梢搖擺,似乎向我們揮手招呼,而太平洋的海風也陣陣鼓舞起來,表示歡迎,路上的汽車稀疏而緩慢的行駛,人們不慌不忙漫步在街道上,這是山城都市的風光。那種祥和寧靜的感覺,正是修行人山棲禪坐的好地方。
我們走進「釋迦果園」,那一股熟悉的鄉土味,使我想起小時候鄉村的生活:記得曾在稻田中捉蝌蚪,菜園中挖番薯,稻草堆中捉迷藏……。由這一股鄉土味引發的回憶,非常親切。
我注意尋找釋迦果,原來正逢豐收時刻,看到釋迦樹上掛滿了大如飯碗的果實,令人垂涎三尺。我們將它當正餐、點心、消夜、吃得滿手滿腮樂在其中,不管什麼是山珍海味,不管有沒有綢緞衣裳,不管有沒有名車洋房;能真正的快樂和滿足,才是美妙的事。
那天晚上,他們將宴席設在露天的廣場,讓大家享受一番與星辰共餐,與世無爭的佳餚,接著,他們穿上原住民的服飾,大家手牽著手,圍起大圓圈,載歌載舞的歡樂。有許多人情不自禁的加入隊伍中共舞,歌聲越來越宏亮而圓熟,舞步整齊一致,很有默契又輕鬆愉悅,激起觀眾以節奏的掌聲,合樂於忘我的境界。
音樂和舞蹈是一種藝術,是人天中的美學。在「東湖堂」的夜晚,我們體會到人天至樂,人間如天堂。
若能將快樂持久,事事都歡心,天天都快樂,亦即是:心無罣礙,心無塵垢,心無偏私 ── 清淨的行者。
(八十四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