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 期將為大家介紹的三本文集,分別是第121冊《天竺的白雲》、第122冊《密教奧義書》及第123冊《流星與紅楓》。這三本文集文體各不相同,但卻各有特色,令人目不暇給、驚嘆連連。《天竺的白雲》延續 盧師尊天涯行腳的足跡,此次來到了佛教的發源地「印度」。盧師尊是轉世多回的再來人,印度也曾是他前世生活過的故土,如今舊地重遊,卻早已物是人非,不免令人唏噓,又夾雜一種時空交錯之感,讀來令人頗有感悟。
《流星與紅楓》一書則為軟性的抒情文體,有著 盧師尊特有的心情溫度在其中,令人讀來如沐春風,身似暖陽輕撫,心中一片閒適幽靜。大自然永遠是最棒的老師,法界所有的智慧,皆隱身其中,盧師尊就如同一架高倍顯微鏡,目光所到之處,大自然中的無上智慧,便如同水蒸氣般的升騰而出,結為葉上的甘露,只待有緣人擷取啜飲,又化為書中文字,不斷在景致與無上智慧之間騰挪跳躍,不看確實可惜。
而《密教奧義書》則又是一部如盤古開天闢地般的創世巨作,盧師尊一句「密教淵源於我 我就是密教。」如春雷乍響,震得三界六道眾生啞口無言、神魂出竅。
為何 盧師尊能口出此言?看完此書的序文,或許您就會明白:「現在的我,具足一位真正有傳承的金剛上師:薩迦證空上師給我灌頂『金剛阿闍黎』。卡盧仁波切給我『印可』。卡瑪列切寺給我『坐床』。嗡.恰可仁波切給我『法王寶座』。黃教教主甘丹赤巴法王給我『法王衣袍』。面見達賴喇嘛。我在西藏三大寺的『哲蚌寺』陞座說法。」
紅黃白花四大教派法王,不是 盧師尊的上師,就是公開給予最高的『認可』,正如 盧師尊所言:「環視密教,果然在當今之世,已經無人可以印證我了,所要印證認可的,已經全部結束。我現在終於完全明白釋迦佛陀在出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自唱言:『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就算我不指天指地,我仍然是:『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當 盧師尊一個人站在密教的頂峰,與諸佛比肩,與祖師同行,祂早已非盧勝彥,只是再借盧勝彥的娑婆應化之身,揭露一個個究竟解脫的不傳之密,盧師尊 (蓮花童子) 再不公開「密教奧義」,娑婆眾生何時解脫啊?這樣一本書您能不看嗎?

第 121冊《天竺的白雲》文集,是 盧師尊在1997年裡完成的第一部作品。這一年,剛踏入第五十三個年頭的 盧師尊,去了遙遠的印度作參訪之旅,而這次的出遊外訪,除了增廣見聞以外,亦使這位法王作家在旅程上心旌摇曳。這部著作便是記載了此次印度之行的點點滴滴,夾雜 盧師尊心路歷程的覺受,蘊含著發人深省的佛法真義。
在這本《天竺的白雲》文集裡,我們可以看到 盧師尊此次行程的意願,原來是作者長久以來熟讀經典的冥思遐想,成為了旅程變真實的助力,而相信更合理的說法是,盧師尊前世與今生交叠的宿命驅使:「由於經典撲朔迷離,吸引我一步又一步的走進他們的世界,所以,我要到天竺(印度),尋找二干五百多年前的更多線索,我要尋找我自己的過去與宿命。因為我到天竺,所以,真實的可能變成虛構,夢想的也可能成為真實。」
文集敘說出 盧師尊的旅途見聞,譬如佛教的故鄉、八大聖地的到訪,講述了有關聖地的過去盛況和經典故事,同時亦在北印度「達蘭沙拉」與達賴喇嘛進行了首次的歷史性會面,二大佛學名家討論及印證佛法的要義,會面時全程切入佛法的研討之中,內容令人獲益良多。隨後 盧師尊前往南印度參訪「哲蚌寺」、「沙瓦崗聖寺」與「素栢寺」,並且接受邀請在三寺裡登法座說法。而在「沙瓦崗聖寺」與「素栢寺」二寺壇城經堂的上方,更供奉有 盧師尊的法相,充分感受到寺院僧團對法王作家 盧師尊的敬重。
本書章節裡,不僅道出了 盧師尊在密教方面舆各派系的關係,乃至被共同認可「聖者」的身份,還附載一篇關於真佛宗弟子「毛合琯」往生時出現瑞相的紀錄文章,和一封他在生前致親友的信,相信讀者看過後都會為之動容。在這件事情裡,我們會發覺到,佛法的領悟雖看似是天邊之雲、遙不可及,但毛合琯先生卻能在臨終前當下徹悟,得種種瑞相往生,故此,信件的內容,極為值得我們再去翻閱、深切省思。
<「蘇瓦揚布拿」佛塔>
最近,對於我(蓮生活佛盧勝彥)是什麼來轉世﹖有很多人推想,有很多人有興趣,因為憑著我一生的經歷,我一定是一個非凡的角色,於是,眾人墬入自己推理的假設之中,旺札喇嘛的說詞,僅僅是其中之一而已。
除了「蓮華生大士」之外,他們推測我是「宗喀巴」轉世,而「阿彌陀佛」更具真實,「舍利弗」被拉了出來,「空海大師」被人在禪定中看了出來。又有人說,我是「唐明皇」轉世。還有「唐三藏玄奘法師」...。
我自己發覺,前世的種種,對照我自己本人的生平,我這一生,修行的內容異常地單調與重複,而我的生涯雖然也有浪漫時光,其實也屈指可數。在修行之中,日子所過的,無非都規格化到無趣的地步,在我自己的想法之中,我這一生的際遇,與前世絕不相同,極可能是綜合體,這樣才合情合理。

盧 勝彥文集第 122 冊《密教奧義書》,出版於 1997 年,此時的 盧師尊早已是舉世轟動,名震遐邇。從 26 歲踏入修行,以神算堪輿之術出道,書寫靈書出版與眾生結緣,38 歲遠走西雅圖閉關開悟證道後,正式開宗立派,正式確立以真佛密法為傳承的修行體系廣度眾生。盧師尊不論道顯密,都有真實的依歸與傳承,最終選擇以密法接引眾生,如今更寫下了《密教奧義書》,將密教的根源與內證成佛之道完全揭露,再一次令法界震動,讓世人嘆未曾有。
有教界人士寫道:「蓮生活佛盧勝彥在密教的修為上,已達到最高的境界,在密教的諸大師中,已經無人可以印證他了。」盧師尊在序文中如此回應:「當今密教界,執牛耳的法王應該是:紅教--敦珠仁波切(已圓寂)。黃教--甘丹赤巴法王,親自護持我的法會,將『法王衣袍』贈與我。白教--大寶法王(十六世已圓寂),十六世大寶法王是我師也,我擁有他的傳承信物。花教--持乘法王、達青法王。達青法王護持我的護摩法會,持乘法王也派了『占揚仁波切』護持我的大法會。另外,卡盧仁波切給我『印可』。卡瑪列切寺給我『坐床』。面見達賴喇嘛。我在西藏三大寺的『哲蚌寺』陞座說法。環視密教,在當今之世,已經無人可以印證我了,所要印證認可的,已經全部結束。」
這段話乍聽之下似乎極為貢高我慢,然而 盧師尊卻是在描述一個事實,那就是他早已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更站在密教的巔峰,所以他才能夠完整講述密法的修行次地,揭露密教的根源,更說出那一句石破天驚的話語:「密教淵源於我,我就是密教。」
此書不可思議之處不勝枚舉,幾乎可以說是字字珠璣,每一字一句都是鑽石珍寶,皆是無上的心要口訣。更勝者,只要讀通這一本《密教奧義書》,可以說就離開悟不遠了。密教所謂的開悟,並非雲山霧繞的機鋒文字,而是從「升起次第」起修層層拾階而上,直到「圓滿次第」;從外法、內法、無上密,直至大圓滿,證無上佛果,是確有實修之境。
因此 盧師尊能說出密教氣、脈、明點,內證之法的心要口訣;能道出內法修持氣入中脈的種種關要;更能深入剖析由拙火運行,依次產生的「大樂」、「淨光」與「空性」的真實覺受。更進一步道出,原來「大樂」即對應「欲界天」、「淨光」即對應「色界天」、「空性」即對應「無色界天」。甚至細說如何跨越三界天,真正明心開悟,進入究竟解脫的四聖界,盧師尊都能鉅細靡遺的娓娓道來。如果不是真正走過,真實得證,又如何能夠呢?
密教的生起次第,是關乎於「有」。圓滿次第,是關乎於「空」,要以「空性」為基,以「有」去修,「空有」合一雙運,才是密教奧義。如何圓滿密教「理法」,實修「事法」,如何「理事雙運」,證得大圓滿之境,一定要再三研讀《密教奧義書》,方能明白密教奧義。

盧 勝彥文集第 123 冊《流星與紅楓》,出版於 1997 年,光是書名聽來就富含自然與空靈意境。書中的場景隨意而不拘一處,時而在彩虹山莊,時而在異國他鄉,盧師尊透過當下景致的觸動,抒發出一篇篇的遊記式散文。然而除了山光水影的描繪,藉由外境的觸發,盧師尊的無上智慧也自然的流露,躍然紙上。
序文中 盧師尊便以流星與紅楓為引,道出了生命光燦卻極為短暫的本質,文字下隱含著期許讀者務必把握短暫人身,精進修行,抓住那稍縱即逝的虹光:「我也曾經看過『流星雨』,幾顆流星一一的下墬,那真不尋常!我說︰『真是無常!』我真的很喜歡紅楓,只因為那一片『紅』,聽說愈紅的時候,就愈接近凋零的時候。流星的光,楓葉的紅,這都是一種啟示,這都是用一生的光陰堆積起來的。我這時候,想要捉住的是『流星的光』、『楓葉的紅』,捉住『光』。捉住『紅』。那就是生命!」
在〈尋找瀑布〉一文裡,我們才知道,「彩虹山莊」竟有六、七處不同景致的瀑布,有的深藏在美麗的山谷,有的在小山圍繞之間,有些在樹林裡;更有的,從高峰直垂而下,其形勢一一有別。而瀑布又帶給 盧師尊怎樣的觸動呢?他寫道:「我喜歡瀑布──瀑布有特殊之處,瀑布的水,透露出自強不息。我曾告訴弟子們︰在瀑布下,結印持咒。持咒的聲音,要大過瀑布的聲音。只聽見自己的咒音,而聽不見瀑布的轟隆水聲。我又說︰在瀑布下,入定。身心放空。把自己的身心融入瀑布之中,『密教行者』會得到大力。」
〈陽光下的碎金〉似一篇午後慵懶的散文,然而就是這樣一篇看似懶散的短文裡,竟也有成佛大法在其中:「我喜歡陽光下枝葉間的碎金,像是一種幻象,也是一種迷離,我們喜歡光及喜歡彩虹。這使我想起昔年,我的上師『了鳴和尚』,他曾經教導我的,看陽光的『聚光法』。『聚光法』由意念加寶瓶氣,能使密教行者及宇宙最大的光明互相攝取融合成一,虹光大成就。由『聚光法』可看見︰明點光。金剛鏈光。本尊光。淨土光。」盧師尊的作品文集,真是處處有寶。
而在〈心中的鬱金香〉一文中,則有 盧師尊對自我生命最深的期待:「在密教,薩迦證空上師給我『金剛阿闍梨』灌頂。卡盧仁波切給我『認可』。嗡‧恰克仁波切給我『法王座』。黃教教主『甘丹帝巴』惠賜『法王衣袍』。卡乘仁波切主持我的『坐床大典』。西藏三大寺『哲蚌寺』請我陞座說法……。我發覺,這是外在的『鬱金香』,表面的『鬱金香』,是別人的『鬱金香』。我終於明白,任何的形式認可,只是一種虛幻,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心中的『鬱金香』。你要自己認可自己,那才是真實的。」讓我們一起跟隨 盧師尊的文字般若,尋找心中的「鬱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