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6日 聖尊蓮生活佛 主持「瑤池金母本尊法同修」暨《大佛頂首楞嚴經》第 055 講

 

〈卷第三〉

「阿難。譬如有人,以一冷手。觸於熱手。若冷勢多,熱者從冷。若熱功勝,冷者成熱。如是以此合覺之觸,顯於離知。涉勢若成,因於勞觸。兼身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因於離合二種妄塵,發覺居中,吸此塵象。名知覺性。此知覺體,離彼離合違順二塵,畢竟無體。如是阿難。當知是覺,非離合來,非違順有,不於根出,又非空生。何以故?若合時來,離當已滅,雲何覺離。違順二相,亦復如是。若從根出,必無離合違順四相。則汝身知,元無自性。必於空出,空自知覺,何關汝入。是故當知身入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眼耳鼻舌身意全是虛妄

這個《楞嚴經》啊,我們講到《楞嚴經》,釋迦牟尼佛講《楞嚴經》,其實一句話,祂講「眼、耳、鼻、舌、身、意」。今天是講到「身」,彩雷的話就講到「意」。那麼,其實一句話就可以解決,這眼、耳、鼻、舌、身、意全部都是虛妄的。虛就是空的,妄就是妄念所產生出來的。眼、耳、鼻、舌、身、意,全部都是空的,也是妄念所產生出來的。

 

身體的知覺性 皆無自性

我們先慢點讀它的經文,因為釋迦牟尼佛講的經文是非常嘮叨的,就是老太婆的裹腳布又臭又長。祂要講得很清楚,讓大家知道。我們這裡講得很簡單,師尊講得很簡單。這個身體有知覺性,像眼睛它有見性;耳朵有聞性;鼻子有嗅性;舌頭有味性,知道這個滋味;身體有知覺性,都不是自性,全無自性。

 

自性即是佛性 亦是妙明真心

什麼叫「自性」?譬如我每一次在做護摩,我會把孔雀羽在上面寫幾個字,然後掃一下。第一次掃就是「清淨」,第二次掃「自性清淨」,第三次掃「一切自性清淨」。什麼是自性?其實自性就是佛性,也就是妙明真心。做護摩,師尊在寫的字:清淨、自性清淨、一切自性清淨,所以掃三下。也就是表示佛性清淨。佛性,自己的佛性,眾生的佛性,三種全部清淨,這個意思。

 

 

 

知覺性不是佛性

釋迦牟尼佛講《楞嚴經》,主要祂是講佛性、妙明真心,它是無生無死,它是不可說的。祂現在講到身體,它只是有「知覺性」,但知覺性也不是佛性,也不是妙明真心,重點在這裡。

所以,釋迦牟尼佛又做比喻:「阿難,譬如有人,以一冷手,觸於熱手。若冷勢多,熱者從冷。若熱功勝,冷者成熱。如是以此合覺之觸,顯於離知。涉勢若成,因於勞觸。兼身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因於離合二種妄塵,發覺居中,吸此塵象,名知覺性。此知覺體,離彼離合違順二塵,畢竟無體。如是阿難,當知是覺,非離合來,非違順有,不於根出,又非空生。何以故?若合時來,離當已滅,雲何覺離?違順二相,亦復如是。若從根出,必無離合違順四相,則汝身知,元無自性,必於空出。空自知覺,何關汝入?是故當知,身入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牽你的手 走咱的路

這一段很好解釋,釋迦牟尼佛用比喻。這次星期六有小朋友回來,剛剛我走出來,小朋友就牽我的手。另外,我這一隻手牽一個小朋友的手,另一隻手牽一個大女生的手。什麼是大女生?就是她現在讀哪個學校?「多倫多」的大學,在讀多倫多的大學。妳在修碩士是嗎?哦!你是修博士。天啊!那我不敢問妳幾歲 (笑)。好好,請坐。她小時候我牽過她的手。她小的時候來這裡,我牽過你的手。

(師尊唱:)「牽你的手,淋著小雨,牽你的手,不驚艱苦,牽你的手,走咱的路。牽阮的手,淋著小雨,牽阮的手,跟你腳步。牽你的手,走咱的路,牽你的手,不驚艱苦。雖然路途,有風有雨,我也甘願,受盡苦楚。希望跟你,白頭偕老,牽你的手,走咱的路。」(鼓掌)

 

兩手相觸 冷熱即知 是知覺性

不是我唱的,是釋迦牟尼佛講的。釋迦牟尼佛怎麼講呢?假如有一個人,有一隻冷的手,去牽人家熱的手,就感覺到冷,表示你冷很強,你的冷比較強,熱的比較弱。如果你牽他的手,感覺到很熱,就是你冷的手比較弱,熱的手比較強。祂就是這樣子比喻,那就是知覺性!但是,這個不是佛性,因為知覺性是很短暫的。

像我幼稚園的時候,牽那個「林燕玉」的手。有牽手的時候覺得哇!好親喔!沒有牽手的時候,就覺得很空。牽手也有冷熱感,你一牽手就感覺到對方的手是熱的,或者是冷的?如果是熱的,那表示你的冷比較弱;如果是冷的,表示你的手是熱的,勝過這個冷的。釋迦牟尼佛講的,不是我講的,牽手是祂講的。那我走出來,小孩子牽手,事實上就有知覺性。

 

漂亮的實習老師

以前我讀書的時候成績不好,常常被老師打。他是用藤條打,藤條打很痛的。打手心,打手背更痛,打手背比打手心還痛,那就是知覺性啊!打了會痛就是知覺性!翻過來,手背打了更痛,也是知覺性!

我們那時候是打罵教育,現在不能打。那時候姓「曾」的老師就打我們,還要趴著打屁股,用棍子打。我知道要被打,就先塞破布,砰砰砰砰砰,他覺得聲音怪怪的,就從我褲子裡面拉出很多破布。那個姓曾的老師很會打人。

有一天,他在打的時候,教務主任帶著一個師範學校畢業的實習老師到我們教室,看到曾老師在打。然後,他一看到教務主任跟實習老師來,他就叫我們回去,不打。這個實習老師的名字,我把它寫成「由貴」,由貴老師,屏東人,住在「勝利里」。這由貴老師長得怎麼樣子?天啊!就像我胸前這個扎基拉姆(佛牌)那麼漂亮。她長得很漂亮欸,亭亭玉立,這S型的,穿著學生制服,她是我們的實習老師。

曾老師上課的時候,她站在後面聽。曾老師不在,換她講課。我為什麼會跟這個由貴老師…?我覺得她兩個眼睛像鑽石,她的臉、五官非常的清秀,身材非常的好,你看了心裡就很喜歡這個老師。

而且,她一來,曾老師就很少打我們,他就很少打。那個曾老師,我講他的名字,叫做「曾梅星」,曾梅星老師,我一定要把他講出來 (笑)。他打我是打得很厲害,曾梅星老師。那個實習老師現在可能還在,如果在的話,應該九十幾歲。她多我們也不多,差不多十歲而已,大概九十幾歲了,如果還在。我都八十幾了,她一定是九十幾歲了。

 

由貴老師幫盧師尊補習

其實講她名字也無所謂,她姓張,叫張由貴,我就寫由貴,這個由貴老師真的非常好。有一天她走到我面前,她跟我講:「盧勝彥,我看你的面相……。」我問她:「妳是算命的嗎?竟然看我的面相。」她說:「我看你的面相是很聰明的,但是你的成績為什麼那麼差?你考試都不及格。這樣子,我跟你爸爸講、跟你媽媽講、跟曾老師講,我特別,人家下課回家了,你留在學校裡面半個小時,我教你。」

她要教我欵!哇!高興都來不及,那麼漂亮的女生要教我。她就坐在我的面前,我的課桌這樣子,她坐在我面前,這樣子教我。不然,她就坐在我的左側,椅子搬過來,坐在左側,就一直教我課本上的東西。她真的教我半個小時,我那時候成績變好。她問我:「你長得一臉的聰明相,為什麼你考試都不及格?」我說:「我不專心讀書,心裡不能集中,精神不能集中,腦子裡面老是想東想西。」「你在想什麼?」我那時候在想:我在想妳啊 (笑)!當然不敢這樣子講啊!不過她真的很亮的,很亮的一個女孩子,一個女學生。她是實習老師,她真的教我。

 

 

觸碰產生覺受 是知覺性

你知道嗎?跟釋迦牟尼佛講的是有觸覺,是有知覺性。她椅子靠在我這邊,靠得很近,我的鼻子都嗅到她身上的香味。你說,那時候書還能夠讀得下嗎 (笑)?她幫我翻書的時候,我手剛好去翻書,我的手碰到她的手,喔!這手都麻了!是有知覺性的。

釋迦牟尼佛講了:碰觸的時候,就有知覺性;沒有碰觸的時候,沒有知覺性。所以她教我,一直教到她離開學校。她教了一個學期,我那時候成績變好。她一走以後,我成績就變爛了(笑)。

 

為見老師 瘋狂從高雄騎車至屏東

你知道我那時候多瘋狂!?我在放長假的時候,就是那個過年夜 ——過年的那個晚上,我騎腳踏車從「高雄新興區」,我家住新興區。然後從高雄新興區,騎到「鳳山」,騎到「後庄」,騎到「九曲堂」,騎到「六塊厝」,經過現在的「高屏大橋」,那時候叫「下淡水溪」—— 很長的一條河,然後到了「勝利里」。已經晚上了。

我去敲那個老師家的門。老師出來開門,一看到我:「蛤!盧勝彥,你怎麼來的?」我說:「我騎腳踏車來的。」「騎腳踏車來的!?你不要嚇我,那麼遠的路,你一個小學生,你騎腳踏車到這裡!?」「沒錯啊!我就是騎腳踏車來的。」她說:「進來、進來,趕快進來。」她門住在一個日本宿舍裡面,有榻榻米。大家知道榻榻米嗎?日本宿舍日本人都是睡榻榻米的。

她剛好在吃年夜飯,她的爸爸、媽媽,她的弟弟,還有她,剛好在吃年夜飯,我是不速之客了。一到了,她就請我去坐在他們家裡,她爸爸、媽媽都很歡迎,聽說我騎腳踏車來,從高雄騎過來,喔!非常佩服,怎麼可能!?確實我就騎到了,就為了看她一眼。你看,多瘋狂!

 

情竇初開 吾愛吾師

就因為聞到老師身上的香味、碰到老師的身體、碰到她那個很細、很尖的手。我們老師問我:「你為什麼騎腳踏車,一個人這麼遠的路來看我?」我差點講三個字:「520」啊(笑)!哈哈!我不敢講。我那時候講說:「我要來謝謝你,幫我補習了一個學期。」其實那個時候小學的心靈就是吾愛吾師。吾愛吾師啊!

我比「瓊瑤」還厲害!瓊瑤寫《窗外》,就是寫學生愛上他自己的老師,他們年紀差的很大。我跟我的由貴老師相差也不過十歲而已,十歲年齡相差不大嘛,應該是可以的(笑)。但是不敢講啊!她是老師,我們那時候小學的時候,對老師是非常恭敬的。她是老師;我是學生。我比瓊瑤還要快,我比瓊瑤還要早熟,就有這種事情。

 

大年夜在老師家一起吃團圓飯

你看我做的事情多瘋狂,從高雄騎腳踏車,那個腳踏車還是很破爛的,一直騎、騎、騎,騎到屏東,到勝利里,去敲老師的門,大年夜吃團圓飯。那種感覺,我也不知道老師知不知道我愛她?我真的不曉得她有沒有那種感覺?她或許有感覺;或許沒有感覺。一個小學生為什麼會騎腳踏車從高雄騎到屏東,到勝利里去找到她?她請我在家過了一夜,第二天我們就 say goodbye 了。從此以後,就沒有再見到她。這一段的感情,我會寫在書上 (笑)。我小學生的時候蠻有感情的,我的人生憶起當年的情,就是這樣子的。

 

盧師尊與弟子們有深厚感情

我跟大家都有感情,現在我跟所有真佛宗的弟子都有感情 (鼓掌)。像「真明堂」,我記得好清楚,他們是在垃圾堆裡面欸,周圍都是垃圾欸!就在垃圾堆當中的一個房子裡面建立一個堂。垃圾堆的真明堂,是不是?(答:對!)我們都很有感情的。

每一次我在台灣雷藏寺說法,他們穿制服,真明堂的絕對穿制服,每一個都穿制服。我走過去,好像要上法座、下法座,走過去,我都看到他們穿制服,你們有制服吧?(答:有!)你看吧!我看到他們,他們流淚,來的時候來到這裡流淚,我都想流淚欸,真的!我跟弟子之間都很有感情。我這一生啊,過的就是感情的生活。

釋迦牟尼佛講:接觸了就有知覺性,不接觸就沒有知覺性。很簡單啊!我跟真佛宗的弟子都有知覺性,大家都彼此之間都有感情。你說,我走在路上,看到眾生,那個感情不會比真佛宗的弟子還濃。當然,我看眾生也等於是自己一樣,但是真佛宗的弟子那就更進一步了,就不一樣。

 

盧師尊為戰爭罹難者唸佛超度

我看到電視上,「Russia (俄羅斯)」跟「烏克蘭」的戰爭,烏克蘭死那麼多人,我幫他們唸佛、幫他們超渡。看到「以色列」跟「巴勒斯坦」的戰爭,巴勒斯坦也死了那麼多人,我也幫他們超度。我看到「阿富汗」地震,死那麼多人,我幫這些人唸佛,幫這些人超度,這也是情吶!

 

離合違順知覺性 畢竟虛妄無體

所以,釋迦牟尼佛講《楞嚴經》裡面提到:在一起、跟分離,還有順境、違境,有產生的順跟違的二塵的相,另外也有接觸跟分開的相,這就是一種知覺性。其實是沒有自性的,不是佛性,它那個不屬於佛性,畢竟還是虛妄!

這裡面有寫,它不是從空出生的,當然不是從虛空出生。那種感覺不是從虛空出生的,也不是從自己心中所發出來的。你身體本來是沒有什麼感覺,你如果不接觸,也沒有什麼感覺。人跟人不接觸,也沒有什麼感覺。因為接觸了才有感覺。接觸了才會產生感覺,不接觸怎麼產生感覺?

 

 

 

身體有知覺性 卻虛妄無自性

所以,釋迦牟尼佛這樣講:不是從空中生的,也不是從根出來的,是因為有了知覺性。你感覺到熱、感覺到冷,感覺到離開、感覺到在一起,感覺到很順、感覺到不順,就是違啦,這種現象也是一樣的。所以,我們知道身體是沒有自性的,不是從「空」出來。如果空也有知覺性,「何關汝入?」空就會知道你啊!但是,這個跟你是沒有什麼關係的。所以,我們人的身體就是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人身乃四大假合的蟲窟

我常常講,我們人的身體是四大假合:地、水、火、風。「地」就是你的這個肉身跟骨頭,還有五臟這些東西;「水」就是你本身的身體裡面的水分;「火」就是溫度;「風」就是呼吸、就是氣。人就是這四個東西假合起來的,然後加上佛性,本來就是這樣子的。

你怎麼會出生?這個身體怎麼會出生?一念無明它就出生了。其實我常常講:人是蟲。釋迦牟尼佛說:人是什麼東西?就是蟲窟,是蟲啊!奇怪,我說釋迦牟尼佛祂好像有科學知識,祂怎麼知道人是蟲呢?不過,確實人是蟲啊!是圓形的蟲、長條型的蟲,結合在一起。兩條蟲結合在一起,慢慢就變成人。蟲窟怎麼知道呢?因為我們全身都是蟲啊!

 

身體好壞細菌交爭影響健康

我們整個身體裡面很多細菌的,好的細、壞的細菌,一大堆的細菌在你身上。壞的細菌比較強的時候,你就生病了;好的細菌比較強的時候,你身體就健康。每個東西都是細菌,你的頭也有細菌,眼睛也有細菌。有一條童歌是這樣子唱:「你是懶惰蟲,你是懶惰蟲,你的全身都是蟲。你是眼睛蟲,你是肚子蟲,你的全身都是蟲。」我們全身都是蟲,真的是蟲啊!好的細菌多的時候,你身體就健康;不好的細菌多的時候,你就生病了,就是這樣子。我們是蟲啊!

 

人身四大假合 佛陀教觀身不淨

釋迦牟尼佛有科學知識的,2600 多年,祂就知道人是蟲變的耶!祂說人是什麼?蟲窟,蟲的房子,人就是蟲的房子。認真的講,釋迦牟尼佛講的根本就是四大假合。所以,祂講「四念處」裡面的觀身不淨,你的身體是不清淨的,事實也是如此。頭會長頭皮屑,好多的;眼睛有眼屎;鼻子有鼻屎;耳朵有耳屎;嘴巴裡面有痰。這一下子又是尿,一下子又是屎。哎!真的!都是 dirty people (笑),髒人啊!「觀身不淨」,釋迦牟尼佛講身體是不乾淨的,毛細孔排出來的都是髒的。皮膚髒得要命,每天洗澡,它還是髒,何況是不洗澡。

誰跟我講?那個「王洛賓」是真佛宗的弟子,新疆王洛賓。我跟他講說:「聽說維吾爾族人一生只有洗兩次澡。」王洛賓跟我講:「你錯了!他們只有出生的時候,才洗一次澡,以後他們從來不洗澡。」王洛賓講的,不是我講的,我不敢這樣子講。現在一定有洗澡,我不知道現在有沒有洗澡?王洛賓在新加坡的時候跟我講的,他是真佛宗弟子,他有皈依我。他是名歌手,「太陽下山,明早依舊爬上來。」有沒有?有這條歌吧!(有)。

 

知覺性是虛妄 佛性不生不滅

還有,釋迦牟尼佛講手碰手,還有一條歌〈你那好冷的小手〉,有沒有?(有) 你看吧,那就是知覺性。但是你沒有碰到那個手,你就不知道冷熱。你沒有接觸到那個身體,你就不會有離合。那種知覺性不是從空中來的,也不是由自己身體發出來。但是你碰到,你就有知覺性。所以知覺性也是屬於虛妄的,它會產生、會消失。但是,佛性跟妙明真心是無始無終,而且無生無死,佛性、妙明真心是這樣子的。這主要是在講身體也是虛妄。知覺性,你是要碰觸才有知覺性;不碰觸不會有知覺性。

 

嗡嘛呢唄咪吽。

 

 

 

贊助真佛報
前往贊助真佛報前往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