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為大家介紹的三冊文集導讀,均出版於 2012 年,分別是 盧師尊第 229 冊《解脫的玄談》,屬於「道顯密禪」系列的著作。第 230 冊《又一番雨過》則是「散文詩集」的系列著作。第 231 冊《法王的大傳說》,則是屬於「般若哲思」系列的著作。
盧師尊出關後,其寫作的風格,可說均偏向一種生命的回顧之意。畢竟 盧師尊的人生經歷,確實比起常人要精采許多,從平凡走向不凡,從入世往出世前進,從人間到自如的穿梭法界。盧師尊就像是一個發現法界秘密的小孩,回到人間,就迫不及待的想和所有人分享他的偉大發現。只是,夏蟲不可語冰,井底之蛙只能坐井觀天,世俗凡夫如何能明白大成就者所言?甚至指著 盧師尊的鼻子,指其妖言惑眾、走火入魔,何其悲栽。
那還是寫吧。
所以,盧師尊就像是一個修行的公務員,日日寫作、日日修法、天天運動、大吹法螺說法不斷。為何如此?盧師尊說:「因為眾生是健忘的,必須有人不斷的提醒。」因此 盧師尊日日寫作,就是為了提醒眾生;說法不斷,也是為了不斷提醒眾生。
在第 229 冊<白衣佛母飛過湖>的篇章中,白度母對 盧師尊說:
「見聞覺知是生死之因,見聞覺知也是解脫之本。知否?知否?」我說:「世俗人的見聞覺知,便是污染,污染便是業,六道輪迴,生死之因在其中。行者的見聞覺知,則是釋迦佛的法教,因見聞覺知,而返歸自性,所以是解脫之本。」
確實,大成就者眼中的一切,都是妙明真心的顯現。而在凡夫大眾眼中的一切,卻都只是五蘊及六根六塵的識心作用,充滿貪瞋癡,若不懂轉化,終將六道輪轉、無有出期。若沒有西方淨土的蓮花童子下生人間,應化為 盧勝彥密行尊者,芸芸眾生何所依祜。
因而在 231 冊《法王的大傳說》的<蓮花童子有啊嘸?>文中,盧師尊再次清楚論證:
有很多人疑惑的問我:「佛教經典中,有提及蓮花童子的名號嗎?」我說有的:「在《天堂孝經》及《佛說大阿彌陀經》及《觀世音菩薩受戒經》。」當初的蓮花童子的名稱,有的稱「化生童子」,有的稱「寶上童子」及「寶意童子」,其實全是「蓮花童子」的異名。在莫高窟中,均有蓮花童子的造型,有的立於蓮花之上,或現多身,或戲嬉在七寶池中。蓮花童子,信而可徵!

第 229 冊《解脫的玄談》,歸類於「道顯密禪」系列的著作,是盧師尊完成在 2012 年的文集作品,讀者不難發覺到,這書內容的人物、背景,全是來自不同的時間和空間,在普通人看來,確是會有奇怪的感覺。然而,於 盧師尊而言,卻是最尋常不過的事情,因為他一直以來,會在「夢」中遇見許多的大善知識,皆來自不同的時光和背景,甚至於禪定中,亦同樣地見過古往今來的大禪師。而 盧師尊將夢裡及禪定中與之對話的內容,記述在此書本裡,當中談及的道理甚深、禪意濃厚,故此,書冊名為《解脫的玄談》。
事實上,在以往的 盧師尊文集內裡,早有提到 盧師尊這位實修成就者的禪修層次,已能做到「穿梭時空」的神行 (豎窮三界,橫遍十方)。亦可解釋為,盧師尊在深度禪定中,已是達致淨化煩惱、內心平和與智慧覺醒,只要是專注一念,就能進入更深層的狀況,體驗或穿越不同維度的存在、境界和意識狀態。換句話說,這就是佛法中「任運自在」的涵義,譬如在《禪源諸全集都序》裡所說的:
「道即是心,不可將心還修於心;惡亦是心,不可將心還斷於心。不斷不修,任運自在,方名解脫。」
不過,這一次的書冊主題,並不在於彼此見面的緣由,而是對話玄談的法理內容。其中有禪宗的理趣,以及「禪門」與「密宗」的微妙關係,和指出佛法正理在世間度人解脫的重要,乃至是證悟佛性、並得解脫:
「我說:絕對不要浪費這個寶貴的人身,絕對不要浪費時光。不要懶惰。不可漠然。不要執著事物以為永恆...。六道輪迴是大監牢,思維解脫道及菩提道,皈依三寶,皈依上師是解脫的開始。必須懺悔,淨化自己的業,累聚福德,迅速圓滿佛果。要不斷觀修『空性』及『慈悲』,具足能力利益眾生,一直到究竟解脫。要尋覓證悟佛性。全然無有:來、去、生、死、常、斷。」
在本書<(信心銘) 在我心中>的篇章中,盧師尊表明:有一段時日,對於諸上師的行為甚為嫌惡,對諸弘法人員的惡行,甚感失望。對於弟子,不明一乘,卻追求諸多小法,甚覺不屑,甚至看到胡作非為,感到心痛不已。然後,又看到佛法世俗化,例如:但知做善事,不知其他;但知觀光化,不知其他;但知建最大寺院,不知其他;但知一,而不知二。為此,盧師尊亦憂心不已。但觀湖水及大地,卻現出《信心銘》內的語句文字,使 盧師尊看過後,盡皆釋然,讀者若能參透這二段文字,定必獲益匪淺:
湖水現:「卻取一乘,勿惡六塵,六塵不惡,還同正覺。」
大地現:「不二皆同,無不包容,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文集裡還說出了「禪法」和「密教」,事法與理法的相同之處,說明諸法本是殊途同歸:「禪法是由因明察析佛性,證明理趣;密教是由秘密幻化證明理趣。」以及道出在諸相皆是幻化的現象,但為何修行者也要精進力行而為之?原來,這正是:願菩提心與行菩提心的實踐,自利利他、自度度他的大悲表現。誠願讀者能從中體會,並能聞法得悟:
「我已知道:一切諸法,皆悉空寂,無生無滅。生死與涅槃,凡夫及諸佛,同為空華相。」

《又一番雨過》,是 盧師尊「散文詩集」系列裡的作品,內容是通過寫給「呷呷」與「雨雨」這二名虛擬人物,而道出一位開悟成就者對世間的看法。篇幅內運用散文與新詩的優美言詞,藉由大自然中「雨」的平凡存在,造就了一片生機盎然、氣象萬千的景象,用以提示人們生活在俗世裡,總是把世俗的習性認同,而忽略了自然界裡「成住壞空」的道理。這本書就是把佛法的「真理」重新闡述,以此啟迪眾生,相提並論之下,猶如學佛者在「入世間」裡修持佛法,證得「出世間」的成就佛道,展現出平凡裡的不平凡,跟「雨」原出於同樣的道理:
「這本書是我的第二百三十冊,我很想把『它』寫得非常優美,我要像個夢幻的詩人,像一個熱情的年輕人,生命是盛開的花,心中充滿了芬芳、愛,與青春的歡笑。雨不悲慘。雨不憂慮。雨不畏懼。雨不煩惱。」
文集以散文的清新風格,描繪大自然裡四季更替的景緻和變化,告誡眾生歲月不饒人的真實,寓意切莫在短暫的生命裡,只執於追逐那幻存的名聞利養,這樣不但增添累世積聚的業報牽纏,尚錯過「人身難得」的修道機緣,直教令人扼腕:
「西雅圖是四季分明的,有著:牡丹花開時。綠樹遍野時。楓紅黃葉時。冬雪凋零時。有時想想,這也是人的一生的縮影,上天應人,春夏秋冬;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不是嗎?一個人來到世界,一個人離開世界,又留下了什麼真正的價值?」
盧師尊更以開悟者的角度,為「呷呷」和「雨雨」作佛慧的開示,指出生命猶如「烟火」般的片刻璀璨,一剎那的美,一剎那的結束:
「我們在整個生命之中,是非常短暫的,只是地球的旅人,地球的過客;我們不能常住在地球,不能永住在地球。事實上,短暫的生命,只是『小住』。每一個的生命,只是短短百年,扣掉不懂事的少年,垂垂老的老年,你的精華,也不過是短短幾十年。」
書上並引述佛法的理趣,作為應對世間浮於表面的假有現象,另外,還告訴眾生為何要修行的原因,揭示出「身體」其實是「祭壇」,裡面綜合著各種生命的力量。「原生的」、「動物的」、「植物的」、「其他的」,密教行者就是要運用密法的力量,運送所有的生命力,往生清淨的佛國,從而說出密教行持的秘密:
「密教就是這樣子的:『你的細胞活在我的生命力中,你的細胞將會像嫩芽一樣的茁壯,我會將所有的生命提起,一起完成神聖的成就。』我食用牠。牠將成佛。我食它。它將成佛。我若成佛,一切動物、一切植物,全部放光成就了。密教行者:結著那秘密的清淨手印。口中誦著那秘密的清淨咒語。觀想那秘密的生命力。然後,一起成就。」
文集裡頭尚有精闢的法理闡釋,譬如<「無念」的解析>、<玩樂與禪修>等章節,都是使人看後意猶未盡,並教授「相應」的口訣,歡迎讀者一起來領受,這大公無私的秘密:
「你只要身、口、意清淨,就在那個時刻,你心中的窗就會打開,佛會住在你的家中,你的心中,這就是相應。人就會蛻變,是內在身心的蛻變。陽光,是你的衣。空氣,是你的身。水,是心的清淨。你在任何時刻都是春天,有了春天的喜樂。」

所 謂「上下四方謂之宇,古往今來謂之宙」,這是在娑婆人間,對於宇宙時空的極致描述。而在佛家,則以「十方法界」來稱謂無盡的時空,但其實十方法界,也等於是無量的法界之意。人類雖驚訝於宇宙時空的浩瀚,隨著科技的進步,對於無盡宇宙時空的探索,也算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佛家的宇宙觀,卻更加的深刻,甚至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譬如在本書的序文〈蓮花童子寶殿〉中,盧師尊便描述一位弟子,在持誦了「八百萬遍」蓮花童子心咒之後,竟神遊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不僅見到了西方勝景,更見到了盧師尊的莊嚴報身。於是弟子驚訝提問:
「盧師尊!您怎麼在這裡?」
我答:「我本來就在這裡!」
他問:「那人間的盧師尊?」
我答:「那也是我。」
他問:「不明白?」
我答:「千百億化身,你明白嗎?」
「蓮花一介」恍然有所悟。
這一段話所呈現出的時空觀,一般沒有學習佛法的普羅大眾是無法理解的。為什麼唸了「八百萬遍」蓮花童子心咒之後,就能神遊到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 盧師尊明明在娑婆世界,卻又能出現在西方淨土,甚至能有千百億化身?這就和佛法中的時間觀及空間觀大有關聯。人間相對於西方淨土,就是不同的法界空間,以科學的角度來說,就是處在不同的維度。對於真實世界而言,不同空間之間存在的是真實的遙遠距離,例如星球之間,就實際存在以光年計算的距離。然而在佛法上,不同的法界之間,二者之間的距離,卻僅在一念之間。
第 231 冊《法王的大傳說》,其實可以說是第 228 冊《法王的大轉世》的續集之作,因為其中,仍然包含了許多 盧師尊過去世中的前世經歷。例如在〈周穆王見瑤池金母〉中寫道,若干世前,盧師尊曾是一國之君,到了巫山,遇上巫山之神「雲華夫人」。「雲華夫人」正是瑤池金母最喜愛的女兒之一,長相美艷,風華絕代,又清淨無華,聰明賢慧。盧師尊雖未細說,但總之最後竟成了瑤池金母的女婿。
在〈當今執佛法牛耳者是誰〉文中,有真佛弟子蓮讚,因久修無得,便向三寶祈禱賜予感應:「當夜入夢,果然奇蹟出現,蓮讚竟然來到印度大菩提寺金剛座,蓮讚問參加法會的一位大比丘:『佛陀仍住世說法耶?』大比丘答:『非。』蓮讚問:『我想求取住世說法的明師,皈依其座下,求取真正的口訣,今生證得果位。』大比丘答:『住世的尊者,已蒞臨法會!』此時。鐘鼓齊鳴,天女散花,光彩奪目 ,從寺外走入一人。『天啊!是盧師尊!』大比丘說:『他原是舍利弗,未來的華光自在佛,當今的盧勝彥世尊。』蓮讚夢醒。便向盧師尊求懺悔,並求殊勝口訣!」
本書中除提及許多 盧師尊過去轉世的因緣外,也對許多祖師的生平事蹟多有著墨。例如〈阿底峽尊者有否「密行」〉、〈赤松德真王的禍害〉、〈阿底峽事師十二年〉、〈舍利弗的親證〉、〈舍利弗看見釋尊的神通〉、〈宗喀巴穿牆透壁〉等文,都是非親身經歷無法述說的珍貴所見。希望讀者們,細心翻閱此書,與 盧師尊一起,沉浸式體驗文字的時空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