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有佛法 爬山趣 (文 / 蓮花以琳)

 

有空閒時,我常常往山林走動,對於爬山新手而言,「步道」是最好的選擇,原因是坡度起伏不大,公共設施完善,也由於難度不高,很多人去爬山,如遇突發意外,路過的山友大部分也會施以援手。

剛開始吸引我爬山的誘因是新鮮的空氣與大自然的千變萬化,嬌豔鮮花芬芳怒放、蔥蔥鬱鬱竹林成群、各色小鳥飛奔跳躍與涓涓小溪聲流不止。晴天的山林像一位朝氣蓬勃的少年,在陽光的穿透下,創作一幅光影交錯的潑墨畫;雨後的山林更像一位若有所思的少女,雨打花落彷彿是歷經狂暴之後所沉澱的美。我從大自然的變化領悟出「無常」的道理,《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遇到難得的美景時,我總會停下腳步用相機收藏,心裡明白美景「稍縱即逝」的真理,更不忘鼓勵自己,堅持下去,體力會更進步,身體會更健康。

步道牆壁與階梯上,往往佈滿青苔,無論氣候如何變遷,總是可以看到青苔的存在,如此頑強的生命力深深的打動著我,讓我想起清朝詩人袁枚的詩「苔」:「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苔的新綠,小小的,很溫和,在唐宋名詩裡,往往都是點綴的配角,但在這首詩中,苔有了具象的人格,那怕陽光照不到的陰暗處,它仍然奮力生長,那怕如米粒一般大小,它也不自暴自棄,不自慚形穢,憑藉著一己之力,活出了不輸牡丹的尊嚴。如此精神令人讚嘆,師佛曾說:「虛空灌頂的法流永不枯竭。」只要如法修行,人人都可證悟成佛,過程中遇到障礙,更要精進修行,奇蹟不是憑空,奇蹟是「日日堅持」漸漸轉化而來的。

由於常常造訪山林,結交不少志同道合的山友,我們一同分享各自上山的理由,有人因為馬拉松傷了膝蓋藉由爬山復健,有人為了對抗化療副作用藉由爬山恢復精神,有人因為退休空巢藉由爬山尋求慰藉…有各式各樣的理由吸引人往山中朝聖,不言不語的大自然在無形之中給予人們希望與力量。常常我帶著工作的疲憊入山,藉由步伐的推移與呼吸的調整,搭配 根本上師蓮生活佛教導的「吸白吐黑」與默念心咒,注意力很快回到自己本身,儘管微風徐徐,蟲鳴鳥叫,卻如同過眼千帆離我而去,行經陡峭難爬之處,更是大聲默念心咒,克服肌肉的酸楚,到達終點時,儘管汗流浹背,但心情卻如同北宋蘇軾所寫的:「人間有味是清歡。」沒有過度興奮的快樂,恬淡的小確幸也可以帶來踏實的幸福感。

大自然就像佛陀所說的「中道」,不偏不倚,不卑不亢,如同根本上師對眾生的愛與清淨的照拂,用心領受,其實一直都在我們身邊。

 

贊助真佛報
前往贊助真佛報前往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