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將為大家介紹的三本文集,均出版於 2008 年,分別為:第 202 冊《千里之外的看見》與第 204 冊《通天之書》,都是屬於「靈異神變」系列的作品。而第 203 冊《孤影的對話》,則是 盧師尊「重讀五燈會元之六」的禪宗系列著作。
2007 年起直至 2008 年,盧師尊正式出關之後,便開始全心履行他對吐登達爾吉師公的承諾,要將「時輪金剛法」遍傳五大洲。在此期間,盧師尊足跡踏遍台灣、美國、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澳洲,在不同的場合,將「時輪金剛法」的各種法義,完完整整的呈現出來,將時輪金剛的無上法緣,廣傳於娑婆人間。
而 盧師尊也依此因緣,在第 202 冊《千里之外的看見》〈真活佛與假活佛〉文中,直接將吐登達爾吉上師親筆的認證信件,照相刊登於書中:
二○○八年二月二十五日,我的弟子謝明芳師姐,拿著師公「吐登達吉上師」的信給我。此信寫於一九九九年一月十三日。信中大意:「無人可印證盧師尊。唯本人有證據可印證盧師尊,轉世再來。」
第 203 冊《孤影的對話》,則是 盧師尊「重讀五燈會元之六」的禪宗系列著作。盧師尊創立真佛宗,以密教修持傳承為弘法主軸。然而,當 盧師尊將密教的外法、內法、甚至密法口訣心要,都已經無私普傳,再來就必須靠弟子自己實修證悟了。但有極少數利根器的弟子,只差臨門一腳,若無真悟者點播,又要蹉跎輪迴。因此 盧師尊在出關後,竭盡全力重讀「五燈會元」,整理撰寫出一本本的禪宗公案,並加以註釋點撥,要弟子射箭,因而造就了真佛弟子參禪悟道的風潮,更有利根的弟子射箭,獲得 盧師尊認證開悟。而一般鈍根的弟子,雖無法當即開悟,也因閱讀禪宗系列著作,得漸悟之功。
第 204 冊《通天之書》則如同悟後啟修,當你心有所悟,實修見道之後,才是悟後啟修的開始。面對種種境界,不論是現實所見,定中所見,是否都能堅守真實的悟境?
在《通天之書》中,盧師尊雖已是明心見性的聖者,但在神行之中,面對種種慾望的境地,仍舊是一次次全新的境界試煉。只要心境稍有動搖,來自金母與傳承的責難,仍會如當頭棒喝般的落下。試問,根本上師都如此精進自持,身為弟子的我們,又如何能不如履薄冰,砥礪前行呢?

第 202 冊文集《千里之外的看見》,屬於是「靈異神變」系列的作品,內容是記述 盧師尊修行中的見聞和救度事蹟。例如在書冊序文<「豆豆」往生淨土記>裡,就詳述一名台灣的女弟子,祈求 盧師尊接引她相伴十多年的小狗「豆豆」往生淨土的事件(「豆豆」也是盧師尊的弟子)。多年來這位師姐修法時,小狗都是在旁安靜陪伴,彷彿也是在一同修法...。於是,盧師尊便在美國的「南山雅舍」修法超度,在超度過程當中,他看到千里之外「豆豆」往生的情況:「豆豆」口中吐出黑水(象徵累世業障得以消除),並由阿彌陀佛親手接引到佛國淨土,後來「豆豆」火化時,撿得二十五顆舍利子及瑰麗七彩的舍利花。
這件事情足以證明,佛法是慈悲的,六道眾生是平等的,亦反映出 盧師尊是全心全意地貫徹仁者的精神,以及不捨一個眾生之大願力。以上「千里之外的看見」,道出了一位成就者藉由修持佛法,和修習禪定而證得的「神通力」,正如《宗鏡錄》裡所云:「何謂神通?靜心照物,宿命記持,種種分別,皆隨定力,此謂神通。」至於 盧師尊因何具有這種力量,他是如此的解說:
「我修『密教』,由『喜金剛』證得『幻身』成就,所謂『幻身』就是『心氣』也,『心氣』是我修行的根本。我以幻身出入十法界,幻身無處不達,能遊行千里萬里,能入諸弟子的夢中...。幻身看見淨土。幻身看見佛陀。幻身看見二十八天。幻身看見諸聖弟子。如果有弟子,能明白『幻身』之理,就能明白盧師尊無所不在。」
書冊上記載有密教不共大法的修持儀軌,以方便皈依的弟子查閱,也有 盧師尊「看見」的其他靈異事蹟。好像在<真活佛與假活佛>的章節裡,盧師尊於修行中獲得「慧眼」,並觀察到自己的三世因果及「宿命」,確確實實地掌握了自己歷代的轉世:大日如來、佛眼佛母、阿彌陀佛、舍利弗尊者、空海大師、獅子奮迅尊者等等。也曾在西藏轉世為密教的祖師爺「宗喀巴祖師」。文章內亦刊載有師公「吐登達吉上師」印證 盧師尊轉世再來的信件,以證明其真實性。
另一篇<好大片的黑雲>之中,盧師尊「看見」遠在澳洲的一位弘法人員,因破了三昧耶戒而被一大片黑雲纏往,掩蓋了他身上的功德光芒,最後被抛入毒海之洲,導致英年早逝…。
文集裡記述的事件,富有警惕性質、鼓勵性和開啟智慧性的意義,對修道者而言,充滿著參研佛法的閱讀價值。尤其是相關<再見佛陀>的多篇文章,更具備了「悟入佛之知見」的啟蒙作用,實在是不容錯過的。而 盧師尊在書上展露他對佛法感悟的佛慧,使人讀後更有茅塞頓開的感覺,故此,誠邀大家再來細緻閱讀,必然有所得著:
「什麼是『一合相』?世界是所有微塵之集合,而世界是『一合相』。一合相者,眾緣合和故也,攬眾微以成於色,合五陰等,以成於人,是一合相。我說:一切法即一切智。一切法即一智。明白種種之相,故名一切種智。具足一切智者,是『佛』。」

第 203 冊文集《孤影的對話》,屬於「道顯密禪」系列的著作,副題是「重讀五燈會元之六」。書名何以稱「孤影」?因為 盧師尊認為,一位觀破一切的明眼人,內心已是寂寂,形單影隻、不落諸緣,故而是「孤影」;又為何是「對話」?盧師尊說,真理的顯露,有問有答,這一問一答之間,便是「對話」。於是,聰慧的讀者便已覺察到,這書冊裡將充斥著滿滿的「禪機」:
「我寫的書就是我的光,一問、一答,看起來滿像一回事般的自然,其實說穿了,是結夢在空床。」
這本書冊副題既名為「重讀五燈會元之六」,當然是關於禪宗公案裡諸位禪師的事蹟和語錄,盧師尊是想透過對公案內容的參悟,帶領讀者體會禪宗在佛法領悟上的方式,乃至從旁悉心的指導和提示,好讓人們進入禪宗的思想體系,領略當中「正法眼藏,涅槃妙心」、「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微妙哲理,從而理解佛陀教法的真正義趣。而《五燈會元》就如同是佛教禪宗的一部史書,書名中的「燈」,猶如《大般若經》云:「故佛所言,如燈傳照。」比喻佛法若燈火般破除黑暗。
盧師尊「重讀五燈會元」系列的著作,給予讀者對佛法的認識方面,帶來另一種的新視角,人們將不再徘徊於佛法的「表相」,而直接進入佛法的「內涵」,不過,在「參思」的前題上,是要對法理有一定的認識。事實上,盧師尊一直倡導「融合」的教法,譬如真佛宗便是推行佛教思想的現代化,並應用道、顯、密、禪的修習方式,解除世人的煩惱,使人人共悟真理的實相。
這本《孤影的對話》內裡,盧師尊除了從旁提示,亦有論述一些佛法的旨趣,對於參禪悟理上,有著很大的幫助:
「曾經有人問:『盧師尊,為什麼別的佛教山頭,大企業家紛紛去投靠,而師尊這裡,卻少有大企業家來支持。』我答:『世人看外相,富廟富人聚;智者向內看,茅蓬有高人。』諸聖弟子,且看看:將來的佛國淨土,正是我輩中人所居。而富廟富人,最多只是天人而已矣!」
或許,這已是第六本「重讀五燈會元」的文集了,書中的公案語錄有著更微妙的機鋒,但亦突顯出古代禪師優美的字字珠璣,例如:「竹密豈妨流水過,山高那阻野雲飛」、「天然無相子,不掛出塵衣」等等句子,詩詞與禪意的交融,盡教人目不暇給,郤又令人專注一念:
「從實禪師反問:『僧人,你從遠地來此,為何?』
僧人答:『親近禪師。』
從實禪師說:『任你白雲朝嶽頂,爭奈青山不展眉。』
提示:從實禪師的一句『任你白雲朝嶽頂,爭奈青山不展眉。』可算是悟得徹徹底底了。 反正:無關、無關、無關、無關、無關。」
以上一則公案的含義,是指:縱然僧人「親近」禪師(白雲朝嶽頂),也要懂得如何認取「自性」(青山不展眉),否則都是徒勞無功的,所以 盧師尊作「無關」的提示。書中尚有許多禪宗公案的對答,都是深具佛法的般若思維,有待大家細意思量、靜心領取:
人生沒有什麼不尋常
每一個的經歷算來算去
都是一樣的帳
不管是傷
不管是霜
路就是這樣長
何不再進一步
參禪參禪

盧 師尊第 204 冊《通天之書》,屬於「靈異神變」系列的著作。這一本《通天之書》與其他靈異神變的文集有同也有異,相同之處在於它同樣是記錄 盧師尊許多禪定與神行的見聞;而相異之處,就在這本書的緣起,竟是分別來自「彌勒佛」賜予無形的「通天之書」,加上「瑤池金母」特別咐囑 盧師尊,撰寫人間的著作《通天之書》。
書中〈通天之書〉章節中,盧師尊自述在一次禪定中,被一仙童引領至名為「大莊嚴境」的仙界,見一樓閣名為「毘盧遮那大莊嚴藏」,原來是彌勒佛閣。彌勒佛現身對 盧師尊說:「我有一本《通天之書》,現在贈與你,放入你心際,你若有難,翻開一看,自能解之。此《通天之書》,能令你萬事如意,逢凶化吉,其中有萬萬法,對治萬萬劫難,助你度化眾生也。」
「彌勒菩薩放一白光,《通天之書》就入我心,我的心中放光無盡。我有了這一部《通天之書》,突然之間,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在〈瑤池淨土〉篇章中則記載,不久 盧師尊又在一次禪定中,現一玉兔引 盧師尊至瑤池淨土:
瑤池金母開金口說:「盧師尊,引你至仙境,你可知其故?」
我答:「略知一二。」
瑤池金母說:「何是一?何是二?」
我答:「一者寫《通天之書》,二者令人見證菩提。」
瑤池金母問:「以何法?」
我答:「內思。」
瑤池金母說:「我憐憫天下眾生,生死輪迴,循環不已,業冤相逐,轉報無休。盧師尊,你盡力去完成度生事業吧!」
我領了金母玄旨,下娑婆去也!
而 書中便記載了擁有「通天之書」的 盧師尊,在神遊至不同法界時,利用通天之書,竟能於自心中,霎那間明白眼前境界一切的本源,彷彿就像一面照妖鏡,能令一切幻象退去,直指本源,令人深覺不可思議。
譬如在〈蟲窟〉篇章中,「通天之書」便如一面照妖鏡,正當 盧師尊在面臨色慾考驗之境時,幫助 盧師尊在剎那間實相現前。原來整座「慾宮」竟然是「蟲窟」,無數如醉如痴的飲食男女,瞬間竟轉變為無數翻翻滾滾的白蟲。而在〈浣衣婦〉文中,清麗秀雅、曲線玲瓏的浣衣婦,在靠近誘惑 盧師尊時,竟化為一條眼珠混濁的「死魚」。
而仙界無奇不有,〈奈何天〉篇章裡,在一次神行中,盧師尊到了一處天界,只見心中《通天之書》打開,上寫:「奈何天」三字。盧師尊奇怪二十八天界中,並無「奈何天」,此時一位修道人,從前方行來:
「此地名奈何天,我即奈何道人。住此的人,全是無可奈何的人,因為無何奈何,至於你 盧師尊,一定有無可奈何的事,才會到奈何天來。」我問奈何道人:「那你為何到奈何天?」奈何道人答:「我是屈原啊!」我一聽是屈原,嚇了我一大跳。屈原說:「你盧師尊,空有悲天憫人的心,但,有誰憫你?你還是無可奈何也。」我答:「我是無可奈何不錯,但我修忍辱,我是忍辱仙人,我無我,故無可奈何也無。」
果然法界無奇不有,讓我們一起打開《通天之書》,一睹究竟有何奇妙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