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 期將為大家介紹的三冊文集導讀,均出版於 2011 年,分別是第 221 冊《與開悟共舞》屬於 盧師尊「重讀五燈會元」系列的第十一部著作。第 220 冊《當代法王答疑惑》,與第 222 冊《逆風而行》,則同屬於「般若哲思」系列的作品。
我們學佛讀經,縱觀佛經典的內容,幾乎多數都是 Q&A 的問答集結。有佛陀與眾弟子、佛陀與大菩薩、佛陀與天人鬼神間的問與答…。可見在成佛之前,想要成就佛果,所有法界眾生都必須跨越一個又一個生命的障礙與疑惑,希望正偏知的如來,能夠賜予我們智慧的灌頂。《當代法王答疑惑》就是一本 盧師尊為眾生釋疑的工具書。只有真正的佛與大善知識,才能真正為眾生解惑釋疑、指引成佛之路。而 盧師尊正是一位真正「明心」,見證「佛性」的大善知識:「此書雖大眾化,但問的人,具有『上師』的資格,是博學多聞,問者的問題更是深入而且尖刻,如果不是真的大善知識,是無法回答的。而我以:『無瞋無怨。悲心大發。分析正理。取證經藏。自證自知。』來回覆諸位上人的質之,相信圓滿的回覆疑惑,能獲得讀者的共鳴。」
而 盧師尊第 221 冊《與開悟共舞》,已是「重讀五燈會元」系列著作第十一部。當今娑婆世界,還能夠如 盧師尊,以大量禪宗公案,來點撥眾生、啟發佛性的靈性導師,實是舉世難逢了。正如書中〈唱一首情歌給誰聽?〉篇章所言:
義隆禪師說:「好像是一首歌曲,才能夠堪為聽聞,但又被風一吹,變了調似的。」(我個人很欣賞義隆禪師的這一句話,我聽了很舒服,有法味。)
我唱情歌。寫《月河的流水》。(情書)彷彿都是有「意有所指」的,是因為情歌,是因為像情書,才能聽,才能看,如果不這樣唱,不這樣寫,誰能聽?誰能看?但是,我是有深意的,方便原來不是虛施的。
在第 222 冊《逆風而行》書冊中,盧師尊自栩為天生的叛逆者,因為他的出生,即自帶異相。一生為法忘軀的經歷,更充滿與環境、社會、國家抗衡,甚至與法界魔王相抗衡的成佛之路,更是充滿想要掙脫命運枷鎖的無盡叛逆。正如 盧師尊在〈逆風也即是順風〉篇章中所言:
人問:「盧師尊對一生逆風,有何感懷?」我答:「逆風也即是順風。」「何以故?」我答:「更堅強耳!」人問:「什麼是逆風?什麼是順風?」我答:「順逆本何有哉!」來人不明白,愣然。我說:「這是第一義諦,明心見性的人,必然知道,其他的人不知。如果你能明白,順逆本何有哉,你已經開悟明心了。」

第 220 冊《當代法王答疑惑》,是盧師尊又一部「般若哲思」系列的著作,此書出版的因由,是自從第 216 冊《當代法王答客問》出版後,讀者紛紛來信提出新的疑惑,盧師尊便將這些疑問整合一下、並加以解釋,於是,這本文集便應運而生了:
「我願意於其所質,逐條逐項一一剖析,次第分明,義理了然,至於微細之地歩,書中更多精闢的陳述,將利益『未來佛』也!願諸讀者,不厭其煩的發問。我將以『無上之答』答之。請對本書,閱之再三,必有證悟。」
這部文集裡,師尊回應讀者提問的答案與見解,其實也是與現代生活息息相關。例如:電腦遊戲裡的殺人,也算「殺生」嗎?同性戀是否屬於邪淫?檢舉違規會結惡緣嗎?改名字能否改運?「鬼月」是否真有抓交替?不吃藥才能消除業障?...等等問題。並且,也有不少佛弟子在修行上感到困惑的發問:涅槃後去了何處?靈魂與幻身是一樣的嗎?地獄究竟在何處?佛像一定要開光嗎?如何知道往生淨土了?燒金紙、紙房子、紙車會有作用嗎?又,該如何分辨信仰的正與邪?是魔還是佛...等。
如上的種種問題,只是書中的部份篇幅,尚有更深入佛法義理的問題與解答,例如讀者提問「盧師尊的書中矛盾」,也有一一解說。在<為何會有替代>與<是誰說「沒有替代」的?>兩篇章節裡,盧師尊以法理闡釋所謂「矛盾」之處,解讀了「第一義諦」的真義,展現出佛法無垠的浩瀚,眾生實不可僅以世俗角度視之。亦如是故,經典上常有「世俗諦」與「勝義諦」(第一義諦) 二者對比的教示,正如龍樹菩薩在《中論•觀四諦品》說:「若人不能知,分別於二諦;則於深佛法,不知真實義。」這兩篇的題目看似矛盾,但其實只是佛法深淺的層次,兩者之間是不相抵觸,當中有著「空」與「有」相互依存的核心概念。
在這個「替代」的問題之中,含藏著「信為道元功德母」無形的佛教入門要義。「信」能長養一切諸善根,雖常被放在一個處於學佛階段比較基礎的、入門級別的位置,但在修行的過程中,卻能不斷淨化修行者的心性,而貫徹整體的修行,倘若由此而悟入,便能理解 盧師尊在書上提到,紫凝普聞寺的智勤禪師與僧人的回答之含義:
「僧人問:『如何是空手把鋤頭?』智勤禪師答:『但恁麼諦信。』僧人問:『如何是歩行騎水牛?』智勤禪師答:『汝自何來』?」
這本文集內裡,還有許多讀者的精彩提問,盧師尊也回應以精闢的解答,對於學佛者在入世間、出世間的思維,有著很大的助益,又在這一問一答之間,帶領眾生了解修行的正確態度,譬如:盧師尊談論出家還俗的說法,以及開悟者究竟有沒有貪瞋痴的習氣困擾?乃至佛弟子的禁戒,正命的行者宜避免不正當的事業...等等,令人開拓視野、增長智慧之餘,也促使人們省思,在這幻夢般的人生裡,理應如何繼續進行:
「人為了追求俗樂,追逐美夢,一直在善惡之中變化,無法自拔。走入世之路,輪迴而已!走出世之路,斷煩惱,得往生。我們何不利用這短短的一生,努力修善,努力修行,努力出這苦輪。若不如此,更待何時?」

盧 師尊第 221 冊文集《與開悟共舞》,亦是「重讀五燈會元」系列的第十一部作品,延續了以往的寫作風格,依然是引領讀者參禪悟理,導入佛法的義理當中。然而,這次 盧師尊引述「禪門公案」具體範例的同時,附帶了許多的「特别提示」,是他教化弟子的婆子心切,也是仁者慈憫眾生的表現:
「我寫『真佛禪法』,重讀《五燈會元》已寫到十一本了。我寫書已達二百二十一冊。這本書的書名是『與開悟共舞』,表示『契入』的意思。二合一、一合二。二合一,是唯識意。一合二,是中觀意。OOO,是開悟意。」
在這本書上 盧師尊提到,人們發菩提心濟貧救困做公益,是大乘資糧道菩薩 (此菩薩是聚集天上的資糧及地上的福報,可以說是初機的佛教);人們舉辦同修會、共修唸佛,是大乘加行道菩薩;而在修行資糧道菩薩及加行道菩薩以後,就是大乘見道的菩薩 (所謂見道,也就是開悟明心者,開悟明心的人,就明白了,一切唯心造,諸法無生之理,到了如此的境界,稱為見道的菩薩。) 而盧師尊寫『五燈會元』的文章,正是教人見『無生』之道,亦藉此道出,為何不能把「第一義諦」的玄旨隨便說出來的原因:
「二0一一年一月一日,我在臺灣雷藏寺登法座說法,講《六祖壇經》。提到『一智』就是『無生』,無生就是見道之契理也。不能再說下去了,因為再說下去,就人人開悟了。未達此理之人,不明白開悟,便會毀謗,所以不能說。我若說下去,資糧道的菩薩、加行道的菩薩,也會罵我胡說八道。他們因此造了無根毀謗,一切功行就全報銷了。所以,不能說。不能說就是不能說。」
《與開悟共舞》一書,談及的公案內容已是直入佛法的深奧旨趣,盧師尊的「特別提示」也是鞭辟入裡,仿如霧裡的一盞明燈,讓人們知曉禪宗「看話禪」的玄妙處:不斷的參究、觀察自身的內心與念頭,由此而領會佛法的核心教義。其中也教人不執文字的表象(離文字相),乃至不限於派系的名諱,並使領會者與書冊主題一樣,與開悟開舞:
「我答:『空性即無自性。』『不審』就是『無自性』。恆在─立因果。不審─無自性。這是盧師尊的見地。此乃是甚深甚深微細微細的中觀見地。」
「我盧師尊提示:我實實在在的告訴聖弟子,修學佛法,派別真的很多,但,重要的仍然要『見道』,開悟明心最重要。『止觀雙運』也是一個方法,不要錯謬才好。」
「盧師尊提示:不管你知因果,不知因果,或自認沒有因果,其實全活在因果之中。我說,你認為這器世界實有,則實生實受;你認為器世界是無生,則幻生幻受,如此而已。不知聖弟子能體會否?」
文集裡尚有記述其他禪師精彩互動的典故,誠邀大眾一起來專注一心參悟,因為,若讀者能深深領悟其中意,「開悟」,就只在那一瞬間:
「有僧人問道齊禪師:『如何是佛?』道齊禪師答:『你是誰啊?』僧人問:『荊棘林中無出路,請師方便為我開?』道齊禪師答:『你要去那裡?』老天爺!這句『你要去那裡?』破天下萬世之謎也!」

第222冊文集《逆風而行》,是 盧師尊認為書名取得很好的一本書冊,因為很像一本「勵志的書」,勉勵自己之餘,也勉勵著讀者,彼此「勵志」一番。盧師尊常言道:他在世間成就佛道的過程,全是「毀謗」、「考驗」、「挫折」、「打擊」、「侮辱」、「魔考」,成就了他的修行。就是這樣的「逆風而行」,使 盧師尊精進不懈、到達彼岸:
「這一生當中,四十年的行者生涯,全是『逆風而行』,但我不以為苦,以堅韌的意志力去面對一切,面對久了,也就漸漸的釋然了,因為這裡畢竟是人間。」
文集是講述 盧師尊這一生不平凡背後的故事,從出生的那天開始,便註定是一個「叛逆」的人:盧師尊是早產兒,懷胎不到九個月便出生了,出生時白紗(天衣)包身,註定了「奇蹟」,註定了「叛逆」。當中並引述中國的老子,在母胎中共住了九十個年頭的事蹟,一出生就九十歲了,即是說,老子一出生便老,十足的「叛逆」;和耶穌是聖靈藉神聖清淨的瑪麗亞出生,瑪麗亞未婚,是聖胎。以上的皆與 盧師尊一樣是註定了「傳奇」,彼此都是「逆風而行」的人,是上天所註定的。
書冊敘述 盧師尊從少就是在「逆風」中成長的小孩,由此鍛鍊出勇健的毅力,再加上前世「蓮花童子」的修行力,兼具足忍辱力,逐漸在世間成就了「心性仁慈」及「智慧超群」的內涵。二十六歲的那年,盧師尊在台中玉皇宮被「瑤池金母」開了「天眼」,親見二十八天、十六大地獄、摩訶雙蓮池淨土,和蓮花童子的真身,從那一天開始,便走到宗教的圈圈裡:
「瑤池金母說:『你有天命,要度眾生,我找你很久了!』我說:『我不會。』瑤池金母說:『日後即知。』瑤池金母問:『你願意好好的學習嗎?』我說: 『我願意』。」
我們可以在書上看到,盧師尊所皈依正信佛教的傳承法脈之廣,令人眼界大開,譬如在顯教的皈依,便有:印順道師─李炳南居士引介,樂果法師─趙基居士引介,道安法師─王一之居士引介。密教皈依是:了鳴和尚 (紅教),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白教),薩迦證空上師 (花教),吐登達吉上師 (黃教)。當然 盧師尊皈依的不止這些師父,戒師父是慧三法師、賢頓法師、覺光法師,在南投碧山巖寺「如學禪師」處,是受菩薩戒的戒子之一,而剃度師是─果賢法師。
《逆風而行》的內容,也提及到 盧師尊在年青時,備受佛教界諸山長老的批評,認為他是附佛外道、被魔挾持、或著魔狀況下的修行者,但事實上當時的 盧師尊卻是精研經續,通達甚深的中觀見,並且尚有真正傳承的上師來指導...。而在<逃之夭夭>的六篇章節裡面,寫出 盧師尊在修行中每每受「女難」之考驗,其中白空行母為他現身教導的說法,也很值得讀者去用心領會:
「今後教化眾生,要以戒律為重。一切行止要具威儀,乃至極微小的細節均要留意,只要莊重,依止戒律,就會減少這些事發生。」
這文集內裡,盧師尊為他六年隱居閉關的日子,作出了詳細交待的解讀,也有寫出對佛法正理的闡述,誠願讀者能一一細看,領略其中的佛法要義、同霑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