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8日 聖尊蓮生活佛 主持「藥師琉璃光如來本尊法同修」暨《維摩詰經》第257講

〈法供養品第十三〉

「即時月蓋王子行詣藥王如來。稽首佛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諸供養中法供養勝。云何為法供養?佛言:善男子。法供養者。諸佛所說深經。一切世間難信難受。微妙難見清淨無染。非但分別思惟之所能得。菩薩法藏所攝。陀羅尼印印之。至不退轉成就六度。善分別義順菩提法。眾經之上入大慈悲。離眾魔事及諸邪見。順因緣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命。空無相無作無起。」

 

月蓋王子行詣藥王如來  稽首佛足

我們講《維摩詰經》「即時月蓋王子行詣藥王如來,稽首佛足。」那個時候「月蓋王子」聽了:「法供養第一。」而且「藥王如來」可以給他答案,什麼叫做「法供養」?月蓋王子就到了藥王如來那裡去向祂「稽首佛足」—— 也就是向祂頂禮佛的腳,這是印度的一個禮節。印度人在頂禮聖人,就是頂禮祂的佛足。我們去印度的時候,很多人看到我們就講:「爸爸!爸爸!」我說:「蛤?奇怪!你在這裡生孩子?」原來不是!「爸爸」就是聖人呢!叫你:「爸爸、爸爸」伸手要錢,乞丐。他說:「不能給啊!你一給,一大堆通通全部來。」他們是這樣子講的。在他們的禮節,看到你,他就是用他的頭去頂禮你的腳,那是最高的,稽首佛足。

 

諸供養中  法供養第一

「却住一面,白佛言。」頂禮完了,就站到一邊跟藥王如來講:「世尊。」—— 世尊就是佛的一個稱號。「諸供養中法供養勝。」—— 所有供養當中「法供養第一」。我當年去香港「北角大會堂」,我坐在法座上面講,講座前面底下有一個布條:「法供養第一」,寫的是「法供養第一」,我還記得。北角大會堂,香港北角,有香港來的嗎?有沒有北角大會堂?(答:有,四天。) 四天啦?那時候精神好好,四天!現在四天我差不多累死了。

 

 

 

何謂法供養?

所有供養中「法供養最勝」。「云何為法供養?」什麼是法供養呢?「月蓋王子」問藥王如來。「佛言。」這藥王如來開始講話了,哇!佛講話每次講的都很長,祂們真是很有精神 (笑),我讀得已經快累死了,祂們講的這麼長幹什麼嘛!?簡單幾句話就解決了。「佛言:善男子。」月蓋王子問法供養:「什麼是法供養呢?」

 

了義經世間難信受  微妙難見清淨無染

「諸佛所說深經。」—— 所有的佛所講過最深奧的經典,也就是「了義」的經典。其實經典有分為「了義」跟「不了義」。了義就是完全很徹底、非常深奧、很有意義的這種經典,能夠解決人生種種的問題,最深奧的經典叫「深經」。「諸佛所說深經」—— 表示講了義的經典。因為佛法有所謂了義跟不了義,像教你「盡忠」是不了義的;教你「盡孝」是不了義的;教你要「有信用」是不了義的。但是,所謂深經就是了義的,完全能夠了掉你生死人生的,這個叫了義的。

「一切世間難信難受。」一般來講,像這麼深的經典,在娑婆世界的人很少去相信、也很難接受。了義的很難接受、很難去信仰、去相信。「微妙難見清淨無染。」—— 這一種經典的是很難、很難看到的,是完全清淨的,沒有污染的。「微妙難見清淨無染。」——《維摩詰經》就是,它的「不二法門」,它的種種的說法,都是很非常微妙的、很難看得到,它是完全清淨、沒有污染的。

 

了義經非分別思惟所能了解

          「非但分別思惟之所能得。」不是一般的人用腦筋去想可以想得到的,這種經典不是一般的人用想就可以想得到的。像用「哲學」、用「科學」、用「唯識」、用「辯論」去把它辨解出來,一般的想法是想不到,不能夠得到的。

 

菩薩法藏所攝  至不退轉  成就六度

「菩薩法藏所攝。」—— 這個等於是像菩薩一樣的法藏所攝,菩薩本身到了菩薩的境界,祂所能夠印證到的。「陀羅尼印印之。」—— 就是最「第一義諦」,用第一名的義諦來給祂印證的。「至不退轉,成就六度。」—— 祂是不會退轉的,也就是這種法是沒有時間性的,永遠不會退。你得到這個了義,而且修行了,永遠不退轉,成就「六度」。六度就是菩薩的,菩薩就是六度,像「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是六度,菩薩是以六度。

 

第一義諦  不二法門  善分別義順菩提法

「善分別義順菩提法。」像一般來講,我們了義的經典不是分別性的經典,不是用「分別」來分別,沒有辦法去分別,因為它是「第一義諦」—— 是「不二法門」,是沒有分別的。但是它順著「菩提法」,它的意義裡面、含義裡面,是讓你發「菩提心」。菩提法有所謂「行菩提」、「願菩提」。行菩提,剛剛講六度就是行菩提;願菩提就是你發無上的道心。行菩提就是六度,就是行菩提,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是屬於行菩提。願菩提就是發「無上正等正覺」的心,這是願菩提。

 

眾經之上入大慈悲  離眾魔事及諸邪見

「眾經之上,入大慈悲。」—— 所有經典中,最高的經典就是「了義經典」了。所有經典當中最高的經典,也是最大慈悲的經典。

「離眾魔事及諸邪見。」像了義的經典,所有的魔跟所有的邪見,都是沒有的。但是它也隨順「因緣法」,因緣法,什麼叫因緣法?「有」就是因緣法,不是完全講「空」,「空」跟「有」是平衡。空就是有;有就是空,所以隨順著因緣法。

 

無我  無人  無眾生  無壽命

祂們講的了義的經典是講什麼呢?「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了義的經典是講沒有「我」的 —— 無我、也沒有「人」的、沒有眾生的、也沒有「壽命」的。

所以剛剛講的,八十幾歲都是沒有。你能夠了解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這是《金剛經》裡面講了,《金剛經》就是了義經,也是了義的經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 這個是講時間,沒有時間。無我、無人、無眾生 —— 就是沒有空間;無壽者 —— 沒有時間,沒有所謂的壽命。

空  無相  無作  無起

了義經裡面所講的:「空解脫、無相解脫、無作解脫、無起解脫」這四種解脫。「空無相無作無起。」就是空解脫、無相解脫、無作解脫、無起解脫。沒有「起」就沒有結束。「無作」—— 你沒有做什麼;「無相」—— 根本什麼都沒有;「空」—— 就像虛空一樣。

           所以我常講,我們人要像虛空一樣,心量要那麼大,人的心要像虛空一樣那麼大,這就是空解脫。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煩惱,你管它下雨、天氣熱、天氣冷、白雲、黑雲、閃電、打雷,這些全部都是一時的現象。像我們現在活著,全部都是一時的現象。結果歸到哪裡去了?就是「空」!哪有歸到哪裡去?根本沒有!

 

303本書有寫等於沒寫  無作

我們以為我們做了什麼?像師尊寫了 303 冊的書,303 本全部都是沒有作的。我以前講過了,我把我寫好的書全部通通一把火就燒了,有寫等於沒寫,為什麼是這樣子?因為你懂得無作啊!

 

年輕的盧師尊  哥就是帥

你也要懂得無相啊!你以為現在這個相是你的相?這一時啊!你現在說法,這個時候你的相啊!誰拿著我以前年輕的那個袋子,還有人拿嗎?喔!拿來拿來!我老是拿這個給大家看啊!(師尊展示布袋上四個字)「哥就是帥!(鼓掌)」,那時候二十幾歲,留著頭髮,二十幾啊!像電影明星一樣欸 (鼓掌)!怪不得我每年都有女朋友 (笑)。你看這個相貌是「盧勝彥」欸!這個是盧勝彥二十幾歲。那我現在是這個樣子,你看,不一樣啦!這是 young man (師尊指布袋上的相片),這是 old man (師尊指自己),This is Young Man!差很多耶!真的。以前的耳朵比較小,現在耳朵稍微長了。因為老了,老了耳朵就下垂。你看young man、old man,什麼是你的相?

 

相只是一時

所以,祂講無相就是這個道理,這只是你暫時的相,再老下去就枯萎了。得到病了,真的是很可憐欸!連刷牙都不會刷了,你說怎麼辦啊?(布袋交還同門) 好,謝謝你!還好你帶著 (笑)。你看嘛,你永遠能夠保持這樣 (年輕) 嗎?不可能啦!你永遠能夠保持像我這樣嗎?也不可能啊!說不定再過…,不用再過幾年,什麼都沒有了。空了!無相!無作,你有做過什麼嗎?你以為你寫了 303 本書,什麼也沒有,空的!

 

根本沒有開始  沒有結束  只是一段時間

你看看瓊瑤就好了,她寫了六十幾本的小說,拍成電影有多少?她自己有電影公司,她在台北有很大的林園,她億億的財,她都可以不要。她年輕剛剛結婚的少婦,那種青春洋溢,跟她老的時候,她八十六歲走的那時候,她已經完全是兩個人。老的時候的相片,跟我年輕的印象已經相去很遠了。無相、無作,六十幾部 (小說)、還有那麼多的電影、還有很多的歌,她創造了很多的歌出來。看嘛!歌、電影、小說,以前的皇冠,她的名也是空的。她認為一切都是空的,就是空、無相、無作、無起,根本沒有開始,沒有結束。現在呢,她有開始嗎?只是那一段時間,其他都是沒有的,就是空、無相、無作、無起。哎喲!這麼晚了,才講一點點呢!

 

嗡嘛呢唄咪吽。

 

贊助真佛報
前往贊助真佛報前往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