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蓮生活佛師佛慈悲直指:「離一切名相,即一切法。」這就是妙明真心。
雖然我們或許已經理解了「道」的義理,也知道何為妙明真心,但為何仍無法真實受用,乃至難以證入「道」?正是因為我們的理解猶如初破暗,雖見道真,然修未圓,故餘闇仍存。
這時候,如初曉之光破曉夜,雖非全然黑暗,然幽微未盡。
其實,只要尚未完全證得妙明真心,就仍會受到六道輪迴與幻生幻死的拘束。因果仍在,報應不滅。
即便偶有窺見真心,現象界中的種種神通與奇蹟,仍屬「世間道」,並非究竟之道。即使在禪定中對妙明真心有所體悟,也可能因禪定粗細未究而不夠堅固;神通亦如是,有感應不等於圓滿與正確。
見道之人,尤需敬慎因果。事實上,越是了悟妙明真心者,越能守持因果與戒律。否則,將「空」當作破戒與墮落的藉口,便成了「戲論空」與「斷見空」。
要真正要做到離一切名相,內心就不能再執著於「我」的名聲、「我」的身體、「我」的情緒與思維。若仍有一絲「我」的執念,即仍在凡夫夢中。見道者,不以「我見」為見;見道者,是見「無我」之道。
若見道未堅,行者就須反觀自身根基是否牢固。見道尚未堅固,就必須回頭鞏固「地基」—— 修資糧與加行,包括四皈依、大禮拜、大供養、百字明咒與上師相應法。缺乏穩固根基,如幼苗未植於地,一陣風雨即易摧折。
這也是為什麼密法重視「資糧道」與「加行道」。這兩者並非「初階修行」,而是見道之前必須重新夯實的根本。行者若自覺見地不穩,應慶幸自己尚能覺察,這正是再次啟程的契機。
修行的第一要務,在於「堅固道心」。唯有堅固不退的道心,才能奠立後續圓滿之基。
對此,蓮生活佛曾開示了密教行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實踐「堅固」的功夫:
「我們身為一個密教的行者,經常要觀想自己成為本尊。就是你走路,也要觀想你自己成為本尊;講出來的話,是在唸咒;你腦海裡面就是經常有本尊的清淨之念,一切舉止都是手印……做為一個密教行者,時時要觀想自己是本尊,言行念頭都要跟本尊合一,不能有平常的想法。一產生平常的想法,就要趕快把它校正過來,這個就是『大瑜伽』、『大相應』。」
師佛更明確指出:「有時候會忘掉的,有時候又跟一般人差不多,所以要修行到非常的堅固。」
這就是實踐「密宗道次第廣論」所說「於意識前遣除凡常境相,即是伏除凡常境執。然非片時略伏,要極堅固。」的真正內涵。見地若不轉化為持續的身語意調御,就無法真正伏除習氣中的凡常境執,亦難長住於明心見性的覺照中。
大手印的修行,四瑜伽各具特性:專一瑜伽為「堅固」、離戲瑜伽為「清淨」、一味瑜伽為「解脫」、無修瑜伽為「圓滿」。但這四者非線性分割,而是相融互含。圓滿中仍有堅固,清淨中不離專一。沒有堅固地,四瑜伽無從談起。
所以說,修行非一蹴而就,見道非一成不變。只要尚未完全證得佛性,就仍舊在六道之中,受幻生幻死的支配。縱然明白「道」的義理,仍不可放逸於因果之外。
唯有見地堅固,行持穩定,方得漸次深入,趨入究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