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孤獨神行傳絮語 叮叮噹噹往西方

 

期為大家介紹的三本文集,第 166 冊《神行記》、167 冊《靜聽心中的絮語》及 168 冊《孤獨的傾訴》。三冊文集屬性皆不相同。《神行記》是「靈異神變」系列,《靜聽心中的絮語》是歸屬於「散文詩集」系列的著作,而《孤獨的傾訴》,則屬於「般若哲思」的系列作品。

《神行記》可說是第 163 冊《度過生死的大海》的後續之作,當初發行時,也是受到讀者的熱烈期待。但我們知道,盧師尊一穿上觀世音菩薩贈予的「神行鞋」之後,就病了。真的體會到「病」、「死」的滋味。經歷腦裂八瓣、四大分散、入「八寒」、「八熱」地獄。然而穿上神行鞋,果然能穿梭更不可思議的十方法界,並將其一一記錄下來,這也是觀世音菩薩交給 盧師尊的功課。

在這一本《神行記》中,盧師尊神行佛界,與佛對談;神行入幽冥界,與鬼王論鬼神食;神行遇往生弟子,阻其塵思因果牽絆,以大神通力,令其剎那往生摩訶雙蓮池,蓮花化生。凡此種種不可思議神行際遇,令人驚嘆法界不可思議,眾生不可思議,因果不可思議。

第 167 冊《靜聽心中的絮語》,劃分在「散文詩集」系列的著作。此書出版時,已接近 盧師尊閉關三年的時序,若說有何特別之處,應該就是多了一些對閉關隱居的心情感懷。認真說起來,每一篇章都是 盧師尊隱居的心情感懷。但有些許不同的是,盧師尊透露他隱居葉子湖最主要的念頭,竟是因為「忍辱」。不由讓人想起在閉關前一長段時間,網路上有叛教弟子與宗外人士串聯,在網路上對 盧師尊極盡攻訐、無根毀謗,對宗派社會形象之影響甚鉅。但彼時真佛宗上下一致齊心對外,風波也慢慢平息。只是不料還是在因果的軌道上,產生了讓 盧師尊選擇閉關的重要緣起。然而,如今再回首,六年的閉關,讓 盧師尊積累了更豐沛的能量與願力,才有出關後大轉法輪「大日再現」的後弘法時期,只能說,一切都是最美好的安排。

第 168 冊《孤獨的傾訴》,則屬於「般若哲思」的系列作品。本冊文集與《靜聽心中的絮語》似乎是來個大反轉,文字中充滿躍動的情感,盧師尊再度以充滿能量的姿態,不斷對讀者諄諄提醒。就像〈不打不成器〉一文中的打鐵匠一般,不斷叮叮噹噹地敲打著我們,每打一錘,就唸一句「阿彌陀佛」,唸佛與打鐵成了一心,打鐵竟然入了「唸佛三昧」。這就叫:「功夫熟了。叮叮噹噹。打鐵成鋼。一心不亂。往生西方。」

盧師尊從不要求弟子速成,只期望弟子們都像打鐵匠一般,勤懇純一,恒長不懈,定能皇天不負苦心人,與大家共勉。

師尊的第166冊《神行記》,歸類於「靈異神變」的著作系列,也可說是第163冊《度過生死的大海》的後續之作。因為《度過生死的大海》這本書,本就是 盧師尊在「神行」之中的記載,不過其中的篇章內容,論及「如來哲思」的話題佔大多數,以致文集的歸類各有不同(《度過生死的大海》屬於「般若哲思」系列)。

我們在這本書冊上可以察覺到,盧師尊提及的「神行」,其實也是他修行的一部份:於實踐中啟發對佛法的思維,體悟出佛法本身的內涵與深意,並生起無上智慧 (般若),最後證得果位成就。從而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得聞佛法之後,一切都是從實修佛法過程裡面得到「證悟」,而不是在口頭上的泛泛空談,否則只會讓佛法在身邊輕輕掠過,最終未能進入佛法的奧義之中,這正是密教偏重於行持與實修的原因。譬如蓮華生大士教導成就的最大口訣:「敬師、重法、實修」,三者恆持才能達致圓滿的與佛相應,如此一來,便應知曉「實修」的重要性。

這文集是講述 盧師尊在「葉子湖」閉關隱居期間,不理會色身所受的病苦,反而在靜坐「神行」上下功夫,結果發現了「心性」原是無量無邊,當中有著很多的佛理,是可以寫出來和印證的:

「只要安靜而坐,忘了身心,神祕的忘我境界出現,佛就顯現,放光三度,當下法喜,一切負擔就完全消失了。這是最自然,最真實,最愉悅,最有效的解脫之道。

我在『神行』中行神奇的救度之事。

我在『神行』中理解『信解行證』。

我在『神行』中知曉什麼是『寂靜』。

這是我寫作的第一六六本文集,特將『神行』結集成冊,寫此書時,心中不禁油然生起一股歡喜,這裏面法味濃濃。我自覺,『神行』的生命不空虛,『神行』才有意義。」

盧師尊在書裡寫出他在「神行中」的各種經歷與救度,並有著「靈性世界」裡鮮為人知的名號,例如:「大叫喚地獄」、「黑死國」等幽冥國度,及少有人提到魔界的十魔稱號,以至是天界中「天人五衰」的現象,和天上的語言之詳盡闡述:

「依我來分,天上界的語言,三大分類:

一、語言。

二、光。

三、識。

像『靈界』若用語言表達,尚在層次較低的靈界,層次中級的,只用『淨光』,高級的便只剩下『識』。其實這些認知,只有『他心通』的人或佛才知道的,如果沒有『他心通』,便完全莫名其妙也。」

閱覽這些經歷和救度的事蹟,亦好像是提醒我們要重拾學佛的初發心:「脫離六道輪迴、出離生死苦海」,切勿在修行半途中放棄,莫要成為書中故事的人物一樣。譬如在書中<天人五衰>的章節,便是要我們知道天上界也非修行的究竟之處,因為最終走不出六道輪迴的範疇。三界遷流、業是動力,唯有明心見性,方是修行之道。<魔界>一篇,是要讓修行人知道「一念成佛」、但亦要知「一念成魔」的道理...

換言之,《神行記》雖是記載 盧師尊「神行」的事蹟,但其實也是對眾生的警示和教導,而篇幅內容尚有許多佛法理趣的藏寶地,正待人們翻閱時去細心掘藏。誠願大家能如 盧師尊在序文中所言:「凡讀此書者。皆獲大救度。」

 

 

師尊第 167 冊《靜聽心中的絮語》,出版於 2003 年,時序已來到 盧師尊正式進入閉關的第三年。關於 盧師尊到底為何想要隱居閉關?或說什麼是 盧師尊閉關的真正原因?總有許多的猜想與耳語。然而,我們畢竟不是 盧師尊,當然無法代表 盧師尊表達心聲,更何況聖人之心,本非凡夫大眾所能揣度。但,我們卻能從 盧師尊書寫的字裡行間,猜想一二,畢竟 盧師尊常說:「書代表我的心」

在《靜聽心中的絮語》這一冊文集中,盧師尊筆下,似乎多了些許傷感,讓人覺得 盧師尊選擇隱居,其實在他個人的情感上,並非那般的輕鬆寫意。在〈大海中的一滴水 (自序)〉中 盧師尊便說:「當我離開一個城市的時候,我不能平靜的離開,總想著那個城市。因此,懷念太多!因此,傷痛太多!我發覺自己的包袱愈來愈沉重,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讓我度著漫漫長長的思念。所以心靈散落在大地城市,這些碎片就很難去收拾,想東想西,讓自己不知身心如何安處?」

看得出來,離開長久居住的城市與親人弟子,確實令 盧師尊心有波折動盪,更何況走向的是沒有期限且未知的閉關生涯。這是屬於 盧師尊對於閉關心情的描寫,然而是否有造成 盧師尊決定閉關隱居的重要原因呢?在〈念頭的翅膀〉文中,盧師尊寫道:「我當然也有逆境,我修忍辱波羅蜜,要忍辱的事太多了:忍他。讓他。不去想,隨他去。這是我『隱居葉子湖』最主要的念頭。」

在〈看盡一切學「忍辱」〉文中,盧師尊亦對隱居前,請求最後教示的弟子說道:「弟子啊!我在生死之間已看盡了一切,我隱居閉關,我還能告訴你什麼呢?我只有一個很簡單的教誡,當看盡了一切,就要大家學忍辱。」文中 盧師尊也自嘲,年輕時剛得瑤池金母開天眼,當時自命不凡,想著要度盡天下眾生。然而,緊接著無數譭謗如排山倒海而來,盧師尊一夫當關,以一人筆戰十方。但隨著歲月的流逝,內心也就變得很平靜,覺得根本不需要去爭什麼對錯,也就有了「看盡一切學忍辱」的超然心境。

我們都知道 盧師尊一生精彩奇幻,有無數眾生受其經歷與人格魅力所吸引,誓願追隨。當然也就有違緣眾生,無法領受 盧師尊洩大天機救度眾生的無上悲心,反而恣意攻擊、無根毀謗。或許,這便是所有大成就者都會經歷的,發菩提心度眾生的大試煉吧!然而,不論 盧師尊閉關的緣起為何?盧師尊的隨緣而行、隨遇而安,永遠是最令人感佩的身教。

 

<人生的真心話>

人生是有它的意義,有它的道理,有它的因緣果報,佛陀只說兩個字:「酬業。」不要以為富貴中人沒有痛苦,只是善報多些罷了。我個人認為最苦的,是「病苦」,有很多病業是無法醫治的,再調理也不會好的,人不但需要承受肉體的痛苦折磨,也要承受永遠的心理壓力,另外周遭的親朋,人人也痛苦。「業障」不只一樣,而是百百樣。

我作為一個金剛上師,蓮生活佛,原則上是幫助眾生在生活中不要那麼辛苦,替眾生解除痛苦,指導如何解脫業力的修行,進入清淨,悟入真佛。那也只是從旁協助,修行最終能不能將三業清淨,全靠行者自己。

 

 

勝彥文集第 168 冊《孤獨的傾訴》,同樣出版於 2003 年。在上一冊的文集導讀中,我們才剛介紹 盧師尊於書中,流露出對家人、弟子及紅塵過往的思念之情;更對於極可能是造成 盧師尊隱居主因的無根毀謗,表達了相對低沉的心境。然而在這一本《孤獨的傾訴》,盧師尊卻再度以充滿光明正向的文字能量,展現在讀者面前,我們所熟悉的那一位充滿無上智慧、慈悲與無畏的 盧師尊,瞬間又回來了。

正如序文所寫道:「我隱居閉關已三年,獨居的歲月之中,無非『寫作』與『修法』,從我內心中源源不斷的流露甚深的般若智慧,我的生活愈是平凡,內心愈是真靜,心中的法寶愈是湧現。這一生,已無別事,唯有『度世』而已!『寫作』為什麼?『度眾生』」三個字。我盼望讀到本書的人,有三項領悟——吉祥如意。煩惱寂靜。明了生死。」

雖然我們在 盧師尊的每一冊文集中,都能真實體會到 盧師尊他生而為人的那一份真情實感,依然有如你我相同的悲喜憂歡等情緒。然而在他生命圓滿的另一面,一位證得無上智慧的人間法王,在面對生命的無常時,雖然他也會有悲喜憂歡的心情,但卻能以無上智慧,在最短的時間裡,消化情緒、化煩惱為菩提,尋得中觀之道。因此才能如上所言,時時吉祥如意、煩惱寂靜、明了生死。

就以 盧師尊決定閉關隱居為例,似乎是遠離一切紅塵俗事,離群索居,似乎難免令人感傷。然而,隱居閉關,卻能令人更清楚的看見自己。盧師尊在〈自心明白金剛〉一文中便寫道:「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是我藏密的師父之一,他的密號就是:『自心明白金剛』,大寶法王嚴肅的說:『要明白自心,頗不容易啊!』確實有很多人很多人,身子是出了家,但心還想著凡事俗情呢!我的密號是『大福金剛』。現在,我隱居閉關,我終於明白,什麼是『自心明白』,能夠『自心明白』,才是真正的『大福』。」

因此,盧師尊雖然身在閉關隱居之中,然而,他仍然每日規律的作息,修法、寫作、運動,不斷透過他的筆,寫下智慧的話語,永不停歇的提醒眾生,要遠離欲望,實踐修行之道,真正離苦得樂。在〈人很髒但也珍貴〉一文中 盧師尊說:「四念處之一是『觀身不淨』,是『出離法』,叫我們不要享受色身,早思出離為要。但,我發覺,這不淨的色身,也滿珍貴的。人身難得,要珍惜生命,好好的用智慧修行,不修行,太愚癡了。」

眾生會不喜歡修行,無非就是修行本身太枯燥無味了,甚至令人感到無聊。在〈這世界很天真〉一文中 盧師尊便以西方人為例:西方人的庭院,種草種樹,他們花費很長很長的時間,去灑水、施肥、去灌溉、除野草。等草長了,又剷平,如此循環不止:「我笑西方人很天真。我曾問一位西方人的長者:『為何如此?』他答:『活著就要動!』我由此醒悟,行者的修行,看起來很無聊,覺得毫無意義!但,你知道嗎?修行如草長,除野草。修行方方正正。(持戒)修行是動。」

盧師尊常在葉子湖畔望著落日,感嘆一天又過去了,未來又還有多少日子呢?只希望弟子也都能珍惜時光,精進實修啊!

贊助真佛報
前往贊助真佛報前往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