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第一〉
「佛告阿難。如汝所言,身在講堂,戶牖開豁,遠矚林園。亦有眾生在此堂中,不見如來,見堂外者。阿難答言。世尊,在堂不見如來,能見林泉,無有是處。阿難,汝亦如是。汝之心靈一切明了。若汝現前所明了心實在身內,爾時先合了知內身。頗有眾生,先見身中,後觀外物,縱不能見心肝脾胃,爪生髮長,筋轉脈搖,誠合明了,如何不知。必不內知,云何知外。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內無有是處。阿難稽首而白佛言:我聞如來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實居身外。所以者何。譬如燈光然於室中,是燈必能先照室內,從其室門,後及庭際。一切眾生,不見身中,獨見身外。亦如燈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是義必明,將無所惑。同佛了義得無妄耶。」
身在講堂內 非人人見如來
我們講《楞嚴經》。
「佛告阿難。如汝所言,身在講堂,戶牖開豁,遠矚林園。亦有眾生在此堂中,不見如來,見堂外者。」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如你所言,身在講堂,窗戶打開,視野開闊,可以看到林園、看到樹林。但是也有眾生在此堂中,沒有看到如來,只看到堂外面的樹林。
不見如來只見林泉 又有何用
「阿難答言。世尊,在堂不見如來,能見林泉,無有是處。」
阿難就回答釋迦牟尼佛,「在堂不見如來,能見林泉」,在這個講堂裡面,居然沒有看到「釋迦牟尼佛」,只看到外面的樹林跟林泉。「無有是處」,那有什麼用啊!他說他在講堂裡面,沒有看到釋迦牟尼佛,只是看到外面的林泉,有什麼用呢?
心若在身內 即可知五臟六腑
「阿難,汝亦如是。汝之心靈一切明了。若汝現前所明了心實在身內,爾時先合了知內身。頗有眾生,先見身中,後觀外物,縱不能見心肝脾胃,爪生髮長,筋轉脈搖,誠合明了,如何不知。必不內知,云何知外。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內無有是處。」
這時候釋迦牟尼佛跟阿難講:阿難,你也是這樣欸!你的心一切明白,「若汝現前所明了心實在身內。」你的心在你的身體裡面,如果你明白你的心在你的身體裡面,你就可以先知道,你的身裡面的五臟六腑啊!心如果在阿難身中,釋迦牟尼佛反問阿難,祂說如果有人在講堂,看不到釋迦牟尼佛,只看到外面的樹林。阿難說哪有可能?豈有此理!
不見如來佛 只見樹木
阿難認為 沒這樣的事
在講堂裡面,你沒有看到盧師尊,你只看到外面的樹木,豈有此理啊!哪有這種事情?當然在講堂裡面,你聽到的是 盧師尊說法,你看到的就是 盧師尊,哪裡有先看到外面的樹木,而沒有看到裡面的 盧師尊。沒有這個道理,這個叫豈有此理。
我們知道彰化有一個「豈有此理」,他的外號就叫「豈有此理 (台語)」,是彰化的一個弟子,叫什麼名字,「張文瑞」。他每次開口就是豈有此理,他的外號就是豈有此理。
豈有此理!沒有這種道理,你在講堂裡面看到的就是 盧師尊,不會說講堂裡面看不到 盧師尊,只有看到外面的樹木的。迦牟尼佛是用這個來做比喻。阿難說:豈有此理,沒有這回事啦!

心若在身中 應能見五臟六腑
好啦!釋迦牟尼佛就問阿難:你也是這樣。你說你的心是在身體裡面,但是你知道你身體裡面,你當然知道有心肝脾肺腎,但是你看不到啊!對不對?你看不到啊!是不是?你講說你的心目在你的心裡面,但是你看不到。照理說心如果在身體裡面,你就能看到你的心肝脾肺腎,五臟六腑你都看得見了。但其實你看不到你的五臟六腑,誰看得到你自己的五臟六腑?
哪一個人看得到自己的五臟六腑?若看得到,就真的是天眼、地眼。凡夫是看不到的。你看到自己的心臟?看到自己的心臟在跳?看到自己的肺在呼吸?看不到啊!阿難你也是這樣子,你說你的心是在你的身體裡面,你如果知道你身體裡面的東西,然後再看向外面,這表示你心在身體裡面。
佛陀認為身中都不知 又何知身外
「縱不能見心肝脾胃,爪生髮長,筋轉脈搖,誠合明了,如何不知。」但你為什麼不知道?不知道你的五臟六腑是什麼樣子?「必不內知,云何知外?」你自己裡面都不知道,如何知道外面?
佛陀說 心住於身內無有是處
「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內無有是處。」釋迦牟尼佛講:你講你的心是在你的身體裡面,一點益處都沒有的。釋迦牟尼佛對阿難這樣子講,這樣可以聽清楚嗎?
他把講堂當成他的心,所以心在裡面,你就可以先看到釋迦摩尼佛,後來你可以看到外面的樹林。你心在裡面,好,心若在你的身體裡面,你怎麼會看不到你的五臟六腑?看不到你的血液在流動?看不到心在跳、肺在呼吸?心怎麼會在你裡面?釋迦牟尼佛是這樣子講的,心住在身體裡面,無有是處。
阿難告訴佛陀 我心在身外非身內
「阿難稽首而白佛言:我聞如來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實居身外。所以者何?譬如燈光然於室中,是燈必能先照室內,從其室門,後及庭際。一切眾生,不見身中,獨見身外。亦如燈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是義必明,將無所惑。同佛了義得無妄耶。」
這時候「阿難稽首而白佛言」,阿難就合掌跟釋迦牟尼佛講,「我聞如來如是法音」,我聽到釋迦牟尼佛講這個法語,這時候領悟到,我的心啊!其實在是身體外面,而不是在身體裡面。現在阿難認為他的心是在身體外面,不是在身體裡面。
譬如點燈 先照講堂裡後見外庭院
「所以者何?」為什麼是這樣呢?「譬如燈光然於室中。」如果你這裡點燈,我當然可以看到房間裡面,但是這個燈,一定先照在講堂裡面,講堂就很清楚。然後再看到外面的庭院,再看到一切的眾生。
燈在外 只能見室外 不能見室內
「不見身中,獨見身外。」不能看到身體裡面,只能看到外面。就像這個燈火一樣,這燈如果不是點在這房間裡面的,而是點在外面的路燈,裡面就是黑暗的。燈點在外面,你只能夠看到外面的燈,然後一定先看到外面,沒有看到裡面,裡面是暗的。房間裡面如果不點燈,把燈移到外面,那就是外面亮;裡面不亮,當然就看不到裡面了。「亦如燈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沒有照到房間裡面,燈光是在外面。
阿難改口說 心在外非在身中
「是義必明,將無所惑。」這個意思很清楚,沒有什麼可以疑惑的。「同佛了義得無妄耶。」也就是說,現在阿難改過來了,心是在外面,不是在裡面。因為燈點在外面,不是在裡面,裡面看不到,外面看得到。現在跟佛所講的是一樣的,應該這樣不會錯吧!什麼聲音啊?打雷啊!這個真的是燈在外面。
經中的比喻 易令人產生混淆
這裡是在論心在哪裡?真的是很難,坦白講也是滿難講的。他們的譬喻,需要用這樣子的譬喻嗎?應該不需要吧!譬喻講堂裡面、講堂外面,先看到講堂裡面,再看到講堂外面,然後這個譬喻好嗎?到最後搞不清楚,我到現在還不清楚,心在哪裡?一下子在身體裡面,也不對啊!在身體裡面,你就可以看到五臟六腑。在身體外面,也沒有什麼益處嘛!對不對?
心到底何在 聽法王下回分解
在身體外面也沒有什麼益處,這個譬喻對嗎?我一直在想心到底在哪裡?祂等一下又會講:「不在裡面、不在外面、也不是合成,也不是身心合一。」那到底是什麼回事?下回分解。
嗡嘛呢唄咪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