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 期為大家介紹的三冊文集導讀,出版於 2010 年底及 2011 年初,分別是 盧師尊第 217 冊《海灘上的腳印》,是 盧師尊「重讀五燈會元」系列的第十部著作。第218冊《月河的流水》則屬於「散文詩集」系列的作品。而第 219 冊《南山怪談》,則是「靈異神變」的系列著作。
在《海灘上的腳印》的序文一開頭,盧師尊便如此寫道:
很多年以前,有一次在禪定中,瑤池金母現身,祂告訴我:「六十六歲,你就可以回來了!」我一聽,大駭。我以為六十六歲,我會回「摩訶雙蓮池」淨土。到了六十六歲,四月十五日,我毅然決然,提著簡單的行李,回到故鄉台灣。這時恍然大悟。「六十六歲,你就可以回來了!」原來是回到住了三十八年的台灣。我在美國住了二十八年,真的,六十六歲回台灣來長住了!樹高千丈。葉落歸根。令我無限的感慨啊!
是的,2010 年真佛宗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就是 盧師尊終於返台長住了。在移民赴美定居二十八年後,竟然又重新返回這一個生養孕育他的故鄉。記得當年,盧師尊為了躲避暗黑勢力,在瑤池金母的指引下,毅然的舉家赴美。然而,卻也因此讓 盧師尊能夠靜心閉關、剋期取證,圓滿明心見性、虹光成就的最後一哩路。更在遙遠的彼岸,覓得無上風水寶地,正式開立宗門,弘揚真佛法脈。
人生就是如此玄妙,善惡因果循環,卻也禍福相依,正如 盧師尊常說的一句話「一切都是最美好的安排」。當年移民赴美,看似境遇慘淒,不得已而為之。然而對比二十八年後,盧師尊卻已成為,數百萬弟子共同依止的真佛宗宗主,無上法王聖尊 蓮生活佛。或許這一切,也都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
正如 盧師尊所言:
人生如戲,一場又一場的演,一年又一年的演,一月又一月的演,一天又一天的演,直到有一天,那一天到來──
落幕了!鑼鼓聲停了!主角也不用謝幕了!一切全結束了!這就是句點。不管是聖賢,不管是偉人,不管是富豪,不管是平常百姓,大家不約而同,走向同一的定點。我始終覺得,我們學佛者,最重要的是:見證「佛性」。實踐「佛性」。證明「佛性」。這樣的人生,才是真正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人生了!
而自 盧師尊正式返台長住,每週於祖廟台灣雷藏寺啟建護摩法會,立即造成台雷週週爆滿,每週過萬海內外真佛弟子蜂擁而至。甚至往後數年,令南投縣觀光人數與收入大幅提升,甚至名列前茅,都已是後話。最令人振奮的是,盧師尊出關後被譽為大日再現,此一形容在此次返台長住後,也變得更加真實而具象。

第 217 冊《海灘上的腳印》,是 盧師尊「重讀五燈會元」系列的第十部文集著作,與前一本《智慧大放送》的教示模式略為不同的是,《海灘上的腳印》有更細膩的禪理引導,雖然參禪者仍須進入「思維修」的階段,各自經歷「禪宗公案」裡的參悟過程,但最後還是以「明心見性」為實踐目標:
「在我來說,我始終覺得,我們學佛者,最重要的是:見證『佛性』。實踐『佛性』。證明『佛性』。這樣的人生,才是真正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人生了!有人說:『人生恰是飛源踏雪泥!』我說:『海灘上的腳印罷了』。」
這本書冊的內容,依舊以「禪宗公案」為主題特色,盧師尊則如常的從旁輔導,對公案裡展現的禪師言行,作出了細緻的解讀,並輔以法理引導讀者的思維方向,啟發眾人的智慧,突破過去對佛法「刻舟求劍」的固有範疇,而投入浩瀚的大般若海。禪宗推崇習禪者直接體會自我本有的佛性,指出佛法並不只是限於在經典文字上的堆砌,然而,卻並未有偏離佛陀的教法,而是精闢入理的直直進入佛法要義之中,因此,禪宗有「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說法。
盧師尊就是藉由禪宗的核心理念及思想,帶領眾生於日常生活中感受佛法的真實存在,從而教人認知本自有的佛性,並與佛法的正知見相輔而行:
「佛法只是佛法,佛性真如只是佛性真如,兩者並無交涉。佛法是讓你明白『解脫』即『菩提』,然後,去實踐『解脫』即『菩提』,確認自性本清淨。我說:『佛法是覺。』『佛性亙古亙今。』『以佛法去覺悟,原本清淨的自性』。」
或許,《海灘上的腳印》已是「重讀五燈會元」系列的第十本文集,「公案」內容談及的法理比較深奧,但我們若靜心隨著 盧師尊的解說,便能輕易理解其中玄妙之處,例如在<參訪善知識>裡:
「德韶禪師問:『百匝千重,是何人境界?』疏山禪師答:『左手搓芒繩縛鬼子。』德韶禪師問:『不落古今,請師說?』疏山禪師答:『不說。』德韶禪師問:『為什麼不說?』疏山禪師答:『在這箇中,不辨有無。』德韶禪師說:『師已說矣』!」
以上這則公案的一問一答之中,疏山禪師雖是不說,但已經說了,德韶禪師亦已會意到,在這箇中 (境界),就是不辨「有」與「無」。而另一篇<真與假>公案裡:
「禪人問:『法眼和尚的雕像是真嗎?水果是真嗎?』清鍚禪師答:『全是假。』禪人問:『是假法眼,又是假果,為什麼要供奉?』清鍚禪師答:『就是要你識得假。』『識假作什麼?』清鍚禪師答:『修自性真』。」
盧師尊提示,首先是應知什麼是「假」,然後才能知曉自性的「真」,而學人知道什麼是「假」,便已開始明白佛法的真義,正如 盧師尊曾提及,《心經》就是把所有的一切全否定了,才顯現出「真實心」,若與<真與假>的公案相提並論,也同樣有如出一轍之妙諦 (若能自有真,離假即心真)。
《海灘上的腳印》裡,公案陳述的內容全是精妙的法理,願讀者能早日領會,譬如 盧師尊所說:「期望眾生,同樣『明心見性』。祝開卷有益。」

第 218 冊《月河的流水》,是 盧師尊的「散文詩集」作品,書冊內容是 盧師尊將惦記「月河」和「呷呷」的思緒,藉由散文與新詩中抒發出來。「月河」,正是天上界的「天河勝景處」,而「呷呷」這位書中人物,則隨著閱讀者的觀感而決定。「呷呷」可以說是受 盧師尊關照的人,也似是與 盧師尊在一起的天人,更好像是來指導 盧師尊的白空行母,任憑讀者猶如霧裡看花的思維想像,演變成千變萬化的人物角色。
但 盧師尊一再的強調,請不要執著追究「呷呷」是否真實,而將思維投入書中詩情畫意的意象,細心體會這位有情菩薩在文句內的感情流露,便可知悉佛法與人間的關聯,「出世」與「入世」的互動:
「我們終於輪迴很多世了!我穿了輪迴的鞋子。你也穿上輪迴的鞋子。這個鞋子穿上了,就脫不下來,只能繼續走,不管疲憊不疲憊。我知道你委屈了。所以我要好好的善待你。你原本是一位『天人』,有資格得到一切美好的,但,你沒有,你很失望,萬念俱灰。所以,我又適時出現了。讓我守護你好嗎?在你冰冷的周遭,給你一點小小的溫暖。」
這書冊除了以優美浪漫的文句,展現 盧師尊心中繫念的情感以外,也道出天上界的景況,譬如在「月河」上,天人都能夠飛行,並不需要翅膀,以「意念」遊行在天上界,這就是「神行」的祕密,天人的身子與虛空能夠「融合」,十法界隨念隨至。而天人是以「氣」及「甘露」為飲食,「空氣」是純淨、清涼、甜甜的,在天上界原是無冷無熱的狀況,溫度是隨著天人自身覺受之所造,隨各人喜好變化;原來「天人」自己能放光,「月河」的光明,就是從諸天人的身上放出來:
「呷呷!只要我們『清淨』的行持,必然綻放了我們的光芒。我們『月河』的光,是蓮花童子盧勝彥的光,再加上你身上的光,互相輝映,光光相照,而成了殊勝的香光世界。」
文集裡亦透露出,天河勝景處 (月河) 的花花草草,正是「仙花瑤草」:仙花是解語的、瑤草是知禮的,解語花能唱出你心中的旋律;忘憂草是舞姿翩翩的,讓人們快樂如泉湧;在天上界,魚能在空氣中游來游去,這些魚是天人自心的變化,也是「自在」的象徵。在「光河」中游來游去,天人看了「魚」,也沒有煩惱了。「月河」並沒有雨,卻有「曼陀羅花」從虛空而降,這就是「雨天曼陀羅華」,透過了花雨,便知有天人入甚深的禪定,充滿著修行的法味。
《月河的流水》一書,也述說佛法的要義,蘊藏在字裡行間,有待讀者去用心領會。因為,盧師尊知道,縱然天上界是如此的美好,仍然是未出三界,福報享盡、五衰現前,又要再轉世輪迴去。唯有精進修持佛法,不離一念,行六波羅蜜,獲究竟法身,方是人天脫離輪迴的出路。因此,就讓我們細閱 盧師尊訴說天上境況的同時,也參一參書中含藏的真理、同霑法益:
「我個人主張:在『財、色、名、食、睡』之中,一切自然來,一切自然去,淡泊處之最好。有也好!無也好!自然來,自然去,不去執著,少煩少惱,便是解脫了!佛陀教我們:去我執。去法執。就是這個道理。」

《南山怪談》這本書,是 盧師尊第 219 冊的文集,屬於「靈異神變」系列的著作。內容是講述 盧師尊問事神準的背後故事,也細說弘法度眾時遇上的靈異事蹟。當中有問事而知因果不虛的,和隨緣攝化眾生的故事,由此而令人明白佛法的旨趣,知曉得人身修行的重要。
盧師尊認為,「眾生」二字的範圍很大,世間上的人們、天上飛的鳥、地上爬的動物、水中的游魚等,全統稱為「眾生」。另外,人非人、鬼類、天神類、精靈、星宿、諸天,也都歸屬於「眾生」。而書冊的內容,也是離不開 盧師尊的大願心:「生生世世度眾生」的範疇,所提到的靈驗事蹟,確實是使人嘖嘖稱奇。譬如盧師尊說的:「此書是『問事述異』,我取書名『南山怪談』,你信也好,不信也好,信不信由你。」
這本書冊一開始,便道出 盧師尊原是具有「佛骨」的再來人,是西天真佛子降世而生,領了佛祖的旨意,到人間廣度眾生。而依據現時所看見的,盧師尊創立真佛宗,弟子五百萬眾,著書立說至今已至三百多冊,畢生教導眾生遵循佛法修行,真正契合了他轉世再來廣度眾生的誓願。
自從在「玉皇宮」受「瑤池金母」開了天眼,十方三世一切佛的指點,盧師尊自己按靈光一算,便能前知五百世、後知五百世。並且,三藏十二部、道藏三十六部、五經四書,已是全部通曉。修道學佛、法法圓通,達致「明心見性」的境界,並發大菩提心,信願並重、解行合一。所以,問事神算皆準確無誤、分毫不差,亦如是故。盧師尊透過為眾生摸頂、加持,也能替人們解除痛苦的種種災厄:
「簡單的說:我的手,放出了本尊的無量光芒,這光芒清除了眾弟子的身、口、意的障礙,讓眾弟子的污垢,一下子轉為清淨。(除非業障深重者,例如殺生業,否則均能夠得到痊癒。)人問:『為什麼你能?』我答:『因為我發了廣大菩提心,我是真正的蓮花童子,真正的蓮生活佛,此次來人間,救度眾生,是大誓願』。」
《南山怪談》內裡敘述「問事」的故事中,很多都具有警世的含義,教人明白世間的虛幻(萬般帶不去),因緣果報的真實 (唯有業隨身)。盧師尊總寄望眾生,能在紙醉金迷的紅塵中醒覺,不再執於「十八界」的迷戀,而知學佛修行是唯一的解脫之途。例如在<人倫大悲劇>和<請不要再釣魚了>篇章中,就是告訴人們因果的不可思議。<遇到考驗者>的內容,是教人知道財色名利的禍害。<除邪惡的歹徒>篇幅裡,便是宣說「暗室欺心,神目如電」的道理。書上尚有談到 盧師尊在靈異法界的經歷故事,主要都是引領讀者了解事物相互依存的關聯,領悟佛法中緣起性空的法則,也有提及無常變化中善惡報應的因果關係,呈現出佛法的世界觀,留待讀者仔細的觀察入微。
這部書的主題雖說是「問事述異」,其實也並不是一本突顯「神通」的文集,盧師尊只是透過書中故事,來讓世人認清世間的種種虛幻,一切全為了眾生之故。所以,期許讀者能深切體會書中文意,並有所領會:
「寒暑潛催歲月流。利江堆裡莫尋求。終須白骨埋青塚。難把黃金買黑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