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組討論成果報告
在上師大會的第一天經過分組討論後,第二天由各組派出代表報告,依照根本上師付囑,上師團務須團結,才能聚沙成塔。各組由公關處愛心菩薩擔任組長、一位傳法部長老擔任指導。
第一組報告
如何讓真佛上師更多參與
推動真佛宗派的發展的可能性?
第一組 組長:蓮琪上師 / 蓮央上師。
組員:蓮緻上師、蓮花慧君上師、蓮衛上師、蓮鎮上師
指導長老:蓮哲長老。
代表報告: 慧君上師
1.提升上師的地位與影響力:
建立信任 --- 確保上師在信眾中的威望和可信度,通過他們的言行舉止贏得大家的信任。
2.提供經濟與物質支援:
A.設立基金或捐贈管道 -- 設立專門的基金或捐贈管道,讓上師可以專注於宗教事務而不必過多依賴生活費用。
B.資源支援 -- 為上師及其傳承人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幫助完成修行和宗派活動。
3.鼓勵上師參與公共活動:
A.社區服務 -- 鼓勵上師積極參與宗派的公益活動,如教育、慈悲救助工作等,這樣可以增加他們的影響力。
B.學術交流 -- 組織定期的學術交流和研討會,讓上師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修行心得。
4.培養更多的傳承人與繼承者:
A.傳承機制 -- 建立清晰的傳承機制,確保上師能夠將教義準確無誤地傳遞給下一代傳承人。
B.培養計畫 -- 制定系統的培養計畫,説明年輕信徒成長為合格的上師或繼承者。
5.加強宗派內部的凝聚力與團結:
A.定期會議 -- 組織定期的宗派會議,讓上師和其他信徒交流思想,討論宗派的發展策略。
B.文化活動 -- 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和節日慶祝,增強宗派成員之間的聯繫和認同感。
6.利用現代傳播手段:
A.數位化平臺 -- 利用社交媒體、視頻號等數位化平臺,讓上師的教誨可以更廣泛地傳播,吸引更多信眾加入。
B.線上課程與講座 -- 組織線上課程或直播講座,方便更多信徒參與學習和交流。
7.明確宗派的目標與方向:
A.發展方向 -- 幫助上師和宗派成員制定一個清晰的發展目標,從短期到長期的計畫都有所規劃。
B.戰略規劃 -- 通過定期的戰略會議,確保宗派的發展方向符合教義和信徒的需求。
8.建立回饋機制:
A.意見收集 -- 建立一個管道,讓上師和其他信徒可以自由地表達對宗派發展的看法和建議。
B.調整策略 -- 根據大家的意見和需求,不斷調整和發展策略,確保宗派能夠更好地適應變化的環境。
9.強調精神層面的支持:
A.心理支持 -- 關注上師的心理健康和生活壓力,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幫助。
B.精神鼓勵 -- 在精神層面上給予上師更多的認可和支持,增強他們繼續傳承宗教文化的動力。
10.與其他宗派或組織合作:
A.尋求合作 -- 與有相似理念的其他宗派或組織建立合作關係,共同推動宗教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B.借鑒經驗 -- 學習其他成功案例中的經驗,為本宗派的發展提供借鑒和幫助。
其中尚有上師心得分享,蓮緻上師:淨音雷藏寺曾舉辦宗教圓融大法會,邀請不同宗教的人士,蒞臨淨音雷藏寺,與會人數達千人以上,還有主動拜訪其他宗教、醫院、單位、社團、政府、交流、慈善單位;蓮哲長老:台灣雷藏寺與居民、政府互動良好,並舉辦學術會議、密宗研討,希望有學術期刊出刊,以期能舉辦更多密教特色活動;蓮琪上師:舉例芝城雷藏寺舉辦各種專業班,吸引很多人參加;蓮央上師、蓮鎮上師:三輪雷藏寺在疫情期間,透過網路 Zoom 陪亡者家屬助念,度家屬皈依向佛,還受邀到學校講授佛理課程;蓮花慧君上師:善用網路直播效果。建議設立《上師專才的顧問團》(例如:上師如何協助道場對外交流、如何網路弘法);蓮衞上師:舉例少東上師在廣播電台弘法特色,依照上師的特性去推動。
第二組報告
真佛上師如何幫助世界各地真佛道場
改善管理?
第二組 組長:蓮彥上師。
組員:蓮傑上師、蓮真上師、蓮元上師、蓮菩上師、蓮欉上師
指導長老:蓮僧長老。
代表報告:蓮傑上師
1.因為各國家地區性不同,宜取各地道場之長處。
2.在道場要列出年度的重點發展項目,有人才就有錢財,人多就有人才,人事最重要。
3.文宣宣傳要告知每一場法會好處,為何舉辦法會,參加法會的利益功德?鼓勵多參加法會。
4.對於年輕的同門,鼓勵及介紹師尊文集,藉此明白根本上師的心,以及皈依有什麼好處?
5.很多同門精進持咒有感應,是很好的,可以藉此鼓勵其他人多多持咒,散亂之心自然會慢慢的攝於一心。
6.道場提供法器教導,弘法人員的觀念要正確,正確的行政管理,避免衝突之事發生。
7.宗委會多加宣導,讓道場知道有舉辦任何法會活動,要先報告根本上師,祈求加持,有助於道場的運作。
8.道場和道場之間要多交流,互相學習及自我糾正,避免偏離正道。
9.對於行政、人事、法務、文宣人才,要善加利用,適才適所,便能發揮大力。
10.管理階層彼此合作、待人親切、處事公正,可以建立賞罰制度。
11.法務活動要多做文宣,對於有特別表現的同門,不吝嗇地給予公開褒揚;對於行為偏差的同門,以包容及耐心循循善誘。
第三組報告
如何改善真佛道場老年化的問題?
怎樣培養真佛同門的第二代?
第三組 組長:蓮一上師。
組員:蓮風上師、蓮又上師、蓮五上師、蓮友上師、璧珍上師、蓮者上師。
指導長老:蓮雄長老。
代表報告:蓮者上師
如何改善真佛道場老年化的問題?怎樣培養真佛同門的第二代?改善真佛道場老年化問題及培養第二代同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吸引年輕一代參與
A.現代化傳播--利用社交媒體、短視頻等平台傳播真佛道的教義,吸引年輕人關注。
B.活動多樣化--舉辦年輕人感興趣的活動,如禪修營、文化講座、義工服務等,增加參與感。
C.青年組織--成立青年團或青年佛學社,提供專屬活動空間,增強歸屬感。
2.教育與傳承
A.佛學教育--開設適合年輕人的佛學課程,內容深入淺出,結合現代生活。
B.導師制度--建立導師制,由資深同門指導年輕弟子,促進代際交流。
C.家庭參與--鼓勵家庭共同參與道場活動,讓第二代從小接觸真佛文化。
3.道場環境優化
A.設施現代化--改善道場設施,提供舒適環境,吸引年輕人。
B.科技應用--引入線上課程、虛擬實境等科技手段,增強互動性。
4.社區服務與社會責任
A.公益活動--組織環保、助學等公益活動,提升社會形象,吸引年輕人。
B.心理輔導--提供心理支持服務,幫助年輕人應對壓力,增強道場的吸引力。
5.文化創新
A.藝術結合--將佛法與音樂、繪畫等藝術形式結合,吸引年輕人。
B.節日慶典--創新傳統節日慶典,增加趣味性和參與度。
6.國際交流
A.跨文化交流--與國際佛教組織合作,促進文化交流,拓寬視野。
B.海外弘法--在海外設立道場,吸引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輕人。
7.領導力培養
A.青年領袖培訓--培養年輕同門的領導力,鼓勵他們參與道場管理。
B.創新項目支持--支持年輕人提出創新項目,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第四組報告
真佛宗派怎樣走出「邪教」的困境,
被社會認同?
第四組 組長:少東上師。
組員:蓮東上師、蓮花樂智上師、蓮魏上師。
指導長老:常仁長老。
代表報告:蓮東上師。
針對這個主題-真佛宗派怎樣走出「邪教」的困境被社會認同?首先,每一位弘法人員及真佛弟子,當遵守當地的法規,切記不要觸犯當地法令。
1.首要重點是應遵守當地國家法規,各級弘法人員 (上師、教授師、法師、講師、助教、堂主與真佛弟子們),應做好自己的本份。
2.真佛行者不論內在修養、外在威儀都要保持良好的儀態,在各國多行利他事業,建立真佛宗特有的品牌形象,修心、修德如雙翼是一致展翅而飛。
3.如同淨化,修還淨法,還我清白。
4.需加強對外的外交方面,主動對外聯繫,非閉門造車。道場所做的法務、尤其具有慈善性質的活動,務必要加以報導,讓更多人知道真佛宗派。
第五組的報告
真佛道場怎樣培養優秀的弘法人員?
尤其是真佛僧眾?
第五組 組長:蓮伽上師/蓮妗上師。
組員:蓮太上師、蓮碤上師、蓮飛上師、蓮才上師、蓮院上師、蓮琴上師、蓮伃上師、蓮伊上師、蓮育上師、蓮聲上師。
指導長老:蓮傳長老。
代表報告:蓮碤上師。
1.舊人帶動新人,也要能包容新人,經驗要傳承下去,包含法務、人生哲理經驗傳授。不論身教言教皆要以身作則來帶領道場同門。
2.改善人才斷層問題,舉例芝城雷藏寺,開辦有小孩、大人的不同課程,吸引不同年齡層的人來參加,不僅提升知識能力,也能攝召人才,道場加以訓練並照顧 到身心靈方面。
3.從根本制度上建立,像公司管理制度 SOP。
4.從小到大全面性培養,貴在精不在多,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最重要的是德性,待人是否謙卑。從小開始接觸真佛文化如舉辦佛幼班,道場是重要的第一線。
5.定期舉辦道場聯誼,如透過道場提報法務活動累積積分達標榮獲為年度優良道場的榮譽,還是有正面的意義。
6.真佛宗派特色是弟子遍佈世界各地,可以互相學習不同的文化、關愛不同國家的人。
7.尊重人才多樣性,取其強項,如知客、梵唄…等。
8.訓練人才方法可以藉由朗讀根本上師文集,學習正確口語表達方式,同時可以了解該同門是否為適合的人才。
9.改善宗派形象,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例如去了解佛光山制度,建立完整教育制度(佛學院),同時能去了解基督教、天主教亦然。
10.推介宗派資源,道場宜定期舉辦課程,善用法學堂、真佛網路大學視頻,推廣佛學概念,建立獎賞制度。
11.訓練知客,各國有文化差異的切入點,明白之後則可以更加互相包容,也可以彼此為借鏡。僧眾在出家前的培訓時間也要注意到。
12.不同國家有不同的語言,所以翻譯人才非常重要,道場或中央也能給予照顧。
13.道場的現有活動或文化宜多和社會接軌,持恆去做,不忘文宣報導,漸漸地就會獲得社會認同。
14.道場要先有自己的特色,能吸引人前來,各項才藝的訓練,可以融合在平時同修或小活動時訓練,待大型活動即能純熟運作。
第六組的報告
如何為真佛宗派
帶來更多年輕的僧眾?
第六組 組長:蓮樣上師。
組員:蓮悅上師、蓮歐上師、蓮最上師、蓮祖上師、蓮旺上師、蓮花程祖上師。
指導長老:常智長老。
代表報告:蓮歐上師
如何為宗派帶來年輕的僧眾,解決到場僧眾短缺的危機,是本宗的當務之急。
1.透過本宗全世界道場成立真青會,招募會員,舉辦各項活動,拉近年輕會員與宗派的感情,培養隱性的僧才。
2.教育處擬定方案,定時舉辦佛學營,廣納宗外的年輕學子,建立人才資料庫。
3.印尼密教總協會與羅登韋查耶大學合作,訂定相關課程,培育宗教人才。(建議本案可以做為合作的示範點)
4.要對未來的宗教課程如梵唄法務等改變思維,要合於年輕人的心性,活化經營方式,不能太保守,一成不變。
5.設法在各大專院校社團成立真佛學社,帶動學生對佛學的興趣,對真佛密法的了解。
6.各地區的密教總會或規模較大的雷藏寺,可以試著輪流舉辦短期出家體驗營,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出家生活,進而願意加入僧團行列。(註:這需要請示根本上師,在早期的根本上師文集有表示過對短期出家的看法。)
7.要有系統、有計畫性的抓牢一個活動能力強,影響力大的年輕出家眾,讓他去影響更多人加入出家的隊伍。
宗委會或道場要當該年輕出家眾的堅強後盾,但不宜直接介入。現有出家眾不論是上師、法師、教授師或因年紀偏大或因思想僵化,已經難以撼動年輕人的出家熱情,說教式的推銷方式,只會讓年輕人心生抗拒。
第七組的報告
上師們對真佛宗派未來的期許是什麼?
真佛上師們應該如何實踐這些願景?
第七組 組長:蓮萊上師。
組員:蓮輝上師、蓮今上師、蓮任上師、蓮晴上師、蓮簡上師、蓮魏上師。
指導長老:蓮滿長老。
代表報告:蓮任上師。
上師們對真佛宗派未來的期許是什麼?真佛上師們應該如何實踐這些願景?
1.真佛宗
A.宗派要源遠流傳,必須強調戒律,行為威儀、言行合一、塑造好的形象,有威儀形象自然會讓社會大眾容易接受。
B.建立宗派形象,重視戒律。
C.繼續以慈善事業融入社會,與社會大眾打成一片。
D.強調真佛宗的傳承、教義,所有的弘法人員都應牢記。
E.強調實修落實,修行修心。
F.每一位弟子要明瞭宗派存在的核心價值。
2.宗委會
A.建立宗派弘法人員完善威儀、戒律、文化。
B.宗委會統領宗派,協調各道場人事,圓融處理。
C.教育如何事師,由上師們樹立榜樣。
D.弘法人員要推廣聞思修,實踐根本上師傳授的法教。
E.無論是道場或各級弘法人員、同門大眾要明瞭宗委會存在的核心價值。
3.道場
A.道場需要重新的、從小地方開始建立良好的制度。
B.建立道場的制度後,人人以身作則,沒有人高於制度。
C.弘法人員用身教帶領同門,領導大家一起實踐身口意清淨,修行六度萬行。
D.道場必須減少地盤心態,包括弘法人員及同門善信,一切尊重緣分(隨緣)。
E.注入密教觀念,無論離根本上師多遠,根本傳承加持是無遠弗屆。
F.每一座道場的理事會領導階層,務必要了解道場存在的核心價值。
4.弘法人員
A.要有良好紀律,各級職位有良好的互動形式。
B.弘法人員要深入戒律及表現優良者加以表揚。
C.有完善教育。
D.自己先修好自己,自己的行為,一言一語都是讓同門監察。
E.修四念住 (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行四攝法 (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F.定期集體受訓,行六和敬 (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
G.少標榜自己修行如何,常提根本上師的法教、身教。
H.弘法人員要了解自身存在的核心價值。
5.同門:引導所有的同門注重傳承,學習密法
第八組的成果報告
上師們如何自我提升?
全面提升自身修為與弘法能力?
第八組 組長:蓮訶上師/蓮允上師。
組員:蓮花德輝上師、蓮萬上師、蓮郢上師、蓮常上師、蓮祈上師、蓮墻上師、蓮現上師、蓮紫上師。
指導長老:蓮栽長老。
代表報告:蓮花德輝上師
針對上師們如何自我提升?全面提升自身修為與弘法能力?
1.依照根本上師的開示為主,依教奉行。獅子跳躍的地方,兔子不能跟著跳。
2.牢記真佛宗宗風「敬師,重法,實修」,自然流露心得,保持正確的觀念。熟讀根本上師文集、開示,作筆記。
3.熟悉各項儀軌,善用真佛宗務網站平台的法務支援。
4.不與任何人談是非,尤其不予同門談論是非,因為上師的行為是同門的榜樣。
5.了解因果不去犯業,懂得控制自己,自我反省、檢討、懺悔、淨化,自身修為才會提升。
6.要了解自己的內心,守護六根,心不受六塵污染。時時守住自己的內心,是否與根本上師吻合。用心、誠心誠意,二人同行,與佛同在。由傳承加持力來提升自己。
7.欲為佛門龍象,先為眾生牛馬。一定要守戒、佈施、忍辱等行六度。上師要以身作則,要有威儀。
8.依照緣份,廣結善緣,利益眾生。
上師是所有眾生的楷模,代表根本上師前往各地傳法度眾,所以不論在個人的修為、德性方面,都要兼備。如同根本上師給予上師們的囑咐,每一位受灌頂的上師,就要肩挑眾生。在每次修法所念的四無量心偈:
願一切眾生具足樂及樂因是慈無量。
願一切眾生脫離苦及苦因是悲無量。
願一切眾生永住無苦安樂是喜無量。
願一切眾生棄愛憎住平等是捨無量。
祈願上師團以慈悲喜捨無比的胸懷,團結一致,帶領有緣眾生走向光明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