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1日,聖尊蓮生活佛 主持「瑤池金母護摩法會」暨《大佛頂首楞嚴經》第 054 講

 

〈卷第三〉

阿難。譬如有人,以舌舐吻,熟舐令勞。其人若病,則有苦味。無病之人,微有甜觸。由甜與苦,顯此舌根,不動之時,淡性常在。兼舌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因甜苦淡二種妄塵,發知居中,吸此塵象,名知味性。此知味性,離彼甜苦及淡二塵,畢竟無體。如是阿難。當知如是嘗苦淡知,非甜苦來,非因淡有,又非根出,不於空生。何以故。若甜苦來,淡則知滅,云何知淡。若從淡出,甜即知亡,復云何知甜苦二相。若從舌生,必無甜淡及與苦塵。斯知味根,本無自性。若於空出,虛空自味,非汝口知。又空自知,何關汝入。是故當知,舌入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這釋迦牟尼佛又比喻啦,祂這個比喻我不能講說不喜歡,因為畢竟是釋迦牟摩尼佛講的,只是我覺得祂這個比喻啊,真的是有夠淡。什麼叫淡呢?淡就是沒有味道。

 

舌根味性 離甜苦淡二塵證無體

「阿難。譬如有人,以舌舐吻」用舌頭吻自己的嘴。「熟舐令勞。」舔到這個舌頭都很勞。「其人若病,則有苦味。」這個人如果有病,舔出來的味道是苦的,沒有病的人稍微有一點甜。「由甜與苦,顯此舌根,不動之時,淡性常在。」你舌頭如果不舔不動,你根本好像沒有舌頭一樣,平淡無味。「兼舌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也是妙明真心,佛性之一啊。因為「甜苦淡二種妄塵,發知居中,吸此塵象,名知味性。」也是有味道,這個舌頭是有味覺。「此知味性,離彼甜苦及淡二塵,畢竟無體。」舌頭本身是沒有甜、沒有淡、沒有苦的,這叫無體。

 

舌根虛妄 酸甜苦辣非舌根所出

「如是阿難。當知如是嘗苦淡知,」由這裡你就可以知道,不管你吃苦、吃淡不是從甜跟苦來。「非因淡有,又非根出,」可以這樣子講這個甜跟淡跟舌頭沒有什麼關係,不是從舌頭出來甜跟淡,不是從舌頭出來。好像我們吃糖,它就甜;吃鹽,它就鹹。酸甜苦辣並不是從舌頭出來的,事實上不是從舌頭出來的,也不是從空中來的,所以舌頭本來就沒有什麼自性,它的意思是這樣子講。

所以不管你吃甜的,就不知道苦的;你吃甜的就不知道鹹的;吃鹹的就不知道甜的;吃辣的你就不知道苦的。那你吃到苦瓜,你才知道苦;沒有吃苦瓜,你也不知道苦。所有這些酸甜苦辣不是從舌頭出生的,也不是從虛空來的,舌頭本身沒有自性,所以舌頭本身也是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它這整篇的意思就是這樣子。

 

法王以笑話禪意 妙喻覺受虛妄

      如果我比喻,我不會比喻這個,我講一個笑話,以前一對情侶他們約好:「我們兩個人出門,開車出門遇到紅燈就 kiss 一下。」情侶是這樣子。後來他們兩個人結婚了,過了一陣子,這個太太跟先生講:「你現在遇到紅燈還會吻我嗎?」先生講:「我現在都是開高速公路。」沒有紅燈。現在遇到紅燈還會吻你嗎?不太可能。

 

舌不僅嚐苦甜

觸覺也會產生覺受的變化

以下的這個,12 歲以下的不要聽。你知道一種舌吻嗎?舌頭碰舌頭,你接吻的時候,你嘴巴是碰嘴巴對不對?這裡談到舌頭,你舌頭跟對方的舌頭,兩個人舌吻,有沒有味道?我們當中很多人都有經驗了,不是只有 盧師尊有經驗 (笑)。我告訴你啊,我現在是出家人啦,我沒有出家以前〜(笑),對不對,那是必然性啊。

不管你現在做什麼,你以前也不是做這個的,你們以為現在喔,我已經出家了,我是出家了,你還沒有出家以前,你是在家人啊,你也是在家的。所以講實在話,這個吻是有差別的,有差別性,在妙明真心跟佛性是沒有差別性的。你跟這個小姐吻了以後你覺得非常好,第二次等到你結婚了以後,也不一樣了,那味道就走樣了。沒有結婚以前或者初吻,或者一段時間,你會感覺到味道非常好,經過長時間以後味道就變成淡了。

 

外在物質也會使味覺感受產生差異

事實上味道是變來變去,它本身有變化。我看過一本書啊,西藏人他們沒見過海,在藏區,他們沒有看到海,都是淡水湖。他們以前吃肉是沒有鹽的,吃羊也沒有鹽,吃牛他也沒有鹽,不管羊肉什麼肉都沒有鹽,你說那個味道好嗎?不好。他們只懂得吃肉。

有一天他們騎著馬,從馬上掉下一塊肉,掉到地上然後撿起那一塊肉拿去烤。吃了味道不一樣,原來那裡有他們山上有一種叫做岩鹽,岩石裡面含有鹽的結晶在裡面,他那塊肉是碰到了岩鹽,所以他吃起來變得有味道,吃了很有精神。以前是淡的,舌頭嘗了都是淡的。

後來他們去找,原來還有鹽湖,那個湖的水是有鹽份的,那個湖就發了。靠著羊,靠著馬去載那些鹽去賣,所以那時候販鹽是非常好的一種生意。在高山的地方,除了岩鹽以外,還有鹽湖,有鹽的湖,那是我看一本書裡面,他們懂得吃鹽是從那裡開始的,那個有味道跟沒有味道是差非常遠的。

 

嗅覺 新奇感也會起愛惡的差別

我這裡比喻有味道的吻跟沒有味道的吻是差很遠的,還有你吻到的對方,那個女生是有口臭的,那是差的非常遠。不管她長得再怎麼漂亮,吻了她,她是有口臭的,但她不知道自己有口臭,你又不好意思講說妳有口臭,那是自己要有自覺啊,自己要有覺性。

其實「吻」喔,增加那種感情是很濃的,而且真的那種體會啊,是不一樣的,舌頭跟舌頭碰在一起,如果是好的吻,覺得非常甜的吻,那是令人嚮往。吻了沒有味道的,那是吻的太久了,已經吻了好幾年,再吻就沒有味道。同樣一個人,你也會有味道、沒有味道,再加上有口臭的,想吻都不敢吻,她再怎麼漂亮,你也避之三舍,這個師尊是很有經驗(笑),我相信大家都有經驗,不是只有我。

 

 

笑憶當年的兩小無猜

所以釋迦牟尼佛比喻的事情,我們用現在的方法去比喻。我年輕的時候哪裡懂?像我 5 歲談戀愛,那裡懂?哪裡敢啊?我跟那個林燕玉 (音譯),她坐我旁邊,牽個手都有點怕。後來終於牽手牽手,以後就不怕了,兩個人牽著手到了幼稚園,下課了又牽著手就回家。有同學就問啦:「你們是兄妹嗎?」我們兩個回答說「是」,其實不是啊,但是只好講自己是兄妹。其實不是,那是初戀。

然後她問我:「你知道孩子是怎麼出生的嗎?」我說我不知道耶,我五歲的時候,不知道孩子是怎麼出生。然後我跟林燕玉講,我說:「不知道耶,可是我聽說牽手就會有小孩。」,林燕玉就問我:「那我們牽手那麼久,將來有小孩怎麼辦喔?」我跟她講沒關係,我們三個一起讀幼稚園 (笑)。

因為昨天從西雅圖雷藏寺說完法出來,大家追著我說:「師尊啊,你幼稚園還有什麼消息?」,我 5 歲她也 5 歲,那是我的初戀,幼稚園的春天。我寫 308 冊,憶起當年的情,我會把它寫得很清楚,我們怎麼樣兩個人坐在一起,到最後椅子本來很遠的,後來兩個椅子就並排,到最後就靠在一起,到後來就牽手,就差沒有吻。我沒有吻她,五歲哪裡懂得什麼吻啊,都不懂啊,以後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很好玩。那個也算初戀嗎?

 

稚嫩的心已為人生聚散悸動

不過那時候他爸爸的公司啊,就遷到台北去了,全家都搬到台北,她媽媽寫了一封信給老師,她說林燕玉不能到幼稚園上課了。但是林燕玉也哭了,哭了好幾天喔。那時候我望著旁邊坐椅是空的,心裡也是難過很長的一段時間。老師跟我講林燕玉哭了,我知道她為什麼哭,我也哭了,我知道我為什麼哭,這就是初戀嗎 (笑)?

「偶然我是一片雲,偶然飄到你的心,偶然就消失不見了,一切都是偶然。」其實人生很多這種現象。她跟我在一起差不多有一個學期的時間,那時候我是春天,喝水都是甜的,草也是綠的,心也是開的,一切都非常完美的,後來也消失了沒有。他們搬到台北以後,我有時候也很衝動,想到台北去找她,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五歲的小孩子身上又沒有錢,如何到台北去找她?找到又怎麼樣?

 

天性至情 從高雄到屏東騎車訪師

我年輕的時候做事情都是非常的瘋狂,都是很 Crazy。像我追我自己的那個師範學校畢業的女老師,她是輔導老師,不是真正的導師,另外有導師姓曾,輔導老師姓張。她是師範學校派來大同國小,學習當老師的,分派到我們那一班。

我也是瘋狂,我那時候小學六年級,我騎著腳踏車,從高雄出發,經過鳳山到後庄,到九曲堂、到六塊厝、到屏東,騎腳踏車到屏東騎一整天。然後去敲女老師的門,他們正在吃年夜飯,我這個不速之客一敲門,他們看到我也很高興啦,也請我吃年夜飯,我也睡了一覺。

回程的時候,把腳踏車寄火車,人上了火車回高雄,那是一個很瘋狂的事情。經過下淡水溪欸,那時候下淡水溪旁邊還有鐵軌火車在跑,現在已經沒有了,聽說現在沒有了。你們這裡有屏東的人嗎?家住屏東的?有啊!屏東勝利里你知道嗎?你幾歲啦?71 比我還小啦,我已經 81 了,你差我 10 歲。我差我那個老師 10 歲,那個老師現在已經差不多 90 歲了,她姓張,張由貴。後來聽說她教的學生都很好,非常好的,她住在東山寺,屏東東山寺你知道嗎?屏東東山寺旁邊而已啊,那時候是一排日本宿舍,他們睡的是榻榻米。有夠瘋狂啦,還有很多瘋狂的事情還沒有講給你們聽,初中的、高中的、大學的。

 

憶大學時期的青春往日

我大學的時候,在測量連的時候,師母就出現了。我們三個同學啊,盧勝彥、傅思黔、徐耀堂,三個在測量連的同學,我的女朋友叫劉美雲,劉美雲去招集兩個她的同學,一個就是梁巧明,一個就是盧麗香。我的對象是劉美雲,徐耀堂追盧麗香,傅思黔追梁巧明。三個男的三個女的,一起去蝙蝠洞去玩,陰差陽錯到最後啊,他們兩個都沒有追上,倒是我跟盧麗香在一起,就是命運啊。

當初盧麗香(師母)要嫁給我的時候,劉美雲還勸她,你不要嫁給盧勝彥啦,你知道嗎?盧勝彥只能夠做朋友不能夠做丈夫的,妳要嫁給他,他不能做丈夫的。交朋友很好,做丈夫不行,這是劉美雲給我的評語。我做丈夫不行嗎(笑)?不管行不行啦,總之有文憑啊。

 

 

舌根變化而虛妄

佛性與妙明真心才是永遠的

我告訴你喔,舌頭是虛妄的,這個舌頭啊,你剛剛有女朋友的時候,你吻她的味道是不一樣的;到了朋友熟的時候,你吻她的味道又不同了;然後再來你們結婚了,那個吻的味道又不一樣了。是不是不一樣?你們自己知道,同一個人剛開始吻的時候,味道是多麼的甜,等到吻過一陣子以後,她味道變成中甜。等到你結婚了,再吻就變成淡甜。到了結婚很久了,就變成淡。所以舌頭是會變化的,是虛妄的,不是永遠的,佛性跟妙明真心才是永遠的。

 

由甜至淡 人性是喜新厭舊

舌頭是會變的,對不對?不結婚,吻久了,一樣也是淡啦。你說不結婚是有智慧?告訴你,不結婚你們相處久了也是淡,這就是人性。人性本來它就是喜新厭舊,當初的時候,你結婚的時候覺得非常好對不對?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就變淡了。就像吃甘蔗一樣啊,你剛剛吃甘蔗的時候,甘蔗是甜的咬到最後就變成沒有,怎麼辦?所以這個味覺啊,這個味覺是會變的。

我曾經也有一個朋友。我帶她去八卦山,彰化的八卦山。我在八卦山吻了她,她對我很好,每一次碰到我,她就是抱著我要吻。但是我就這樣 (轉頭),因為我發覺她有口臭,口臭的味道很重,她跟你講話我都要閃了,跟她講你有口臭又講不出口,我害怕傷了她不跟她講,她又一直找你,你怎麼辦啦?逃之夭夭。雖然人長的不錯喔,可是有口臭。

 

良好衛生習慣

是維持人際關係的禮貌

其實應該要講,叫她自己去找牙科去洗牙,把所有蛀牙全部拿掉,發臭的地方,原因找出來,是肺那裡發出來的?還是從舌頭?還是從你的口水發出來的呢?一定要找出原因,然後把它的味道拿掉,不然跟她在一起很痛苦啊。像我每次吃完東西以後,馬上趕快把牙齒趕快清掉,把那個牙垢要清的乾淨。不是因為要接吻才這樣子做啊,那是一種衛生啊,也是一種禮貌嘛,對不對?是一種禮貌,跟人家講話,人家聞不到你嘴巴的味道,

所以這一點是很重要的。跟大家講,自己本身如果有口臭的話,想辦法到底是從體內發出來的?還是你嘴巴發出來的?還是從哪裡出來的?從牙齒出來的嗎?是從牙齦出來的嗎?是因為你嘴巴爛了嗎?還是你的胃腸不好,那個氣跑出來?一定要找出原因。

 

舌根虛妄 本非因緣 非自然性

我就認為是這樣子很重要的?所以舌頭是很重要,當然是釋迦牟尼佛講舌頭是虛妄的,我也講過它是無常變化,不是永遠是這樣子的味道。它的味道不是從舌頭出生的,是另外你有本身的味覺;也不是從虛空出生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好,今天就講到這裡。嗡嘛呢唄咪吽。

 

 

贊助真佛報
前往贊助真佛報前往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