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
「如何實修五眼六通?」
答:
「須有靜室,無人打擾。」
問:
「行者有何禁忌?」
答:
「不宜飲酒,不宜抽煙、因會使氣粗。勿食葱蒜,食者神昏。勿大喜大怒,會使心亂。勿多煩慮,會心神不靜。」
問:
「以何姿態?」
答:
「禪定用蓮花座,或雙盤,或單盤,或如意坐,以舒暢為宜,自在的坐在毡褥之上,這樣身體,才不倦累。」
問:
「穿何衣?」
答:
「寬鬆,使氣不急促。」
問:
「禪定多久?」
答:
「先半支香,再一支香,再一支半香,再二支香。」
問:
「念頭在何處?」
答:
「念頭在一呼一吸的氣,因念頭在吸氣呼氣,就是關閉六門,眼、耳、鼻、舌、身、意。」
問:「如果念頭想別的?」
答:「須重新把念頭專注在一呼一吸。」
問:
「是何作用?」
答:
「一念專注呼吸,萬緣頓息。」
問:
「剛開始妄念紛飛如何?」
答:
「須拉回妄念。有形容妄念如瀑布,再如海浪,再如長河,再如小溪,再如平潭,修到神清氣定。這就是成功。」
問:
「拉回妄念,要用力道?」
答:
「不必急,輕輕的。」
問:
「口訣何在?」
答:
「不一念別移,神息相依,自然氣神合一而定於一了。」
問:
「五眼六通如何證?」
答:
「當氣息能和念頭完全合一之時,此時,是綿綿不止的氣,念頭則是若存若忘。」
問:
「是何境界?」
答:
「目不離觀,觀無所觀,神不離照,照無所照,澄澄湛湛,物我兩忘,這就是三昧的境界了。」
問:
「天眼如何得?六通如何證?」
答:
「用意將氣引入眉心輪,可得天眼。用意將氣引入心輪,或引入臍輪,或喉輪、海底輪、頂輪、密輪。」
問:
「這回會如何?」
答:
「此時五眼六通自然產生,每一個輪脈,都是通力的根源。」
問:
「將氣運至五輪或七輪,我們如何得知?」
答:
「意識得知。」
問:
「為何意識會知道?」
答:
「人身血氣本來就是流通的,道家的小周天、大周天,也就是血氣的循環。」
問:
「呼吸法的作用竟然如此大?」
答:
「呼吸法不只攝心,更能練氣純熟,神息相依,成辦五眼六通。」
問:
「果真如此?」
答:
「氣運至眼,得天眼。氣運至耳,得天耳。…………」
偈:
一氣循環宇宙中。
以神馭氣補天功。
黃河逆轉流天上。
待看心靈化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