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2日,聖尊蓮生活佛,主持「蓮花童子護摩法會」暨《大佛頂首楞嚴經》第 064 講

 

〈卷第三〉

阿難。又汝所明,耳聲為緣,生於耳識。此識為復因耳所生,以耳為界。因聲所生,以聲為界。阿難。若因耳生,動靜二相,既不現前,根不成知。必無所知,知尚無成,識何形貌。若取耳聞,無動靜故,聞無所成。云何耳形,雜色觸塵,名為識界。則耳識界,復從誰立。若生於聲,識因聲有,則不關聞,無聞則亡聲相所在。識從聲生,許聲因聞而有聲相,聞應聞識,不聞非界。聞則同聲。識已被聞,誰知聞識。若無知者,終如草木。不應聲聞雜成中界。界無中位,則內外相,復從何成。是故當知,耳聲為緣,生耳識界,三處都無。則耳與聲,及聲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我們講那個維摩詰…,《楞嚴經》,不是維摩詰啦。(笑)

其實維摩詰在佛教裡面,出現不是很多。除了在兩、三本經典有提到以外,其他幾乎都沒有。只有《維摩詰經》裡面有提到,祂是主要的主角,其他的經典大部分都沒有的。現在講《楞嚴經》。

阿難。又汝所明,耳聲為緣,生於耳識。此識為復因耳所生,以耳為界。因聲所生,以聲為界。阿難。若因耳生,動靜二相,既不現前,根不成知。必無所知,知尚無成,識何形貌。若取耳聞,無動靜故,聞無所成。云何耳形,雜色觸塵,名為識界。則耳識界,復從誰立。若生於聲,識因聲有,則不關聞,無聞則亡聲相所在。識從聲生,許聲因聞而有聲相,聞應聞識,不聞非界。聞則同聲。識已被聞,誰知聞識。若無知者,終如草木。不應聲聞雜成中界。界無中位,則內外相,復從何成。是故當知,耳聲為緣,生耳識界,三處都無。則耳與聲,及聲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耳朵 聲音及聞識 三者皆虛妄

這個跟眼根一樣的。就是耳朵、聲音這兩個產生了「聞識」,就是聽到的意識。意識本來就是耳朵跟聲音兩個合起來,才產生所謂的聞識,聽到的這個意識。跟我們昨天晚上講的,眼睛跟看到的色塵,產生的這個眼識,眼睛的意識,三者一樣都是虛妄的,沒有自性,非自然性,非因緣性。一樣的,耳朵跟聲音、聽到的產生出來的耳識一樣,非因緣也非自然性,祂講法是一樣。

 

有耳朵與聲音結合  才會產生耳識

所以單單有耳朵沒有聲音,耳識也不會產生,必須要有這兩個東西合起來。那有聲音,要你耳朵聽到,這樣子產生耳識。這個耳識不是從聲音來,因為光有耳朵沒有用啊。也不是從耳朵來,因為光有耳朵沒有聲音也沒有用,也不會產生。所以這個聽到了也是虛妄,耳朵,這個耳根、這個聲音的塵也都是虛妄。裡面所講的大概就是這樣子。

跟昨天晚上講眼根跟色塵和眼識,現在是耳朵跟聲音和耳識,三者也都是虛妄的。裡面釋迦牟尼佛談的,就是這個樣子,因為耳識的產生,不是有耳朵就可以。不是耳朵生出來的,也不是聲音生出來的,也不是虛空生出來的。它必須要有耳朵跟聲音兩個合起來因緣,然後才會產生耳識,其實是沒有的。

你們如果自己去看《楞嚴經》,我覺得看了,我一面看一面搖頭,同樣的東西在那邊論。論十八界,眼睛就有三個界。耳朵呢?又有三個界。鼻子又有三個界。舌頭又有三個界。身體又有三個界。意念又有三個界。在那邊論了半天就是論這些東西,看了煩不煩。真的,我看了都不想看了,經也不想讀了。

 

利用六根六塵六識修行

來認識妙明真心

這論來論去就是那一套,眼耳鼻舌身意就是根;色身香味觸法是塵;再來就是識。就是六根、六塵、六識全部都是虛妄的,全部是非因緣、沒有自然性。最後呢,是你利用六根六塵六識去修行,從這當中認識妙明真心,《楞嚴經》就是這個樣子,從這當中去認識。你必須要利用,用你自己的眼睛,用你的耳朵、用你的鼻子、用你的舌頭、用你的身體、用你的意念,然後去修行,就是如幻三昧,剛剛講的如幻三昧。

明明都是假的,修假成真。我們身體都是假的,就是空的,就是如幻的。從這個如幻,這個假的身體,修假成真,成為妙明真心就是這樣子,整個楞嚴經就是這樣子講。如何能夠成就呢?其中以後會談到二十五個菩薩,就是利用這個如幻的身體去證明到真如的,這就是如幻三昧。

 

 

 

聖歌舞曲節奏各各不同

靠耳識產生分別

其實我以前上教堂,我以前是聖歌隊的隊員。你在外面聽到的音樂跟聽到聖歌的音樂是不一樣,感覺上是不同。在外面聽到的音樂當然有很多種,像我以前年輕的時候,我在舞廳聽到那些音樂,我就知道這是什麼音樂,這要跳什麼舞。

我以前舉例過,像那個探戈「碰 — 碰 — 碰答碰、碰 — 碰 — 碰答碰」,這個你就知道這是跳探戈的。然後我們聽到快版「碰恰、碰恰、碰恰、碰恰、碰恰」,就是吉魯巴。「碰的拉答七恰七恰、碰的拉答七恰七恰」就是倫巴。「碰 — 恰恰、碰 — 恰恰、碰 — 恰恰」,這是華爾滋,對不對。然後「恰 — 恰 — 恰恰恰、恰 — 恰 — 恰恰恰」,這是恰恰。然後再聽到「碰 — 答 —、碰 — 答 —、碰 — 答 —」,這是布魯斯。你都可以聽得出來,你在舞廳裡面,你聽這條音樂一放出來,它那個曲子就是探戈,那你就可以跳啊。華爾滋你就跳華爾滋;布魯斯你就跳布魯斯;倫巴你就跳倫巴;恰恰你就可以跳恰恰;然後吉魯巴你可以跳快步吉魯巴。你都可以聽那個拍子,「聲塵」,聲音啊,讓你聽到產生你的意識:喔﹗這一條是什麼歌?這一條是什麼歌?你就可以出來了。我是真的懂的跳舞的才能夠講得那麼清楚 (鼓掌)。

那是從什麼地方?從聲音啊!你耳朵聽到聲音,你意識上你就產生了。跳舞一定要聲塵這個聲音,釋迦牟尼佛講你要分別很多的聲音,這聲音是什麼聲音?這聲音是什麼聲音嗎?經過你耳朵聽進來以後產生意識,這個意識就是說你需要跳什麼舞。

 

盧師尊往昔跳舞娛樂亦行度化

我那時候年輕的時候,跳舞很單純就是跳舞,其他沒有。所以我把舞步練的很好,可惜很久沒有跳了,出家以後就沒有了。有一次回去那個舞廳的老闆,白雪舞廳的董事長,他的桌子還是我幫他看的風水,他們知道我會看風水。很多舞女到我家來問事啊,那時候都皈依了,度了不少人。

 

沒有聲音

耳根不起作用 耳識就無從生

我們言歸正傳,現在是在說法 (笑)。所以講起來,那個聲音按照釋迦牟尼佛講,是因為你的耳朵,耳根聽到聲音產生了耳識。聲音是會變的,就像音樂一樣,音樂會變的,你可以由聲音來辨別。但是如果沒有聲音,你耳根也失去作用,你的耳識就沒有了,根本就沒有,經典裡面所講的就是這個。就算你有聲音,沒有耳朵也沒有用,因為耳識也產生不出來。耳識本來就是耳朵跟聲音結合起來產生出來,到底耳識從哪裡來?從哪裡做一個界限?不可能有界限,對不對。

所以聲音是會變,耳朵其實也會變的,有的人就算他有耳根他也聽不到,因為他耳聾。耳聾的話,耳識就產生不出來。耳識是根據耳根跟聲音產生的,不是從聲音那裡出來,因為要進過耳朵,也不是從耳朵出來的,因為沒有聲音,耳識產生不了,要兩個都有才會產生耳識。祂在裡面,論了半天就是在講這個。所以耳根跟聲塵和耳識,這三個都是非因緣,非自然性,主要是講這個。

 

如夢如幻

小舅舅及好友黃金雄今何在?

師尊以前就是把過去跳舞的情形講給大家聽。年輕的時候啊,真的是如幻,舞廳的那一場也是如幻,那都是一場夢境一樣,都過了。黃炳生呢?我的小舅舅他也過世了,黃金雄他也過世,這兩個帶我去舞廳的都走了。黃金雄是我第一次回台灣的時候我找他,結果,同學告訴我說他心臟病過世。我在高雄那個高雄中學大禮堂說法的時候,提到他,底下的人送紙條上來,說他因心臟病過世。

你們到了高雄,中正四路,如果從火車站那邊下來,要到鹽埕區中正四路那一條的路邊上,上面有幾個字叫做「永茂行」,那就是以前黃金雄的家。他已經過世了,我看到那永茂行的字已經拿下來,但是痕跡還在,還可以看到永茂行三個字。看了覺得真的是如幻,如夢如幻,他以前跟我那麼好,現在已經不在人間了,就是黃金雄。我那小舅舅黃炳生,他是做人蔘生意的,中藥行,他也跟我很好。他們兩個是帶我去舞廳的,所以我懂得那個舞廳的音樂,這一條音樂應該跳什麼。

 

盧師尊以歌曲及舞蹈

生動比喻耳識的產生

有一條音樂叫做「海角天涯」吧?海角天涯是跳探戈的,拍子非常清楚,可以播出那個海角天涯嗎?讓我聽聽,因為我喜歡那一首海角天涯。聽聽這條歌,它的拍子非常清楚,探戈的拍子。(現場播歌曲) 有沒有拍子很清楚,那個拍子非常清楚。

我就記得這一條跳探戈的,拍子節奏非常的清楚,那是產生了心裡的所謂的耳識就產生出來。蓮妙上師妳記得有一條,就是妳常常唱的「我沒醉,我沒醉」那一條,「酒後的心聲」,它是跳什麼的你知道嗎?能不能播酒後的心聲 (笑)?她會唱,蓮妙上師會唱啊。你那個意識裡面你就產生在跳舞的意識,這整個舞場裡面都是你在轉,意識就出來,我是用最實際的 (例子)。

酒後的心聲那是台語歌,能不能播?麥克風你供養麥克風給她,讓她唱好了,沒有歌詞她也會唱「我沒有醉」。我們是用最現實的東西來說法,不像釋迦牟尼佛講的這樣子。(現場蓮妙上師唱歌供養) 她還有很多歌沒有唱耶,這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啊 (笑),好多條她都會唱的。這是跳布魯斯,拍子很慢跳布魯斯。

 

 

從聲音的變化產生意識辦別

所以啊,從聲音裡面可以產生,你的意識就產生出來。有一條歌,那個童歌 (師尊唱歌):

王老先生有塊地

依呀依呀唷

他在田邊養小雞

依呀依呀唷

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

王老先生有塊地

依呀依呀唷

他在田邊養小鴨

依呀依呀唷

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王老先生有塊地

依呀依呀唷

他在田邊養小羊

依呀依呀唷

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

這就是從聲音裡面,你可以產生這個識:是雞在叫、是鴨在叫跟羊在叫,你就可以產生出來。聲音不一樣,羊在叫的聲音、雞在叫的聲音、鴨在叫的聲音你都可分別出來。這是釋迦摩尼佛《楞嚴經》裡面所講的,那個叫做識,這是屬於耳識,耳朵產生的意識叫耳識,耳識跟耳朵跟聲音。這三個都是屬於虛妄的。都是沒有的,也是都會變化的,沒有自性,所以非因緣,非自然性,就是這樣子。謝謝大家。

 

 

 

贊助真佛報
前往贊助真佛報前往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