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個資訊膨脹、科技爆炸的時代,快速的變化讓越來越多人感到迷茫與無力。
有些人每天照常上班,卻覺得內心空空的;
有些人明明努力生活,卻常常提不起勁;
還有一些人,外表看起來沒事,內心卻像被困在黑暗中,成了「憂鬱症」。
憂鬱原是人類情緒中自然的一環。當我們遭遇挫折、失落、難關時,心情低落是正常的。但若這份低落太深、太久,甚至開始影響食慾、睡眠、專注力、對生活失去興趣,甚至反覆想到死亡,就可能演變為臨床上的憂鬱走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全球約有 3.8% 的人口受到憂鬱症影響,而每年有超過 70 萬人死於自殺。科學研究指出,憂鬱症的成因包括:腦內傳導物質的不平衡、基因遺傳、早期創傷、重大壓力、人格特質與負向思維模式等。不少人以為只有遭遇重大打擊才會憂鬱,但其實許多人是在不知不覺中,悄然陷入情緒的深谷。
曾經,蓮生活佛在《盧勝彥文集》第146冊《虛空中的孤鳥》〈創傷之後〉一文中提到一位少年因全家罹難而陷入深度憂鬱,前來求問解脫之道。師佛勸他遺忘傷痛,少年卻回應:「我知道該忘,但就是忘不了。」這話道出了許多憂鬱者的心境:知道應該放下,卻放不下;知道應該遺忘,卻遲遲忘不了。
師佛進一步指出,有人建議:「教他進入宗教」、「教他藝術」、「教他心靈重建」……這些方法或許都有效,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立刻走出來。
文章中還引用了一則禪宗公案:
有僧人問:「煩惱如何解脫?」禪師反問:「有誰捆住了你?」
僧人愕然,答:「沒有人。」
禪師說:「既然沒人綁你,何須解脫?」
這則公案點出一個真理:真正綁住我們的,不是他人,而是我們自己。而這種「綁住」,在現代社會中無所不在——愛情的創傷、名譽的創傷、嫉妒、欺騙、官司、人事、友情的裂痕,甚至車禍或意外,都可能讓人終生困於黑暗之中。
我自己,也曾經歷過這樣的黑暗時刻。那時,我幾乎對整個世界失望透頂,身心俱疲,意志消沉,連一絲希望都找不到。唯一讓我不曾放棄的,是我對根本上師的信念。我不斷地念:「師尊救我!師尊救命!」在這無助的呼喚中,師佛的加持化作一盞燈,引導我開始往內觀照。
我開始每天靜坐,哪怕只有五分鐘,也看看自己的心;我念佛持咒,讓思緒歸於一點;我每日讀一段師佛的法語,讓內心不再那麼紛亂。
這三件小事,看似簡單,卻讓我開始「看見自己」。
我發現:我的情緒,其實像風一樣,來來去去;我原以為是外境讓我痛苦,其實是我「綁住了自己」。我一直想變得更好、被認可、得到快樂,卻不知道,快樂並不來自外在條件,而在於我是否願意放下對那些條件的執著。
佛法不是叫人壓抑情緒,而是讓人看清痛苦的根源;不是叫人逃避現實,而是教人不再為念頭所役。當我能放開那些讓我喘不過氣的想法,心就漸漸鬆開了。
念佛,是為了收束;一心,是為了寧靜;而最終,仍是要放開這一念,才能真正見「如來」。
正如師佛所說:「連創傷也是空。」這句話並非否認創傷的存在,而是指出:即使滿身傷痕,人生依然可以修出璀璨的果位。
你可以繼續生活、上班、愛人、照顧家人,甚至面對這個世界的紛紛擾擾,但你不再恐懼成敗,也不再為輸贏所困。這樣的活法,不是逃避,而是真正的積極。
願你我都能走出憂鬱與迷茫。
在念念返照中,見到那份本來具足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