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難而上

 

一條簡單的人生經驗:如果在一個艱難的決定上意見不統一,如果面對兩個選擇,利弊各佔 50%,你就應該選擇短期內更艱難、更痛苦的道路。

          從本質上看,兩條道路中的一條會帶來短期痛苦,而另一條會在未來引發更長久的痛苦。為了回避矛盾,大腦會本能地選擇擺脫短期痛苦。

           前提條件是,兩個選擇利弊相當,但如果一條道路會帶來短期痛苦,那麼它也會帶來長期收益。而根據復利效應,長期收益才是你想要的。

大腦會過分看重短期快樂,試圖避免短期痛苦。因此,我們必須進行自我訓練,主動迎接短期痛苦,壓制回避痛苦的傾向 (這種潛意識傾向非常強大)。如你所知,我們生命中的大部分收穫都來自承受短期痛苦而獲得的長期回報。

以運動為例。運動對我來說並不是一件快樂的事,因為我會在短期內感到痛苦。但是從長遠看,我會變得更好,因為我的肌肉更發達了,身體更健康了。當運動時,肌肉會感到酸痛或疲勞。

讀書也一樣,讀有難度的書會讓大腦不堪重負,短時問內感到疲勞。但從長遠看,讀書會讓我變得越來越聰明,因為我在持續挑戰大腦處理信息的極限,提高大腦的工作能力,進而不斷吸收新概念。

創業也是,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無論是戰爭、商業還是個人層面,道理都一樣,要想走出困境或者取得勝利,靠的都是耐心,而不是某個突發性的、奇跡般的勝利。

佛法修行更是如此,每天反復重復著一樣的事情,日積月累中產生質變,見證佛性、踐行佛法、慈悲眾生、成就自己的慧命。

           讀書學習、修行、運動、選擇事業、經營婚姻、教育孩子,無不是這個道理。

很多時候,你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做好自己該做的事,等時機來臨時,一切都會有所改變,只是在那之前,你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

因此,一般來說,應該選擇短期痛苦,以換取長期收益。

 

贊助真佛報
前往贊助真佛報前往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