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敬禮傳承祖師:敬禮了鳴和尚,敬禮薩迦證空上師,敬禮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敬禮吐登達爾吉上師,我們敬禮壇城三寶,敬禮今天護摩的主尊「大隨求菩薩」。
師母、丹增嘉措、吐登悉地、吐登卡瑪、各位上師、教授師、法師、講師、助教、堂主以及各位同門還有網路上的同門,大家午安、大家好!你好大家好!(聖尊以各國語問候大眾)
現在通知大家,下個禮拜天 3 月 23 號下午 3 點 PM 是「瑤池金母」護摩法會。瑤池金母 (護摩) 是每個月都有,祂是第一本尊。
大隨求菩薩 準提佛母
不空羂索觀音法力強大
今天我們做「大隨求菩薩」,其實這一尊跟「準提佛母」、「不空羂索觀音」,祂的 Power 是很強的。這一尊我供在台灣的家裡壇城龍邊,大隨求菩薩祂有八個手印,叫「隨求八印」。這八個手印包括「內五鈷印」,還有「時輪金剛」的手印,另外「大威德金剛」的手印,另外「尊勝佛母」手印,還有「三鈷印」、「單鈷印」、「虛空藏印」跟「梵篋印」,一共有八個手印,就是隨求八印,是屬於觀音菩薩系統。
大隨求菩薩常隨眾生之願
這個菩薩常隨眾生之願,然後施予眾生,眾生有什麼願望,祂就給你什麼,所以叫「大隨求」。祂主要的咒語是在《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祂的經文也是在《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你知道這個隨求印,還有隨求的咒語。
淨飯王欲投耶輸陀羅入火坑
當初在「淨飯王」的時代,「釋迦牟尼佛」的妃子「耶輸陀羅」,她因為釋迦牟尼佛離開出家了以後,她居然懷孕,這樣的事情是在這個王國裡面所不容許的,所以要投入火坑,把她燒死。
羅睺羅胎中憶唸大隨求咒救母
她的胎兒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兒子,就是「羅睺羅」,他在母胎裡面,憶起了大隨求菩薩的咒,他就唸了「嗡。摩訶鉢拉底。薩落。梭哈。」當時那個火坑就化為了清涼池,火坑的火就消滅,變成清涼。所以這個國王認為說不可思議,誰來救了!?以大隨求菩薩的咒語,救了耶輸陀羅的命。誰救了她?是羅睺羅在她的肚子裡面唸了大隨求的咒語,就救了釋迦牟尼佛的妃子耶輸陀羅,是有這一段的記載。叫做隨求咒。
所以這一尊很靈驗的,大家都只知道「不空羂索觀音」,因為祂有「不空」,你求了就不空,就會有。大隨求也是有啊!這一尊大家都不會求,大部分都是求不空羂索觀音。其實祂威力很大的,因為大隨求的咒語,救了耶輸陀羅,有這一段的記載。
摩耶夫人夢六牙白象 佛陀即入胎
釋迦牟尼佛是六牙白象。祂的母親摩耶夫人,夢見釋迦牟尼佛進到母胎裡面。然後在「藍毗尼園」生下了釋迦牟尼佛。算起來也是聖靈投胎,祂母親夢見「六牙巨象」,那個象長了六個象牙的,這個都有記載。
盧師尊遍遊印度八大聖地
然後我們去了「藍毗尼園」,藍毗尼園是唯一八大聖地當中,在「尼泊爾」的。另外我們去了「瓦拉那西」,瓦拉那西那裡就是五比丘所在的「鹿野苑」,就是在瓦拉那西附近,「恆河」的旁邊。然後去了「尼連禪河」,恆河支流的地方,釋迦牟尼佛曾在那邊靜坐。另外去了「靈山」,靈山就是釋迦牟尼佛的道場。去了「給孤獨園」,就是我們《楞嚴經》裡面講經的地方。去了「竹林精舍」。
另外還有經典結集的地方,第一次經典結集的地方 (王舍城)。另外去了「大菩提樹」,就是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道的地方,還進到「大菩提寺」的裡面。另外去了釋迦牟尼佛圓寂的地方,去了很多的地方。去印度,就是去朝聖,去八大聖地,去看一看釋迦牟尼佛以前去的地方。
昔日那爛陀寺 僅存磚瓦遺跡
去了才知道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出家?經典上所寫的這些愛妃,都是寫得很漂亮的,我們去看,天啊!一個一個就像火炭 (台語,笑)!我看了我也會出家 (笑)。像那個給孤獨園,還有古城,那個城都成了廢墟的模樣。去了最有名的佛教的學校「那爛陀寺」,剩下幾塊磚瓦。是「玄奘」在那邊學唯識的地方,中國的玄奘曾在那裡學習。我們認為去印度,這一生不去,是一種遺憾!去了以後,你也會覺得遺憾!
東方偉大哲學成就 常源於貧困
不過,事實上,有一件事情是這樣子講,在東方的哲學,印度是很早。因為一般比較困苦的國家,它產生的宗教跟哲學的力量是很大的,成就者非常多。比較困苦的國家,本身來講它的哲學、它的宗教,都是非常偉大的,這種成就是不得了的。像中國也是一樣,以前的中國沒有那麼富裕,出來的偉人非常的多,像「老子、莊子、孔子」,最早黃帝時代的「黃帝」,他們的思想都是很偉大的。

新加坡蓮花一旺,跟「蓮旺」的旺,是完全一模一樣的。蓮花一旺,他好像問過好幾次了。
Q1 佛教的識
是否等同世俗的意識、靈魂?
敬愛的師佛,嗡。咕嚕。蓮生悉地。吽。
首先,弟子想確定一些定義:佛經中常講的「意識」(梵文vijnana)是否等同於一般世間認為的 consciousness (意識)。《維摩詰經》裡面都講過,另外《楞嚴經》也有提到。也就是我們腦海裡川流不息的,像河流一樣的念頭與覺知?假如答案是肯定,那這個「意識」是否等同於「道家」、「基督教」,或所有宗教所說的「靈魂」?
A1 佛教的「識」不同於靈魂
這個問題差很多,佛教講的「識」,跟我們一般人所講的識跟念頭、覺知是不一樣的。佛教講到最深的意識叫「阿賴耶識」、「無垢識」,「眼、耳、鼻、舌、身、意、意根、阿賴耶、菴摩羅、無垢識」,講到最深的一共有十種識。不是我們一般人的念頭;也不是我們想到什麼的那個意識。不是,不一樣,佛教講的是不一樣的。佛教講的這個「識」字跟道家,基督教,跟所有宗教所講的「靈魂」是不一樣的。
佛教最深至第十識「無垢識」
這個要解釋也是很難,因為這個東西是無形的,講不出來的。佛教在研究這個「識」上面,它是根據六識、六根 —— 眼耳鼻舌身意、六色、六塵,這樣子講的。眼、耳、鼻、舌、身、意,然後意根,再來是阿賴耶,再來是菴摩羅,再來是無垢識,有十等分別,每一個都不一樣的。
靈魂介於生死之間 佛教稱「中陰」
一般來講,他的念頭跟覺知跟佛教所講的不同。他想要確定一些定義,很難下這個定義。「靈魂」是個什麼東西?佛教講的是「中陰」。靈魂是在你生跟死之間所存在的東西,叫做靈魂。從你死亡到出生的中間,就叫「中陰、中有」,佛教是這樣子講的。
一般宗教就講「靈魂」,靈魂是不是識?這個當然是有牽連,靈魂也是跟意識有關,但是完全是意識嗎?當然也不是。所以這個是很難回答的,想確定一些定義,可以講是「諦」,就是真理、真相,定義就是絕對這樣子。但事實上不一定是這樣子,我所了解的。所以說很難解釋。
Q2 靈魂是存在海底輪嗎?
如果「意識」就是「靈魂」,為什麼密宗又說靈魂是住在「海底輪」?(我們現在世間覺察意識的方法,是透過測量腦波裡的活動才知曉,所以有此一問。) 懇請師佛回答,感恩,謝謝!
A2 靈魂不是住在海底輪
靈魂是住在海底輪,聽過沒有?不對吧?不對喔!靈魂並不是住在海底輪。這《楞嚴經》裡面會講到,談到「心」的問題,到底心住在哪裡?下面就會講心住在哪裡?靈魂住在海底輪?我聽都沒聽過耶。意識就是靈魂,意識跟靈魂有關,但意識不完全是靈魂。
意識不完全是靈魂 如同馬非白馬
我們很簡單講一個邏輯,我常常講的一句話:「白馬是馬,馬非白馬。」白馬是馬—— 白色的馬是馬。馬非白馬 —— 馬不是只有白色的,牠很多種顏色,有棕色的馬、有灰色的馬、有黑色的馬,馬有很多種顏色。白馬是馬,沒有錯,白馬牠當然是馬。馬非白馬,馬不只有白馬。
我可以這樣子講,你講的這個意識是靈魂,是的。但靈魂不一定是意識。因為「識」包含很多,不只是靈魂而已。所以那個邏輯是這樣子講:「白馬是馬,馬非白馬。」你說馬,不是白色的馬,白馬就是馬,馬非白馬。馬有很多種,還有黑馬,對不對?還有灰色的馬、還有棕色的馬、一大堆的馬。另外還有騾、還有驢,這是馬的變種,很多,數不清的。
所以我只能這樣子跟你回答,蓮花一旺,等你變成了靈魂,你就知道 (笑),你不用問得那麼早嘛,對不對?等你以後變成靈魂,你就自己知道了,對不對?想的有的沒有的 (笑)。
笑笑人生
問:「什麼樣子的男人是最專一的。」回答是:「開火車的男人。」問:「為什麼呢?」回答:「因為出軌就要完蛋了。」(開火車的男人不能出軌。) 問:「世界上最不忠心的是什麼?答案是:「錢。一起出門,然後它不會跟你回來,錢花掉了,最不忠心。
(問:「世界上什麼是最忠心的呢?」慧君會答:「是脂肪。這個很氣欸,你知道嗎?怎麼甩也甩不掉。慧君會答:明明是減肥減得要命,她還是那麼圓,你說有什麼辦法呢?她老是講說:我們家族都是這樣子的,明明減肥,天天都在減肥,還是那麼圓。不然慧君來的時候,你就跟她講:妳手臂伸出來給我們看。她有時候忘掉,手臂她這樣子放著在吃飯,她的手臂就像你的大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問小明:小明,如果爸爸被毒蛇咬,你會幫我把毒吸出來嗎?小明講:不會。爸爸問:為什麼?因為吸毒是犯法。爸爸又問:那你會送我去醫院吧?小明講說:我也不會,因應運毒也是犯法。爸爸又問:你的意思是我在家裡等死了。小明講:你也不能在家等死,因為藏毒也是犯法。爸爸最後講:去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卷第一〉
「阿難,我今問汝。當汝發心緣於如來三十二相,將何所見,誰為愛樂?阿難白佛言:世尊,如是愛樂,用我心目由目觀見如來勝相,心生愛樂。故我發心,願捨生死。佛告阿難:如汝所說。真所愛樂,因於心目。若不識知心目所在,則不能得降伏塵勞。譬如國王,為賊所侵,發兵討除。是兵要當知賊所在使汝流轉,心目為咎。吾今問汝,唯心與目,今何所在?」
佛陀問阿難 如何產生愛樂之心
現在要來講這個問題了,講《楞嚴經》。
「阿難,我今問汝。當汝發心緣於如來三十二相,將何所見,誰為愛樂?」這句話的意思是,釋迦牟尼佛問阿難,我現在問你,你當初因為佛的三十二相,你是用什麼來看的?然後你看了,你用什麼來喜歡三十二相?你喜歡三十二相,「將何所見,誰為愛樂?」你看了我的三十二相,你是用什麼東西看的?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愛樂呢?
小姐臉無光 因為沒有荷爾蒙
譬如很簡單,我們看那個女生,我們男生看女生。大部分都會評論:這個小姐長得很漂亮;這個小姐長得不怎麼樣,就是不怎麼樣;這個小姐臉上沒有光,因為她的荷爾蒙沒有了,臉就變成黑色或者蒼白的。
男生都喜歡青春甜美的女生
她煥發著青春的氣息,因為她年輕,她身上有荷爾蒙,她的皮膚發出光澤。每一個人都有鼻子、都有眼睛、都有眉毛、都有耳朵、都有嘴巴,但是湊起來就是不一樣。有的看起來就像我昨天講的,有的看起來就非常的甜;有的看起來就不甜 (笑);看起來不止不甜的,還鹹 (眾笑)。其實都是一樣的啊!眉毛就是眉毛,眼睛就是眼睛,鼻子還是鼻子,耳朵就是耳朵,嘴巴就是嘴巴,為什麼一湊起來就不一樣?問題在哪裡?
五官湊成一張臉 為何美醜皆不同
我們每個人都有眼睛,都有眉毛,都有鼻子,都有嘴巴,都有耳朵,為什麼你不愛我?愛別人?為什麼?因為妳湊起來那個美就沒有,妳叫人家怎麼愛嘛。至少湊起來這五個東西,眼、耳、鼻子、耳朵、嘴巴。湊起來人家好看;你為什麼湊起來不好看?這要怪誰?而且每個人都不一樣,怪就是在這裡啊!只是這幾個東西啊!有些人看起來就覺得,哇!這很美;看起來就,唉呦!好醜,你心裡就產生不喜歡。醜的你就不喜歡,美的你就多看幾眼。
師嬤也喜歡林青霞
像我媽媽一樣,我媽媽以前看到林青霞,那時候她說:喔!林青霞好漂亮。她到了中國大陸以後:哇!怎麼滿街上都是林青霞!?我媽媽講的。她說:不只是男人喜歡看;連她女生,她都喜歡看林青霞。在台灣看到一個林青霞就已經很了不起了。突然之間,她看到好多的林青霞。我昨天後來我沒有講笑話,我就回到密苑的時候才跟大家講:我跟林青霞睡同一張床 (眾笑)。大家都嚇死了:蛤!盧師尊怎麼跟林青霞睡同一張床?想不出什麼道理。
盧師尊 林青霞曾先後
入住同一總統套房
我確實跟她睡同一張床,什麼原因?我講給你聽。台中一個酒店就是「長榮桂冠酒店」,它開張的時候,那個酒店建好開張剪綵,請林青霞來剪綵,咔嚓!剪綵,就開始營業了。在剪綵的前一天,林青霞就到台中了,她住在長榮桂冠總統套房,那是有紀錄的,只要你在長榮桂冠總統套房住過,它就記下來。第一個住的就是林青霞,長榮桂冠請林青霞來剪綵,開張了。
第二個來住的就是 盧師尊。我回台灣弘法,所有的同門大家把錢湊起來,就叫我去住長榮桂冠的總統套房。林青霞睡過的床,我也睡在那個床上,我是第二個住的,長榮桂冠的總統套房,我是第二個住的。你去長榮桂冠查,它都有名冊。睡過總統套房的,它都有記錄下來。我睡過台中長榮桂冠的總統套房的床。第一個住的是林青霞,第二個住的是盧勝彥,所以我們兩個人睡過同一張床,只是時間不同。她先睡,睡了以後她離開,再來就是我睡。
分辨真實話語 也是一種邏輯
這也是一種邏輯,你跟人家講:我跟林青霞睡同一張床。大家兩個眼睛睜得好大,原來不同時間,這樣了解嗎?這個就是這樣。所以釋迦牟尼佛問,這裡面也是一個邏輯、也是一種哲學:你是怎麼看到的?你為什麼會喜歡三十二相?
阿難用眼看如來 心生歡喜欲出家
阿難尊者就跟釋迦牟尼佛講:世尊啊!「阿難白佛言:世尊,如是愛樂,用我心目由目觀見如來勝相,心生愛樂。故我發心,願捨生死。」他講的也是很對,阿難尊者他說:因為我用我的眼睛去看到如來的三十二相,心理產生喜歡、愛樂,我心裡就產生喜歡,所以我就發了菩提心。
阿難發心剃度 想擁有三十二相
「願捨生死」,願意把世間的生死捨掉,發心出家剃度,想跟釋迦牟尼佛一樣擁有三十二相。這是阿難尊者當初出家,他有他本身的 (因緣)。為什麼你發菩提心要來剃度?都有一個緣起的,一個原因,他們每一個人出家都有原因的。
盧師尊意識到40多歲會出家
像我出家,我幾乎講起來,也知道自己會出家。大概是 43 歲左右,好像我已經預先知道了,已經意識到我在是 40 幾歲會出家,已經意識到了。當初瑤池金母選我的時候,我媽媽很擔心。她說:既然我是有佛骨,可能會出家,那他就不能結婚了。「嘰哦桑」(林千代師姑)就跟我媽媽講:不會,他會結婚,出家是以後的事情。嘰哦桑是這樣子講的。我自己感覺到我 40 幾歲就要出家,剛好那時候 40 幾歲,剛好掉頭髮。洗一次頭髮掉一次,掉了整個浴缸裡面都是頭髮,我說理掉算了。
果賢法師是法王剃度師
剛好「果賢法師」在這裡,在我們西雅圖雷藏寺。那時候西雅圖雷藏寺才剛剛建好,果賢法師在。果賢法師說:你掉頭髮,你就理了吧!我說:理就理吧!就理了。我是什麼原因出家的?掉頭髮出家的。頭髮掉了,一洗就掉那麼多,掉到有一天就變禿頭啦,那乾脆就理了,就這樣出家了。
出家剃度各有原因
出家都是原因的:有的當然出家是發心,發菩提心的比較少;有些人,我實在是無路可走,窮得要命,活不下去了,到廟裡面還有一碗飯吃,乾脆就理了,就剃度,就出家了,廟裡面還有飯可以吃啊!
年紀大了來出家,我們比較不歡迎,因為年紀大了,你還能夠做什麼事?年紀大了,你 50 幾歲、60 幾歲,沒力了。我們那時候規定,你年紀大了出家,可以幫你剃度,你要回家修行。你要住在廟可以,一般的廟有房間給你住,但是你要付宿舍的費用。
有時候年紀大了,一個老的比丘、比丘尼,必須要四個年輕的比丘、比丘尼來給他服侍。你要給自己準備一筆錢才能夠出家。你要住在廟裡也要準備,不是說我老了,養老院那麼多錢,我不去了,我去廟裡面剃度,就住在廟裡面,人家是施主就會供養。
法王以大姑為例 年邁出家有困境
像我有一個大姑也是出家,我大姑出家的時候,她已經七十幾歲了,她是在「霧峰萬佛寺」聖印法師那裡出家。剃度的時候七十幾,她不住在寺廟,她回到台南。我大姑不是沒有錢,年輕的時候她有錢,她發心蓋了一個寺廟叫「接天寺」,台南接天寺 (台南市新化區羊林里那拔林 500 號),叫做「那拔林接天寺」。她佈施了很多錢在那個寺廟,是不是她蓋的?我們不知道,但是她佈施了很多錢給接天寺。她回去以後,她就住在接天寺。
年老住廟 即便大施主也不容易
但是接天寺裡面的住持看到她來,也不喜歡的。雖然你是一個大施主,以前捐錢給我們接天寺。我大姑怎麼講,她說她在那邊,那個出家年輕的比丘尼在掃地,掃過她身上,也不叫她起來,就往她身上掃。妳老了,妳去住在寺廟裡面,妳要給一筆錢,很大筆的錢給那個給寺廟,它才讓你住。妳年紀大了,七十幾歲了,都不能動了,妳一天到晚在那邊唸佛唸經,討人家嫌,人家會嫌妳啊!人家在做法務、在做工作,妳在那邊唸經,她用掃把掃她的身體耶!
年老出家 以在家修行為佳
所以我大姑老的時候,她跟我們講:她說你老了出家,還是在家修行比較好,在家修行,你到廟裡面去人家會嫌你。不然你就一定要有一大筆錢給寺廟,寺廟說:好!我就請個人照顧你。
不能以養老心態出家
所以一個老年人,不能說我老人院去不成,我就到寺廟剃度,在那裡可以修行,又可以養老,那多好,不能這樣子想啊!因為大家都在做法務、在做工作。你一個人佔一個房間,又要年輕的人去給你服侍,是不可以的。所以出家有時候滿困難的。40 幾歲出家還馬馬虎虎啦,你還能夠做事情。50 幾歲、60 幾歲,我們就要考慮了。你到 70 幾、80 幾要來出家住在廟,你沒有一筆錢怎麼行!?不然你就回家,剃了度,你就回家修行,是這樣子的。
盧師尊認為 發心出家要趁早
我們台灣有一個叫連戰,有沒有?「連震東」的兒子。我爸爸常常講:我們盧家跟連戰是親戚。怎麼樣的親戚?因為我大姑的女兒嫁給連戰阿姨的兒子。這樣叫什麼親戚(眾笑)?很遠。其實我大姑年輕的時候,她是很有錢,她把錢都佈施給寺廟。老了出家,也是人家會嫌的。
所以出家要趁早,你要出家,你發菩提心要出家,要趁早。40 幾歲以前最好;50 歲的、60 幾歲了,就開始身體衰弱了。女的是七七 49 歲,她月事就不來了。男的是八八 64,64 他也不會來那個,荷爾蒙就不會再生。所以出家要趁早。

不識心眼根源 不能真正降伏煩惱
阿難為什麼出家?因為看到釋迦牟尼佛的三十二相,心裡歡喜,所以發心願捨生死出家。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佛告阿難:如汝所說。真所愛樂,因於心目。若不識知心目所在,則不能得降伏塵勞。」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像你所講的,因為你眼睛看到三十二相,心裡喜歡三十二相,所以你就出家了。
如果你不認識你的心在哪裡?眼睛在哪裡?則不能夠降伏塵勞。塵勞可以講是煩惱,不能夠降伏煩惱。你不知道你的心目在哪裡?你的心、你的眼睛在哪裡?你的心在哪裡?因為你眼睛看到三十二相,心裡歡喜,你就出家。但你知道你的心跟眼睛在哪裡嗎?釋迦牟尼佛是這樣子問阿難的,這個就是哲學啊!我們一般人所講的,眼睛,當然在我的臉上,心當然在我的心中,這是隨便講的。
達摩祖師問神光 心在哪裡
心在哪裡?當初「神光」去見「達摩祖師」,看到達摩祖師說:我心裡不安啊!達摩問:你為什麼來見我?神光回答:我心裡不安。達摩就說:好啊!你心裡不安,你的心拿出來,我給你安。神光說:我心在哪裡?找不到。
心非肉團心 心究竟在哪裡
心不是指你的肉團心,不是你的心臟,不是指那個心。那心到底在哪裡?他找不到,他跟達摩祖師講:我找不到我的心。達摩祖師講:好,那你就心安了。因為你找不到你的心,你心為什麼不安呢?
明白心眼所在 才能除去煩惱
這個問題跟釋迦牟尼佛現在問阿難是一樣的。你眼睛看到我的三十二相,你心裡歡喜。好,我問你:你眼睛在哪裡?你的心在哪裡?就是這樣子講。釋迦牟尼佛講:你出家的原因是因為你看到我三十二相,你心裡歡喜,你就出家了。但是你如果不懂得你的眼睛在哪裡?心在哪裡?「心目所在」。「則不能降伏塵勞」,不能夠把你的煩惱全部去除。你要懂得你的心在哪裡?眼睛在哪裡?才能夠降伏你的塵勞,就是煩惱的意思。
要發兵除賊 須先知敵人何在
「譬如國王,為賊所侵,發兵討除。是兵要當知賊所在使汝流轉,心目為咎。吾今問汝,唯心與目,今何所在。」譬如一個國王,為賊所侵,一個國王被很多的敵人來侵犯的時候。「發兵討除」,這國王命令軍隊去掃除這些賊、這些敵人。「是兵要當知賊所在使汝流轉」,這些軍人、軍隊要知道敵人的所在,才能夠去討伐,你不知道敵人在哪裡,如何去討伐?
祂舉一個例子,釋迦牟尼佛舉一個例子說:一個國王被別人的軍隊來入侵,國王命令軍隊去抓這些這個敵人,你要知道敵人在哪裡啊!「心目為咎」,這個字怎麼唸?咎由自取的咎(音舊),就是你自己以心目為中心。
佛陀再問阿難 心與眼何在
釋迦牟尼佛又問阿難:「唯心與目,今何所在?」你的心跟你的眼睛,現在在哪裡?這問題問的很奇怪是吧!我們是想說,眼睛在我臉上;心呢?就在我的心裡。為什麼問我這個問題呢?其實這裡面很深了,東方哲學就是這樣子。
心非指心臟、腦海、念頭
心到底在哪裡
心到底在哪裡?並不是指心臟,也並不是指腦海,也不是指念頭,祂就是問這個問題。所以回去想一想看,到底眼睛在哪裡?眼睛長在屁股嗎 (眾笑)?眼睛在哪裡?眼睛大家都知道,眼睛在臉上啊!那只是一個你所看到的,事實上真正的眼睛在哪裡?還有你心裡產生喜歡,你喜歡的心到底在哪裡?這就是一個問題,東方哲學的問題。
笑笑人生
有一個女的喝醉了酒,跟司機對話。女的問:「司機我能夠把鞋子脫了嗎?」司機講:「那你就脫吧!」女的因為喝醉酒了說:「我能夠把腳放在你的前面嗎?」司機講:「你就放吧!」女的又講:「司機,我想要吐,我可以吐在你的車上嗎?」司機說:「吐吧,可以啊!」女的吐了一車,又講:「我能夠尿尿在你的車上嗎?」司機講:「尿吧。」這女的就講:「司機啊,你是我見過最好的出租車司機。」司機回答:「我只是代駕,這個車是你的。」(喝醉酒什麼都不知道,她請了代駕的司機,當然你要吐就吐,要尿就尿,管你什麼?反正是你的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個賣豬飼料的老闆,問禪宗的師父:「大師,我每天壓力好大喔!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又不能顧家。別人都有時間旅遊,而我卻沒有辦法。豬的飼料越來越貴越難賣,利潤越來越低,你說我該怎麼辦?」禪師用手拍胸部不講話。這豬飼料的老闆突然間頓悟就講:「你是講不要抱怨,要問心無愧就可以了,對得起客戶,這樣對嗎?」禪師搖搖頭說:「我的意思是,我出家以前也是賣豬飼料的,今天聽了你講的話,心有點堵,血壓有點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個人養了一隻豬,這隻豬又懶又不愛乾淨,主人覺得非常的煩,便把寵物豬帶到荒郊野外去拋棄。不料那隻豬非常聰明,會認路,不管丟在哪裡,牠自己就會回家。拋了幾次,牠就回來幾次。有一天主人再把豬載到更偏僻、更遠的山上,經過九彎十八拐。一直到天色很晚的時候,主人打電話回家問妻子:「那隻豬回來了嗎?」妻子答:「早就回家了。」主人大怒:「叫那隻豬來聽電話,我迷路了。」
(欵,真的是厲害。以前我家養一條狗,是黑白色的,我把牠載到另外幾個街上就丟了。回到家,狗已經回家了,這是真實的。怎麼辦?好,給牠丟到森林裡面,丟到很遠的樹林裡面,照樣牠還是回來,那條狗還是回來。後來,好,這次更遠了。我是「台中」出發,一直把車子開到「東勢」,東勢欸,開到東勢已經很遠,「豐原」再過去。經過兩個城市,把牠丟在東勢,我車子回到家,牠沒有回來。再差不多一個月以後,一個晚上有狗在外面叫,而且在抓著這個門,刮刮刮。打開門,一個月以後牠回來了。真的是很厲害,從台中給牠抓到東勢,東勢經過豐原,在山裡面的「和平鄉」,給牠丟下去。牠居然從和平鄉,走回到台中來,走了一個月。好了講到這裡。)
嗡嘛呢唄咪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