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第一〉
「即時如來,從胸卍字,涌出寶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塵,普佛世界,一時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寶剎諸如來頂。旋至阿難,及諸大眾。告阿難言:吾今為汝建大法幢。亦令十方一切眾生,獲妙微密,性淨明心,得清淨眼。阿難,汝先答我見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將誰見。阿難言:由佛全體閻浮檀金,赩如寶山,清淨所生,故有光明。我實眼觀,五輪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
佛告阿難:如來今日實言告汝。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開悟。阿難,譬如我拳,若無我手,不成我拳。若無汝眼,不成汝見。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義均不。阿難言:唯然世尊。既無我眼,不成我見。以我眼根,例如來拳,事義相類。
佛告阿難:汝言相類,是義不然。何以故。如無手人,拳畢竟滅。彼無眼者,非見全無。所以者何。汝試於途,詢問盲人,汝何所見。彼諸盲人,必來答汝,我今眼前,唯見黑暗,更無他矚。以是義觀,前塵自暗,見何虧損。阿難言:諸盲眼前,唯睹黑暗,云何成見。
佛告阿難:諸盲無眼,唯觀黑暗,與有眼人,處於暗室,二黑有別,為無有別。如是世尊。此暗中人,與彼群盲,二黑校量,曾無有異。
阿難,若無眼人,全見前黑,忽得眼光,還於前塵見種種色,名眼見者。彼暗中人,全見前黑,忽獲燈光,亦於前塵見種種色,應名燈見。若燈見者,燈能有見,自不名燈。又則燈觀,何關汝事。是故當知,燈能顯色。如是見者,是眼非燈。眼能顯色,如是見性,是心非眼。
阿難,雖復得聞是言,與諸大眾,口已默然,心未開悟。猶冀如來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佇佛悲誨。」
如來從胸卍字 涌出寶光
卍 字讀音 古音是德 後改為萬
我們講《楞嚴經》。
「即時如來,從胸卍字,涌出寶光。」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從祂胸前有一個「卍」字。其實在古時候他們翻譯這個「卍」,不叫「萬」字(讀音),叫「德」字。「鳩摩羅什」翻譯的時候都叫做「德」,「玄奘 唐三藏」在「大雁塔」翻譯的時候,也叫「德」字。一直到了魏晉南北朝,「流支三藏」他才說這個卍是「萬」字。其實也是「萬德莊嚴」。
所謂這個「卍」字(師尊指劃「卍」),那個字叫做「吉祥旋」,是釋迦牟尼佛、所有諸佛的胸前有這個字。師尊的胸前本來也有這個字,現在變成混沌一團(笑),胸前變成一個黑色的。魏晉南北朝的「流支三藏」把它稱為「萬」字;然後到唐朝「武則天」也把它定這個字是「萬」字。
我們這邊沒有,我們不敢放那個「卍」字。因為二戰的時候,「希特勒」把它拿去,但是他是放得斜斜的,變成他的「納粹黨」的記號,放得斜斜的。而且,我們是順時鐘轉;他是逆時鐘轉,希特勒的是逆時鐘轉。但是,所有的外國人都看不清楚,他一看到「卍」字,你是「納粹黨」?說我們家裡有這個「卍」字的記號。
其實那是佛教的標誌!是希特勒拿去用。我們是順時鐘轉;納粹黨是逆時鐘轉。而且我們這個「卍」字是正的;希特勒的是斜的。但是他們不會分,看到這個字就認為我們是納粹黨。所以乾脆都貼起來,都把那個「卍」字貼起來。在美國的地方,有這個記號出現,他說你是納粹黨。
卍 字 萬德莊嚴 吉祥旋
我們的佛像胸前沒有用「卍」字吧?我看是沒有。螢幕上字幕有一個「卍」字,那是佛教的標誌啊!那個叫做「吉祥旋」,也就等於是「萬德交歸」,也是「萬德」。就有人把它讀成「德」,唐三藏讀成「德」,跟鳩摩羅什讀成「德」;只有流支三藏跟武則天當皇帝的時候把它定為「萬」字,也就是「萬德吉祥」的意思。
「從胸卍字,涌出寶光。」—— 從「萬德吉祥」的「卍」字,流出寶光,那是佛的「三十二相」當中的一樣。「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其光晃昱」這個是很亮的意思,祂的光是非常亮的!「有百千色」,幾百種、幾千種的顏色。
遍灌十方剎土 諸如來頂
「十方微塵,普佛世界,一時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寶剎諸如來頂。」—— 這個光一出去,就把十方世界的佛國、所有如來的頂全部通通都碰到了!「一時周遍」——全部的佛國淨土,全部都有這種光亮出來。所有的剎土跟所有的如來頂上都有這種光。
建大法幢 令十方眾生獲妙微密
「旋至阿難。」—— 然後再回來到「阿難尊者」的頭頂上。「及諸大眾。」—— 及海會所有當時的大眾,全部通通都被這個「吉祥旋」的光照到。「告阿難言:」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尊者:「吾今為汝建大法幢。」大法幢就是旗子。我現在為你建一個「大法幢」—— 就是很高的旗子,表示說是很威猛的、最有力量的,可以救度眾生的。
「亦令十方一切眾生,獲妙微密。」也要叫所有的眾生,十方,上下八方一切眾生、所有的眾生獲得「妙明真心」—— 很細微的、很秘密的、清淨光明的心,就是「佛心」。佛的心也就是「妙明真心」。「得清淨眼。」什麼是「清淨眼」?就是說你已經開了「佛眼」,見證了佛性、明心見性,這個時候的眼叫做清淨眼。
光明拳因何所有?
「阿難,汝先答我見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將誰見?」—— 釋迦牟尼佛問阿難尊者:「你現在先回答我,你看到我伸拳、伸出手臂,拳上面有光,因何所有?為什麼會有?為什麼你看到「光明拳」?你先回答我。」
如來清淨光明 屈握光明拳
阿難尊者就回答:「由佛全體,閻浮檀金,赩如寶山。」—— 釋迦牟尼佛的身體本來就是黃金色的。「赩如寶山」—— 祂的身體本來就是黃金色。金身是金色很亮的,像一座山一樣。「清淨所生,故有光明。」—— 是因為釋迦牟尼佛清淨,所以祂才會產生的光明,所以才會產生光明。「我實眼觀,五輪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 我用我的眼睛看這五個指頭,祢屈握著示人,祢拿這個拳頭來讓我看,看見光明拳的相。
智者因譬喻而開悟
「佛告阿難:」—— 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如來今日實言告汝:」—— 我今天用實在的話告訴你,實實在在的告訴你。「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開悟。」—— 所有有智慧的人,要用譬喻才能夠開悟,不用譬喻是沒有辦法開悟的。所以釋迦牟尼佛講過一部經典,叫做《譬喻經》—— 譬喻的經典,完全都是用譬喻的。祂講不出來,只能用譬喻的。所以你們仔細聽喔!祂是譬喻的。所有有智慧的佛都必須要用譬喻才能夠得到開悟。
若無手就無拳 若無眼不見拳
「阿難,譬如我拳,若無我手,不成我拳。」—— 今天我如果沒有手,會有拳嗎?阿難講說:「當然不會。」「不成我拳」——我就沒有拳。「若無汝眼,不成汝見。」—— 你如果沒有眼睛,你也看不到我的光明拳。我沒有手,我就不能夠舉出來。沒有手,哪裡有光明拳?沒有!那你阿難如果沒有眼,你也看不到我的光明拳。「不成汝見」—— 你就沒有看到了。

無我眼不成我見 以我眼見如來拳
「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義均不?」—— 用你的眼睛在比喻我的這個拳的道理,這個意義是不是一樣呢?
「阿難言:唯然世尊,既無我眼,不成我見。以我眼根,例如來拳,事義相類。」阿難講:「那當然啊!因為我如果沒有眼睛,我就看不到祢的光明拳了。用我的眼根,跟如來有沒有拳,「事義相類」—— 事實上它是同樣的意思。
佛說:無眼者並非完全看不見
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汝言相類。」—— 你說意義是一樣的。因為釋迦牟尼佛如果沒有身,祂就不會出拳;阿難如果沒有眼,也看不到如來拳。這個是「一」。阿難講:「這個是一樣的。」釋迦牟尼佛講:「不一樣!」
「佛告阿難,汝言相類,是義不然。何以故?」—— 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尊者:「你說一樣,我告訴你:不是這樣!」到這裡你們要聽清楚啦!再來是很重要的: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如無手人,拳畢竟滅。」—— 這個人如果沒有手,如來這個拳頭就是滅了,沒有啦!「彼無眼者,非見全無。」—— 你如果沒有眼睛,你還是可以看見。這什麼意思?並非完全沒有看見。
盲人眼前唯見黑暗
「所以者何?」為什麼會這樣?「阿難啊!汝試於途,詢問盲人。彼諸盲人,必來答汝,我今眼前,唯見黑暗,更無他矚。」你到了在路上,看到有瞎眼的人,問他你看到什麼?那些瞎眼的人一定回答你:「我現在眼前所看到的就是黑暗,其他什麼都看不到。」
「以是義觀。」—— 你這樣子想一想看。「前塵自暗,見何虧損?」—— 你自己想一想看喔!你看到的全部都是黑暗,但是你這個「看」,有少那些什麼嗎?
阿難回答釋迦牟尼佛:「諸盲眼前,唯睹黑暗,云何成見?」—— 阿難就問釋迦牟尼佛:「很多盲人眼睛所看到的就是黑暗,哪裡能夠看見什麼?」
有眼人處暗室 亦見黑暗
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諸盲無眼,唯觀黑暗;與有眼人,處於暗室。」——所有的瞎子,只有看到黑暗。如果跟有眼睛的人,他在暗室裡面,沒有燈光,他在暗室裡面。「二黑有別,為無有別?」—— 也就是講說,一個瞎子看到黑暗,另外一個是有眼睛的,他在暗室裡面,他看到也是黑暗,這是有分別嗎?還是沒有分別呢?為有別?還是沒有別呢?
「如是世尊,此暗中人,與彼群盲。」—— 阿難說:「釋迦牟尼佛,盲人跟有眼睛暗中的人。「二黑較量,曾無有異。」—— 是沒有分別的。一個有眼睛的人,處在暗室裡面,都沒有燈光,他看到也是黑暗;一個瞎子看到的也是黑暗,這應該是沒有什麼分別的。
盲人得眼光 便見種種色
釋迦牟尼佛跟阿難講:「阿難,若無眼人,全見前黑。」—— 如果是沒有眼睛的人,所看到的全部都是黑暗。「忽得眼光。」—— 突然間有亮光來了。「還於前塵見種種色。」—— 還可以在當中看到種種的東西。「名眼見者。」—— 這個就是眼睛的看見,名眼見者。
有眼人暗室得燈光 亦見種種色
「彼暗中人,全見前黑。」—— 另外那個有眼睛的人,看到前面黝黑,突然間有了燈光。「亦於前塵見種種色,應名燈見。」—— 看到所有的東西了,這不叫的「眼見」,這叫做「燈見」。燈—— 就燈見,因為有燈,你才看見;沒有燈,你就看不見,這叫做燈見。「應名燈見。」—— 就叫做燈見。
心之見性常在 非關明暗
能見萬物 是心見 非眼見
「若燈見者,燈能有見,自不名燈。」—— 因為燈本身來講是無情之物,並不是有情之物。燈都能夠看到,自不名燈—— 當然不能叫做燈,因為它是無情之物。「又則燈觀,何關汝事?」—— 那是燈的看見,跟你一點關係都沒有。「是故當知,燈能顯色,如是見者,是眼非燈。」—— 燈能夠產生讓你看到很多東西,你這樣子看到是你的「眼根」,並不是燈。眼能夠看到所有一切的東西。「如是見性,是心非眼。」—— 如果你能夠這樣子的看見,是你的「心」,而不是你的「眼」。
大家搞不清楚,這一段話就是這樣子,這是什麼比喻嘛?釋迦牟尼佛亂七八糟講了一通。什麼又是盲人,眼睛看不到的;又是眼睛看得到的。兩個都在暗室裡面,當然看到都是黑暗。突然間有燈出現,盲人看到的還是黑暗;但是那個眼睛亮的人,他看到有燈,就看到所有的東西,那個叫眼見嗎?所以釋迦牟尼佛:「那不是眼見,那叫做燈見。」。「燈見」又是無情之物,也不能叫燈見,所以那是「心見」,是你的心看到了,祂是這樣子講的!「是心非眼」—— 不是你的眼睛看到的,是你的心看到。
大眾未悟 悉皆默然
其實他還是不懂。「阿難,雖復得聞是言。」—— 阿難尊者聽到釋迦牟尼佛講這些話。「與諸大眾,口已默然。」—— 大家都不講話,其實每一個人都不懂。「心未開悟。」—— 他的心還是沒有開悟。「猶冀如來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佇佛悲誨。」—— 站立著,還是聽著釋迦牟尼佛慈悲的教誨,「佇佛悲誨」這意思就在這裡啦!
這一段從頭講到尾,那開悟在哪裡?「蒙查查,唔知道(不知道)。(笑)」真是很難講欸!釋迦牟尼佛又要做比喻了,祂又再講一遍,這一遍再講下去就會比較清楚一點。否則剛剛講:釋迦牟尼佛如果沒有手,祂當然不能出光明拳;阿難尊者如果沒有眼,就看不到釋迦牟尼佛的光明拳。那表示說,釋迦牟尼佛沒有手,沒有手不能夠出拳;阿難尊者沒有眼,看不到釋迦牟尼佛的光明拳,這其中有意義在裡面。
幡動風動皆不是 原是心動
我跟大家稍微點一下。有一件事,就是「六祖惠能」他回廣東的時候,拿到「五祖弘忍」的「衣缽」回廣東的時候,在半路上,到了一個僧團去。不是有一個比喻嗎?剛好有一個旗竿,上面有一個旗子,旗子在飄動。有一個和尚講:「那是旗子在動。」一個和尚講:「不是旗子在動,是風在動。」六祖惠能講:「不是旗子在動,也不是風在動,是你心在動。」這個比喻很好!
心若不動 才是妙明真心
但是,還不是「妙明真心」。一個講那是風在動,旗子才會動啊!一個講那是旗子在動。六祖惠能講:「那是你們心在動。」重點在這裡!當你看到在動的時候,你用的是什麼心?因為你看到旗子在動,是你心在動。如果你沒有看到旗子在動呢?你心還是在的!所以,六祖惠能所講的心動,那還是因為你看到旗子動,你心才動。不管是風動、旗子動,都是你心在動。如果你心不動呢?那才是「妙明真心」。大家稍微想一想看!(鼓掌)
釋迦牟尼佛不過是隨便拿起一朵花,不說話。其實,祂不用拿起一朵花,祂只要坐在那裡不說話就可以了!就是這個。祂把拳頭拿出來 —— 光明拳,是因為你看到的光明拳,所以你心動。如果我沒有手,你哪裡能夠看到光明拳?如果你沒有眼,你也看不到光明拳。原來的是什麼?祂是用這個做比喻。你們回去今天晚上,每一個人睡覺以前想一想 (笑)。下面講下去,明天你們到了「彩虹山莊」,答案就會揭曉 (鼓掌)。你如果不去「彩虹山莊」,答案不會出來。很奇怪的比喻喔!很奇怪!剩下明天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