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練習可先以家人為練習對象,接著擴及朋友、同事、上司,甚至街上的路人、乞丐,要做這個練習之前,我們必須持續做靜觀、覺察自己與反省自身,進而再練習平等心,一齊帶入思考轉換的練習,比如:讓人敬畏的老闆,一定也跟我一樣期待被人了解;街上的乞丐也跟我一樣渴望愛的關懷。人性有很多共通點,唯一不同的地方在於,每個人所各自承受的「業」有異,但每個人想離苦得樂的願望卻是一致的。
當代法王蓮生活佛開示《密宗道次第廣論》時,講到一個非常動人的法要:「學佛一定要樂於解脫,必須真正喜悅的求解脫之道。明白所有修法的程序,明白貫通一切的正理。」此段開示含藏意念的轉換與瀟灑的態度,行者要樂於解脫,要持續不斷精進修持,己立立人,己達達人。如果人人心中都有一座雷藏寺,常善護自己的慧命,學習平等,慈悲喜捨,小愛化大愛其實並不困難,比如:簡單的一句問候或鼓勵、舉手之勞的貼心舉動…等等,只要是以利他為出發點,都可以付諸行動,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由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累積,胸襟會慢慢擴大,正量會漸漸強大,潛移默化之下,達到知行合一,修行就會產生甘之如飴的法味。
林夕曾說:「其實,你喜歡一個人,就像喜歡富士山。你可以看到它,但是不能搬走它。你有什麼方法可以移動一座富士山,回答是,你自己走過去。」尋訪人生明師與談戀愛的過程很相像,戀愛時,要知道對方適不適合自己,必需先透過約會來觀察對方的談吐去了解對方的原生家庭與人生價值觀。皈依之前,我的修行法門是顯教,雖然上研究班聽課可以充實自我,但是道理聽太多沒有去做,反而產生了文字障,再加上知行沒有合一,智慧一直無法顯露。皈依蓮生法王之後,持誦根本上師心咒與修持四加行,練習專注與精神統一,才有能力自我覺察。真佛宗是一個很有包容力的宗派,無論貴賤,人人都可得度的慈悲胸懷深深感動著我,閱讀根本上師的書可以了解祂的中心思想,書中集合道顯密、持咒、修法、禪定、開悟之密…提供各種有為之法,就是為了解決天下千百眾生的煩惱,在今生可以做為師佛的弟子,真的是莫大的福份阿!
要擁有珍貴的寶物,必須先接受以前所失去的一切,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在人生的道路上遭遇困惑不斷,那麼請你一定要依止明師,要充滿信心,請相信祂一定會帶領我們突破各種執著,教我們鬆綁自己,放下牽纏,屆時我們都會俱足智慧的恆光,當遇到下一位相逢的有緣人,也請別忘了把手裡頭的餘香讓渡給他。
一心頂禮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