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日 聖尊蓮生活佛 主持「蓮華生大士本尊法同修」暨《大佛頂首楞嚴經》第 019 講

 

〈卷第一〉

「爾時世尊。開示阿難。及諸大眾:欲令心入無生法忍。於師子座,摩阿難頂,而告之言: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阿難,若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葉縷結,詰其根元,咸有體性。縱令虛空,亦有名貌。何況清淨妙淨明心,性一切心,而自無體。若汝執吝,分別覺觀,所了知性,必為心者。此心即應離諸一切色香味觸諸塵事業,別有全性。如汝今者承聽我法,此則因聲而有分別。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我非敕汝,執為非心。但汝於心,微細揣摩。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若分別性,離塵無體,斯則前塵分別影事。塵非常住,若變滅時,此心則同龜毛兔角,則汝法身同於斷滅,其誰修證,無生法忍。

即時阿難,與諸大眾,默然自失。

佛告阿難:世間一切諸修學人,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是故汝今雖得多聞不成聖果。」

 

欲令心入無生法忍

我們講《楞嚴經》。我告訴你喔!這一段是最難理解的,這一段非常難理解。不過沒有理解不要緊,你想得通就想通;想不通就不通 (笑)。我也沒有說一定要講到你通;你也不一定要通,想到頭破了。這講得太深了,這是很深的。

「爾時世尊。」—— 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開示阿難。」對阿難開示,就開始要講。「及諸大眾」,祂開示什麼是「心」?要講給阿難跟在那裡聽法的大眾知道。

 

無生法忍 「忍」是智慧

「欲令心入無生法忍。」—— 要讓所有的人知道什麼是「無生法忍」?這裡的「忍」啊,不是忍辱的「忍」。很多人認為「無生法忍」是忍辱的「忍」。其實不是,這裡的「忍」當成「智慧」, 就是如來的智慧 —— 就是「無生」。大家聽清楚了,釋迦牟尼佛想要告訴阿難跟在座所有聽法的人,讓他們能夠證到、得到「無生」的智慧、「無生」的佛慧、「如來」的智慧,叫做無生法忍 —— 是一個果位。

 

生死分別的心是攀緣心

無生無死是如來的智慧

什麼是無生法忍?無生 —— 沒有生死。有生死分別的心,那不是心,那是攀緣的心。離開生死、無生無死的如來的智慧,處於「不動地 —— 菩薩第八地」,就是證無生法忍。沒有生死、沒有生、沒有死,這個如來的智慧要開示,沒有生、沒有死,如來的智慧。

 

如來獅子座 森林之王無所畏懼

「於師子座。」釋迦牟尼佛的法座就叫做「師子座」。有人雕法座上面有一隻獅子。「獅子」是什麼意思?獅子是「森林之王」—— 無所畏懼。無所畏懼的法座。祂無畏,沒有害怕什麼,這個叫「師子座」。釋迦牟尼佛的法座,就叫做師子座。有人把法座雕成一個獅子,表示說坐在這個法座上的人無所畏懼。釋迦牟尼佛的法座就叫做師子座。

 

摩頂代表 安慰 授記 加持

「摩阿難頂」—— 就「摩頂」啊!祂伸手去摩阿難的頂。這個摩頂,我講過有三個意思。師尊常常給大家摩頂,三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安慰」,安慰你;第二個是「授記」,給你授記將來成佛,這個是授記;第三個就是「加持」。有三個意義:安慰、授記跟加持,是摩頂的意思。

 

諸法所生 唯心所現 萬法唯心

「摩阿難頂,而告之言:」—— 釋迦牟尼開始講話,你們仔細聽喔!「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這很像「唯識」欸,「萬法唯心生」、「萬法唯心識」。萬法都是心識,都是「識」變化出來的。所有一切的東西,全部都是「心」變出來的。世界上所有萬象,全部都是心變出來,就是「萬法唯心」。

另外,我們常常講「萬法唯識」,世界上所有的一切東西,就是從「識」裡面所變出來的,從「心」裡面所變出來的。一切東西都是「心」變出來的,像房子、像汽車,都是心變出來的,都帶著「心」的。「唯心所現」—— 佛常常講:「諸法所生,唯心所現」—— 就是「萬法唯心、萬法唯識」,全部都是「心」變出來的。

 

一切東西都是心變出來的

「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所有的因果也是「心」變出來的,因緣果報全部都是心變出來的。「世界微塵」—— 所有世界到很小的東西,包括細菌、微生物。我最近聽「秀君師姐」講,這床,我們的「bed」都有「塵蟎」。塵蟎你看得到嗎?看不到啊!在你的手機上,你要看塵蟎,把它放大多少倍以後。哇!看起來好很恐怖的,很多手很多腳的。你看不到啊!但是,那個也是心變出來的。「因心成體。」—— 因為有這個「心」,它才形成一個形體。

 

世界一切都有其體性

釋迦牟尼佛講:「阿難,若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葉縷結。」「縷結」是很小很小。像螞蟻一樣的東西,那還可以看得到;塵蟎你就看不到了;細菌你也看不到。都還是有這個「心」的。所有的草、花還是有這個「心」的。「詰其根元,咸有體性。—— 如果你追根究底的話,通通都有它的體性,通通都有它的形體、它的形狀、它的作用。

「縱令虛空,亦有名貌。」—— 就算是「虛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虛空,也有名字啊!像空氣、像彩虹、像雲、像雨、像閃電、像雷、像雹、下冰雹,都有形體。連虛空它都有它的名貌。

「何況清淨妙淨明心,性一切心,而自無體。」所以「真心」應該講起來還是有形體的。「清淨妙淨明心,性一切心,而自無體。」我們「心」應該是有形體的,祂意思就是這樣子講。

 

離開六塵的心 才是真心

「若汝執吝」—— 若你一直研究下去。「分別覺觀,所了知性,必為心者,此心即應離諸一切色香味觸諸塵事業,別有全性。」它的意思是這樣子講:若你很仔細、深深地研究下去。「分別覺觀。」你用你的分別心跟感覺跟看。「所了知性。」知道的所有的物質的性。「必為心者。」那個就是「心」。

心即應該離開一切色香味觸諸塵事業,別有全性。」這一段一般來講是很難去分別。我是這樣子認為,這一段的意思是說:你只要離開「色聲香味觸法」這種「六塵」的「心」,離開了,你仍然有「分別」,那個才是真正的「心」。

 

一切見聞覺知 皆非真心

「如汝今者承聽我法。」—— 你現在聽我說法。「此則因聲而有分別。」—— 你現在聽我說法、聽到我的聲音,因而產生有了分別。「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 你現在聽到我的聲音而有分別,就算你把一切的看見、聽到、感覺到、知道,你通通都不聽,你只守住自己很安、很幽靜的。「猶為法塵分別影事」—— 還不是真正的「心」。那還是自己獨自的覺受,自己去覺受到的那一種「心」,這個也不是真正的「心」。

 

離開眼耳鼻舌身意 方是真心

「我非敕汝,執為非心。」—— 我不是講說這個不是「心」。「但汝於心,微細揣摩。」—— 但是你自己好好再仔細地想一想,再推一推。「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 若離開了「眼、耳、鼻、舌、身、意、意根」,那個才是真正的「心」。

 

 

一切見聞覺知 皆非真心

「如汝今者承聽我法。」—— 你現在聽我說法。「此則因聲而有分別。」—— 你現在聽我說法、聽到我的聲音,因而產生有了分別。「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 你現在聽到我的聲音而有分別,就算你把一切的看見、聽到、感覺到、知道,你通通都不聽,你只守住自己很安、很幽靜的。「猶為法塵分別影事」—— 還不是真正的「心」。那還是自己獨自的覺受,自己去覺受到的那一種「心」,這個也不是真正的「心」。

 

離開眼耳鼻舌身意 方是真心

「我非敕汝,執為非心。」—— 我不是講說這個不是「心」。「但汝於心,微細揣摩。」—— 但是你自己好好再仔細地想一想,再推一推。「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 若離開了「眼、耳、鼻、舌、身、意、意根」,那個才是真正的「心」。

 

 

 

六塵都在無常變化

「若分別性,離塵無體。」—— 如果你去分別它,離開六塵了,就沒有形體啦!「斯則前塵分別影事。塵非常住,若變滅時,此心則同龜毛兔角」—— 如果離開六塵,沒有心、沒有形體。「斯則前塵分別影事。」你還有什麼「分別」?這個六塵不是在娑婆世界永遠存在。譬如房子、車子,它都有一定的期限。房子到了老,它就拆掉了;車子用壞了就廢掉;人的身體會變。所有六塵一切東西都在變,沒有一樣能夠常常存在的。這娑婆世界的所有的六塵,所謂「六塵」—— 你眼睛所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鼻子嗅到的、眼、耳鼻、舌、身、意所感覺到的、見聞覺知、看見的、聽到的、感覺到的、知道的,都在變化,沒有一樣是常常存在。

像我們人的身體一樣,絕對不會常常存在的。如果這些東西消失了,「心」也跟著消失掉了,這個「心」就是像「龜毛兔角」,根本沒有「心」了,也就是像烏龜的毛。烏龜哪裡有毛?兔子哪有角?兔沒有角啊!都是虛幻。則汝法身同於斷滅。」—— 這時候,你的「法身」也一樣的就沒有了。其誰修證無生法忍?—— 那麼要修到「無生法忍」,到底是誰在修?你聽得懂就聽得懂,聽不懂就聽不懂。

 

無生法忍是沒有生死的智慧

到底是誰在修無生法忍?

「其誰修證無生法忍?」你離開了六塵,因為六塵本身來講,它都在變化,並不是永遠的。我們身體也不是永遠的、房子也不永遠的、車子也不是永遠的,什麼東西都不是永遠的,土地也不是永遠的。你講說你擁有不動產,其實不動產都在動的,現在都有地震,一震就沒有了。所以你身體也一樣,到底是誰在修證?你要修行得到這個果位 —— 無生無生,這個果位是誰修證的?法身也一樣都沒有、斷滅掉了。無生法忍,祂說這個沒有生死的如來智慧,是誰來修沒有生死的如來的智慧?

「即時阿難及諸大眾,默然自失。」阿難聽了「蒙查查 (粵語)」、大眾聽了蒙查查,什麼都不是!覺得有聽等於沒有聽。

 

雖然修成九次第定 不得阿羅漢果

皆由執此生死妄想 誤為真實

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尊者:「世間一切諸修學人。」—— 在這個娑婆世界所有在修行的人。「現前雖成九次第定。」—— 他雖然修成「九次第定」。什麼是「九次第定」?「四禪」:「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就是四種禪定。加上「空無邊處定、無所有定、識無邊定、非想非非想處定」,就是八種禪定。到了「滅盡定」,就是第九禪定。這世界上一切學修行的人,雖然他成就了「九次第定」。就是四禪 —— 初禪、二禪、三禪、四禪,跟空無邊處定、無所有定、識無邊定、非想非非想處定,一共加起來八個「定」。跟滅盡定,一共「九次第定」。

「不得漏盡成阿羅漢。」—— 還沒有把煩惱全部漏盡,修成九次第定,還沒有把煩惱漏盡,不能夠得到「阿羅漢」的果位。「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 通通都是因為還是在生死妄想之中,不是真實。「是故汝今雖得多聞,不成聖果。」所以你雖然聽了我的說法,聽了很多,但是你還不能夠成就果位,祂跟阿難講。這段這樣聽得懂嗎 (鼓掌)?我沒辦法啊!我只能夠這樣子講。

 

九次第定 四禪八定 加上滅盡定

「見聞覺知」都不是真正的「心」,你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知道的,都不是真正的「心」。就算你修「九次第定」,「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你能夠禪定三昧,然後進到了「空無邊、識無邊、無何有」,另外「非想非非想處定」,加上「滅盡定」,就是「九次第定」,還不能得到阿羅漢的果位。

 

見聞覺知皆生死妄想 並非真實

所以,阿難尊者你今天雖然都聽到我的說法,但是你還是沒有得到、沒有證到果位。你還是執此生死妄想,誤以為真實。見聞覺知全部都是生死妄想,都不是真實的。因為所有娑婆世界的一切東西都是在變化的。這個就證明了「諸行無常」,所以一切都是「無常」。沒有東西!什麼是「心」呢?還沒有講出來 (笑)。

祂只是先講什麼是兩種根本:一個「生死妄想的根本」,生死、因果、妄想、輪迴的根本;一個就是真正的「妙明」,證明了「妙明真心的根本」,兩種而已。

阿彌陀佛!

贊助真佛報
前往贊助真佛報前往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