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宗委會與馬密總聯辦教育研習班,其中「三十七道品」,特別邀請宗委會財政處處長暨服務於紐約金剛雷藏寺的蓮者上師授課。
上師提到「三十七道品」,可說是三十七種實踐見證佛性的方法,所以是非常重要的。
四聖諦
根本上師蓮生法王文集第 260 冊《 天上的鑰匙》-你必須明白「四聖諦」,這篇文章中提到:佛陀初轉法輪先說「四聖諦」,但佛陀最後的說法,仍然是「四聖諦」,可見「四聖諦」的重要。這是佛陀如實智證的法,是無以倫比的佛法,佛弟子們,必須要清楚明白。
四聖諦,常聽聞是「苦寂滅道」,但根本上師教導弟子應為「集、苦、道、滅」,因為當在開悟的時候「集、苦、道、滅」就變成「常、樂、我、淨」。
集諦 - 是人因貪瞋癡無明,把種種因「集」諸在自己身上,產生煩惱心、分別心與習氣。
苦諦 - 佛陀說人生是「苦」,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之種種苦。
道諦 - 佛陀指出三十七種修行方法,即是三十七道品,教導弟子如何依「道」修持才能解脫涅槃。
滅諦 - 當「滅」除小我,時刻遠離煩惱與痛苦的狀態。看到大我,明心見性之時,解脫後的涅槃才是究竟的依歸。
極樂世界和雅天音
根本上師蓮生法王於 2024 年 10 月 12 日地藏王菩薩本尊法同修開示:
極樂世界和雅天音,自然念佛念法念僧,修三十七道品得正覺,到了佛國淨土就不退轉。
根本上師告訴弟子們,只要能到西方淨土,即便是帶業往生,在那裡自然就會跟著修行,依三十七道品修持得正覺。由阿彌陀經經文可證明:「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白鶴 孔雀 鸚鵡 共命之鳥
蓮者上師特地找了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的照片,讓學員認識,還有一段視頻是「舍利鳥」,舍利會模仿所聽到的各種聲音維妙維肖。迦陵頻伽是人頭鳥身長尾飄逸,在西方淨土說法、唱歌,聲音像佛陀說法的聲音。
共命之鳥是鳥身,有雙頭,一頭男相代表善、一頭女相代表惡,善頭吃的都是好水果,惡頭吃的都是壞水果,於是經常抱怨不滿。其實不管哪一個頭吃東西都會覺得飽,但是人性就如善跟惡之爭,惡頭因為不滿就吃毒,於是一起中毒了。佛陀說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上師以此提醒大家都是同體同命,切不可以做傷害他人之事。
三十七道品就是三十七菩提分法,「分」是代表翅膀之意。為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
四念處
1、 心念處 - > 觀心無常 -- 永恆 - (常)
2、受念處 - > 觀受是苦 -- 漏盡 - (樂)
3、法念處 - > 觀法無我 -- 真我 - (我)
4、 身念處 - > 觀身不淨 -- 本淨 - (淨)
四正勤
1、未生惡法令不生;
2、已生惡法恆令滅;
3、未生善法令出生;
4、已生善法令增長。
諸佛通偈之「諸惡莫作」是守戒,「眾善奉行」是菩提心,「自淨其意」是修行,這都是佛陀的教化。
四神足 (四如意足)
1、欲神足 - > 意願之力,產生修行禪定的意志和行為。
2、勤神足 - > 無間斷地專注一心,不斷增長而起的禪定力。
3、心神足 - > 修行佛法心念不忘,而且能夠不斷增長。
4、觀神足 - >觀察思維佛教教義,而有所成就的禪定。
五根
1.信根-> 深信解脫佛陀、根本上師所驗證的一切,深信三寶與戒律(四預流支)。
2.勤根-> 不斷思維與精進實踐佛陀、根本上師所說,實踐四正勤。
3.念根-> 讓心通透理解佛陀、根本上師所言並持續安住其中,常觀四念處。
4.定根-> 一心專注、清楚知道自己的言行,心無散亂,練習四神足(靜慮)。
5.慧根-> 從佛陀、根本上師的真理中驗證體悟世間的真相,體悟四聖諦、空性。
四預流支為: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如理思維、法隨法行。
五力
1、信力 - > 深信根本上師、三寶與戒律而產生的力量;破除邪信與猜慮。
2、勤力 - > 實踐四正勤產生的力量;破除懈怠。
3、念力 - > 從觀四念處獲得正念的力量;破除邪念。
4、定力 - > 練習四神足產生讓心穩固的力量;破除散漫與亂想。
5.、慧力 - > 從四聖諦中體悟出的智慧的力量;破除愚痴與執妄。
七覺支 (是八正道的行)
1、擇法覺支 -> 能揀擇諸法之真偽及適宜與否。選擇正法,選擇法的覺悟。
2、精進覺支 -> 修諸道法,勇猛精勤。精進,也就是「直心」,也就是「深心」。
3、喜覺支 -> 契悟真法,心得歡喜。進到了真正得到法喜充滿。
4、除覺支 -> 獲得身心輕安愉快。悟無所得,有解脫的感覺 ,心裡感覺到很平安,一切輕安。
5、念覺支 -> 銘記所修定慧法而不忘失。你的意識看著那個念頭,你不要住在那個念頭裡面,離開那個念頭就是無念。
6、定覺支 -> 攝心不散而入定境。你離開了念頭,就是定,就是禪定 。
7、捨覺支 -> 捨一切法,平心坦懷。什麼都可以捨,而且是「平等捨」。
八正道
1、正見 -> 正確的知見。
2、正思維 (惟) -> 正確的思考。
3、正語 -> 正當的言語。
4、正業 -> 正當的行為。
5、正命 -> 正當的職業。
6、正精進 -> 正當的努力。
7、正念 -> 正確的觀念。
8、正定 ->正確的禪定。
由身語意出八正道,由八正道會成三無漏學 (戒定慧),由三無漏學出六度。在八正道的戒定慧,是積極的修持解脫道。到三無漏學出六度時,是自他兼濟的菩薩行。
總結
蓮者上師提到三十七道品中,最重要的是精進,將精進實踐在三十七道品中,才能貫穿每一道品。實踐三十七道品才能去除煩惱、提升智慧、獲得解脫,與大家一起共勉。
2024 年宗委會與馬密總聯辦供僧大會暨 護摩法會及教育研習,11 月 1 日的研習班課程由羅日良律師主講「遺囑與馬來西亞遺產分配法」。
遺囑與馬來西亞遺產分配法
羅日良律師,是宗委會以及馬密總的法律顧問,目前是在馬來西亞的執業律師。有關遺囑課程,由於各國法令不同,故分別於台灣由盧文祥律師、西雅圖由賴泓霖 (Jimmy Lai) 律師講授相關知識,本次在馬來西亞特地安排羅日良律師授課,三位律師都是在該國的執業律師,不僅經驗豐富,也非常樂於幫助僧眾檢查所訂遺囑的合法性。
課程開始,羅律師提起在新冠疫情前,就已經收到教育處邀請講課,今天終於滿願了。首先先調查在座的僧眾,已有立遺囑者約只有 10%。無例外的在馬來西亞,華人一般也是避免談這個話題,在香港不稱遺囑稱為平安書。但是真佛行者,「死」應該是要經常放在心上,警醒生命無常。
由於在座也有居士弘法人員一起聽課,所以不論是出家、在家,特別是還有身兼道場負責人者,更有責任要交代清楚。羅律師強調,遺囑是一份法定文件,處理身後的財產遺產,但隨著時間推進,需要符合法定的幾個要點才能被法律所承認,按照法律要求,成為法定遺囑。
為什麼要立遺囑
1、依照自己的心念,分配財產
華人是勤奮的民族,為了家庭子女,一生奮鬥累積財產。若有意外發生,沒有預先立遺囑,親人會面臨很多困擾,也有可能使年幼子女生活無法受到保障。
2、避免家裡的糾紛
要有洞察力,並不是代表快死了,是為了萬一無常發生,若有預立遺囑,分配財產很方便快捷,避免親人間發生糾紛。否則須需清點亡者財產,再跟政府申請,耗費時日。如果是家中的決策者,則可以穩定家族成員間的摩擦。
3、安心的走
按照經驗,多數人簽署遺囑後,表露出有種了了心願的感覺,可以無憾。
遺囑的特點
遺囑只有在立遺囑人死亡的時候才成立,所以在此之前,立遺囑人隨時都可以修正 。有了新遺囑,舊的即取消,可以撕掉燒掉,正本遺囑要保管好,只要交代清楚遺囑,並不一定要放在哪裡保管。
立一份有法律效力的遺囑條件
預立具有法律效立的遺囑,需要包括以下項目:
1、立遺囑人
2、執行人,要確實能將立遺囑人的意願執行者。
3、財產,明列如何分配動產、不動產等。
4、受益人,一般以配偶、子女、父母為主,或者指定其他受益人。
5、分配,寫明分配法。
6、親屬,思考後面有沒有人來挑戰遺囑法定的地位
7、見證人,需成年 (馬來西亞以21歲為成年),清醒,且不是受益人。
以上講清楚,就可以符合法定文件。
信託公司
如可能考慮財產受益人,一時無能力管理財產,可以擬訂遺囑待受益人幾歲再交回給受益人,在此之前先由信託公司代管,而信託公司在馬來西亞較少。
授權書
授權某人全權處理我的財產,這是具有法律效力,但若未註明清楚,是包括死後也是全權處理的。所以可以註明生前時的財產處理,待死後就是遺囑生效。
馬來西亞遺產分配法
子女,是不分男女,等同權利。若沒有立遺囑,則按照國會通過的法令分配。
順位:
1、兄弟姊妹
2、祖父母
3、叔叔伯伯舅舅姑姑阿姨
4、曾祖父母
5、叔公伯公舅公姑婆姨婆
6、政府
道場產業登記
最後羅律師強調,目前在馬來西亞很多道場產業登記是以個人名登記,當初是發心提供給道場使用,但登記人往生後,子女有繼承權,不願再提供給道場使用,因此產生糾紛之事。
所以再三建議一定要將道場的產業登記為道場的名字,道場一般都要向政府註冊,也有成立理事會,可以大大避免糾紛產生。
請各道場檢視道場的註冊章程,不動產登記是道場的名字。或者簽署信託人,信託人是借用其名字登記,不具有所有權。最有力的證明,則是貸款由道場還給銀行,而非個人償還。
結語
最後在發問環節,不管是僧眾或在家眾都有許多提問,羅律師也盡量給予滿意的答覆。教育處特別致贈授課老師鐘點費,羅律師接受後,則馬上贊助回宗委會,律師夫妻檔,黃月琴律師也全程陪同羅律師一起到場。
不管是僧眾或在家居士,都建議可以練習為自己預立遺囑,當立了遺囑後,就可以發現自己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也讓自己上緊發條,不會空過每一天,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