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將為大家介紹的三本文集,分別是第 151 冊《獨居小語》,第 152 冊《當下的明燈》及第 153 冊《讓陽光照進來》,除了《獨居小語》是歸類在散文詩集之外,其他兩冊都是屬於「靈異神變」系列文集。
《獨居小語》一書,可以說是 盧師尊正式閉關後,除了寫實寫景,更是書寫出 盧師尊閉關中那難以描繪、不為人道的「心境」。盧師尊一生的經歷,絕非常人所能想像,但試著換位思考,一個歷經三十多年寫作、修行、弘法的密教大法王,全球皈依弟子近五百萬,說是位居宗教王國中的國王之尊亦不為過,為何如今只求孤身一人、反璞歸真、隱世獨居呢?此書的副標是:「獨居老人碎碎念」,獨居老人的碎念,甚至呢喃,旁人能聽得清嗎?或許正如 盧師尊在序文中所言:「我期盼讀這本書的人,用『心眼』看,不是用『肉眼』看。」讓我們也試著靜下心來,用「心」體會 盧師尊的獨居心境吧。
而當初第 145 冊文集《當下的清涼心》,在善光佛(文昌帝君)指示下,以戒邪淫為創作宗旨,不僅在人間大受歡迎,更獲得天上界天人讚揚,佛菩薩歡喜。佛菩薩告訴 盧師尊:「此書大善,是廣度眾生之書。寫善書要寫出不像善書的善書。外面像雜書,裡面內涵是心靈書。如此勸善不著痕跡。是天下第一善書。」
記得在 2002 年左右,真佛宗弟子在那段時間,曾自發性的發起贈送《當下的清涼心》及「盧師尊文集」的贈書活動,其原由就來自《當下的明燈》書中的〈大善書〉一文。有一男子的妹妹得了厭食症,藥石無效,卻在一夜夢見一神來告之:「當下的清涼心,是大善書,一書一功,百書百功,買來送人閱讀,大善,你妹子的病,可癒。」
該男子便買了百本「當下的清涼心」,去送給親朋好友同事閱讀。此事過後,奇蹟竟然發生了,妹妹竟然喜喝羊奶,有了轉機,只一個月,即平復如常。也正因如此,《當下的清涼心》及《當下的明燈》,被特別冠上了「大善書」之名,銷量長久居高不下,在 盧師尊的寫作生涯中,也算是一奇。
之後更在 盧師尊思考 152 冊文集創作方向時,善光佛更直接下降在紙上「自動書寫」出:「第一五二冊,當下的明燈,內容同樣是戒淫。盧師尊問:一本不夠嗎?為何要寫這麼多?善光佛只答:不夠,人心太壞,人是健忘的。」
原本此時的 盧師尊,正陷入情緒低落,不想再說法,不再寫作,而善光佛的提醒,卻又讓 盧師尊重新燃起寫作的動力,只因他想要「重新喚醒世人的道心」。正如同善光佛給 盧師尊共勉的一句:「我一再的叮嚀,你一再的寫,這是你我的願!」。
感恩 盧師尊慈悲,願意繼續寫書度眾,也讓我們一起發願讀善書、行善行、結善果,讓娑婆人間舉世共善。

第151 冊《獨居小語》一書,是 盧師尊在閉關隱居的生活之中,提筆寫下自己多年來修持佛法的心路歷程。全書共有43篇的章節,配上切合題意的書本副題:「獨居老人碎碎念」,不禁令人看後會心微笑。這就是法王作家一貫平易近人的寫作風格,文筆自然流暢、落落大方而不矯飾,而且故事情節真實,兼具佛學知識與教化之道,所以,著作系列一直以來深受讀者的尊敬及愛戴。
盧師尊將此書副題名為「獨居老人碎碎念」,有其意味深長的含義,書本內容表面上看似是抒發修行心得的體會,和寫出一位大成就者對世間法的想法。然而,盧師尊卻是借助文章的內容,用來啟發弟子與讀者對佛法真理的智慧,調整他們的思惟方向,進而培養出正確的修行理念,如同一位慈祥和善的長者,不厭其煩地對幼者句句叮嚀。而「碎碎念」這個用詞,便包含了師父對弟子的叮囑,滿載著長輩對後輩關懷備至的仁愛。
在書冊的序文中,盧師尊一開始便提到這部文集的編寫構思。因為,在過去的三十年間,他一直走在修持佛法的行者之路,但意識到這一生只如此的寫作和說法下去,便好像形成了一個「框架」,終究會被歸類成「人生只是一種形式」的概念。於是,為了找尋生命的極限,離開這種規範性的格局,盧師尊想到要「隱居」與「閉關」的理由:
「我想到『隱居』與『閉關』,完完全全一個人獨居,只是一個人與自己的心。這種沒有侍者的生活,我可以理解出一種情境及抽象,絕對有它的價值性。我嘗試在天涯海角的孤島,過著完全陌生的日子,走入森林,天之涯,海之湄。這意味著,我一生的變化,由焦聚後再擴散,由擴散再焦聚...。」
《獨居小語》的文集內我們可以看見,盧師尊於閉關隱居的生活中,依然繼續寫作來教化眾生,並且提到 盧師尊在「關房」裡心很專一、乃至非常寂靜。因為沒有外來的干擾,而保持著一種「無事、無心」的狀態,心靈與精神完全在一種顛峰之境,思惟和寫作更是行雲流水,隨意自然而不「誇張和扭曲」,一切文字皆從清淨的自心中流露。書中有著 盧師尊在獨居生活裡的點點滴滴,和闡述佛法知識的思維引導;有遊歷諸法界的見聞與遐想,更有師父對弟子的叮嚀和警惕文句。譬如在<大陰山王>一文中所敘述的事情,正是教導弟子事事捫心自問、處處三思而行。
誠邀大家一同再來閱覽這本文集,並用「心眼」來看這位獨居老人的「碎碎念」,將會與 盧師尊的心意相互契合,必有所得。
<死而復生>
大陰山王對我說:「師尊!你不用吃驚,這大陰山國裡面的人民,幾乎全部是密教弟子轉劫至此,以修行密教的因緣,墮落到大陰山國來的,這裡面,不只是真佛宗的弟子,也有藏密、東密、台密、中密的弟子。」
「怎會如此?」
「全部修密,只是修偏差了!」大陰山王說。

第152 冊《當下的明燈》文集的面世,是由於先前 盧師尊寫下第 145 冊《當下的清涼心》這部文集後,得到天上界的天人讚揚、佛菩薩歡喜,因而「神明」再一次的降臨,要求他續寫一本以「慎戒貪欲」和「戒淫」為主題的書冊,理由就只是簡單而直接的「人是健忘的」。於是,這本文集便由此因緣應時而生了。
這一次降臨的「神明」,也正是之前同一位叮嚀 盧師尊寫書的善光佛 (文昌帝君),並且指出雖然是同一個性質與主題的文集,也要不厭其煩的寫下去。重點就是一再喚醒眾生的良知與道心,教人明白什麽才是「佛教真理」、「正信正念」、「真佛密法」及「中觀正見」,同時亦告訴 盧師尊:「寫善書要寫出不像善書的善書。外面像雜書,裡面內涵是心靈書。如此勸善不著痕跡。是天下第一善書。」
因為這樣子的寫作模式,才是廣度眾生之書,而且也是善書的旨趣所在:「眼不見色,耳不聞聲,鼻不嗅香,口不取味,身不觸細滑,意不妄念,這是不為外境所動心也。」
在《當下的明燈》文集裡,盧師尊寫出人間「貪淫」的禍害,和佛教常見的對治方法,仍然是在於守持「戒定慧」的三無漏學。乃至以般若來「斷」情慾,比如用「白骨觀」和「不淨觀」的修法。並特別提到每個人的情慾皆來自生理及心理方面,從而在書上教導:「在心理方面,我們用如來的智慧(般若),使慾火化為清涼心。在生理方面,我們禪定,修出『拙火』。將生殖器的生命源泉(精子明點),集中心志,用『拙火』來燒精子明點,使『明點』化為『氣』。用這『氣』,周遍全身,通『經脈』,使修行人的精神變成金剛不壞的『佛』...。」
這本文集裡頭,盧師尊提及於修行生活中遇到的經歷事蹟,譬如「畫家傳奇」、「尹縣長」、「真正的清涼」等事件;並且也有「火神的話」、「冥王律令」、「臨水夫人廟」等等的神奇故事。亦在書上寫出對眾生「情慾」的正確觀點,和鞭辟入裡的剖析,以及指出密教是以「轉化」與「昇華」作為對應「情慾」的修持法門,而不是用勉強來壓抑的...。
書本的內文仿如是一位聖者的慧語,變化成一盞引路明燈,帶領讀者正視人類男女情慾的本能,並在「冥王律令」章節裡揭露「情慾」和「因果」互動的關聯,教我們認知「禍」與「福」相依的奧妙因素,更有珍貴而善意規勸眾人的「避淫禍文」。故此,就讓我們隨著作者在書上的明燈指引,朝向未來的光明正道並肩而行。
<臨水夫人廟>
我說:「修道多艱,有人成功,有人失敗。也有修道修一半,因心赴邪徑,走上岐途,成了失敗的修道人。」
色害之防,先嚴己心,心勿外馳,慎於念動之先。心念即起,目為之賊,耳為之盜,賊盜內侵,身心無主。故內戒己心,尤須外防耳目,耳目既忘,心志則定,意念正,正則無邪。
要嚴念之起,要慎意之動,見人美色,起心私之,不論其犯與否,均有天律誅其應得之罪。修行人,慎之也。

盧勝彥文集的第 153 冊《讓陽光照進來》,劃分為「靈異神變」著作系列的作品,然而,按照作者一如既往的編寫風格,盧師尊只是藉由「禪定出神」的奇異見聞,及平日度化眾生時遇上的境況,而在書上寫出對佛學領悟的真知灼見與修持心得,帶領讀者認識真實而不偏不倚的佛法,加深對佛陀教導的了解,繼而走在體證真理的康莊大道上。
文集一開始便道出了這本書的寫作緣起,原來是天上界的瑤池金母,得知 盧師尊寫作至 152 冊時已感到氣餒、意志低落,不想再提筆寫下去。於是,盧師尊在禪定「出神」至瑤池仙境之時,金母便囑咐他為了度化眾生的緣故,應要繼續寫下去,並告知當時社會上亂象叢生的現況:「當今之時代,去聖日遠,正法全式微了。還有許多邪師出現,如恒河沙,邪知邪見,遍滿天下。」所以,這本《讓陽光照進來》的文集便適時誕生了。
盧師尊將序文的篇目題為「警策」,也就是因應瑤池金母的金玉良言,而帶出了文集的大旨,成為主要的第一個標題。文集名為《讓陽光照進來》的一句裡,「陽光」隱喻著佛法的「正知正見」,而「照進來」之意,就是要我們先將已封閉的心扉 (心窗) 打開,光明才可引進入內,驅走我們心中無明的晦暗,致使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迷失方向,並培養出正思維與正念,學佛修行的智慧才會被啟發出來。
書冊的篇幅內,均有著 盧師尊諄諄教誨的規勸和引導,譬如在<念頭的轉化>章節裡,便是講述眾生「念頭」的重要性,說出在修行上「物以類聚、念頭召感」的利弊與影響。另一方面,書上也有教導怎樣才是正確的修持之道,朗朗言談「無所謂」的哲理,和如何去辨別邪師的方法,勸諫眾生出離世間虛幻的名利海、且要力行戒殺等等篇章。並且提到 盧師尊於禪定中,看見世界的未來境況,以及在幽冥界看到眾生因貪圖名利、色相而落得的慘烈下場。如上種種述說的事情,足以令修道之人看後心生警惕,遠離世間的迷惑顛倒,而朝著「了生脫死」的目標勇猛出發...。
文集的字裡行間,亦隱藏著無數的法語金句,仿似正等待心思細膩的讀者前來發掘和領受,比如是:
「人的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間。人的生命,就在心臟靜止不動的一刹那!」
「我認為,沒有不孝的人,能夠成佛的。」
「我的這一世,學習『大地』的精神:『無所謂』、『不理會』、『不要緊』、『忍辱』。」
「學佛要『以戒為師』,隨時隨地留意自己的行持是否如法,是否合戒律。『名利』、『權位』、『恩怨』、『地盤』。全是成佛證果的絆腳石啊!」
因此,誠願人人再次翻閱此書,然後把心扉打開,讓陽光照進來:以光明破諸暗。
<善惡童子>
這善惡的開端,仍然在於一念,因為這個念頭一動,所存的慈悲之念,就是善,起了一個壞念頭,所存的危害之心就是惡,然而,其最初不過是一個念頭而已。真的是一個大警惕!注意小心自己的起心動念,其中若有了絲毫差錯,那麼福禍的果報就會天差地別了。
密宗又叫「念力宗」,其宗旨就是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