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第三〉
阿難。又汝所明,舌味為緣,生於舌識。此識為復因舌所生,以舌為界。因味所生,以味為界。阿難。若因舌生,則諸世間甘蔗、烏梅、黃連、石鹽、細辛、薑、桂、都無有味。汝自嘗舌,為甜為苦。若舌性苦,誰來嘗舌。舌不自嘗,孰為知覺。舌性非苦,味自不生,云何立界。若因味生,識自為味,同於舌根,應不自嘗,云何識知是味非味。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既多生,識應多體。識體若一,體必味生。鹹淡甘辛,和合俱生,諸變異相,同為一味,應無分別。分別既無,則不名識,云何復名舌味識界。不應虛空,生汝心識。舌味和合,即於是中元無自性,云何界生。是故當知,舌味為緣,生舌識界,三處都無。則舌與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我們講《楞嚴經》,昨天講鼻子,現在講舌頭。
舌識生滋味 需有舌根及味塵二緣
「阿難。又汝所明,」你是知道的。「舌味為緣」這個舌根跟味塵兩個緣就會產生舌頭的意識,此識為舌頭所出生的嗎?當然不是。你沒有味,單單有舌頭,沒有味道的啦!「以舌為界。」舌頭有意識嗎?當然沒有。「因味所生」如果是因為這個味道,你吃的東西所生,「以味為界」你以為那一個味道啊,就是有意識的。「阿難,若因舌生」如果是舌頭所出生的,「諸世間的甘蔗、烏梅、黃連、石鹽、細辛、薑、桂、都無有味。」你以為是舌頭生出來的,那世間上的:甘蔗是甜的、烏梅是酸的、黃連是苦的、食鹽是鹹的,細辛、薑是辣的,肉桂也是很辣,都沒有味道。
如果是舌頭感覺出來的,舌頭的這種覺,這些東西都沒有味道的。你自己嚐嚐你的舌頭是甜的嗎?是苦的嗎?其實都不是,舌頭本身沒有自性。它是那個東西才產生,你沒有吃到那個東西,那個也是沒有自性啊,沒有這兩個,你所謂舌識,舌頭的意識也不會產生出來。沒有舌頭、沒有味道進到裡面,我常常講的常智上師啊,他只要聽到「榴槤」兩個字,他嘴巴裡面的口水就流出來。我們就聽到他嘴巴吞口水的聲音了,他口水就流出來,榴槤就可以讓他這樣子。
舌頭味塵及舌識 三處皆無
酸梅也一樣,你看到酸梅你就感覺到那個味道,但是你沒有真正接觸到那個味道。所以它主要這一段講舌頭跟你所吃的東西、跟你舌頭的識,三個都沒有自性,也不是自然性,也不是因緣性,這一段主要是這樣子講。
然後祂就講,是舌頭生出來的呢?還是這個東西生出來的呢?舌頭的意識生出來的呢?當然這個都不是,沒有自性的。你只要分開來,三者分開什麼都沒有,舌頭跟你吃的東西都沒有,還有你這個舌識也不會生出來,三個就是沒有自性,要合起來才有。但是真正的舌識在哪裡呢?在舌頭嗎?當然不是,也不是在那個食物。那舌識在哪裡?你也找不出來,可能是腦海,腦裡面的意識產生出來?或是心?不可能,都是這樣子的。所以三處都無,舌頭還有味道跟產生的舌識,本非因緣,非自然性,這是講三個地方的界。
由根塵識起分別
我昨天提到那一位小姐,惠惠小姐。她在我面前,她是氣喘,她可以把她的痰拉出來,拉一尺長啊。她那個痰,拉起來白白的一條,她表演給我看 (笑),她也不隱瞞。我看了,阿彌陀佛,誰敢吻妳啊?沒有人敢吻妳,妳長得不錯啊,但是誰敢吻妳啊?阿彌陀佛,妳只好去當「知客」。沒有男生敢吻她,她到底最後有沒有結婚我不太清楚,只是我回台灣的時候,知道她在寺裡面當知客。
她有沒有當比丘尼?應該也是沒有,為什麼呢?因為寶覺寺它的住持是日本式的。我們稱為「錦東師」,錦東師父他是有妻子有小孩,日本和尚有一半是可以結婚,一半是沒有結婚的。他是從日本那邊得到了傳承,在台中建了一個寶覺寺,有一個彌勒菩薩很大,可以進到彌勒菩薩的肚子裡面去走走,那個寶覺寺 (大殿門口) 的對聯就是「寶山遍種菩提樹,覺苑常開智慧花」,她在那邊當知客的話,她當然是沒有出家。
寶覺寺為什麼跟我有熟?因為當初的時候,有一位日本回國,慶應大學的博士到我那邊,我帶他去參觀所有的寺廟。我在合作新村的時候,那時候錦東師也住在合作新村,我也到他家去拜訪過。他家供了一尊很大尊的釋迦牟尼佛金身。
相視而笑 笑臉互看的時光
有一件比較遺憾的事情就是說,我妹妹最好的朋友,她叫玉圓,那我結婚了,玉圓才跟我妹妹講:我喜歡你哥哥,你不知道?你要早跟我講就好了,我就不用去找盧麗香啦(笑)。是我妹妹的同學,而且我滿欣賞她的,因為我看到每一次她來我家;有兩個,一個叫徐美華,我看了就覺得沒有感覺,盧玉圓我看了有感覺,因為她長得不錯。稍微一點點胖,稍微有點像真鴻。新加坡的真鴻,但是她比真鴻還要秀氣,很可愛啊。
看到她,就是跟她微笑,她也跟我笑,我也跟她笑,你不知道笑也是有意思的嗎?其實笑也是有意思的,我告訴你一件事情,我們人間真的是比較低的階級,必須要 touch 才成淫。在天上不是欸,我看到你,我跟你笑一下,哇,那就來了。或者,兩個人互相見面,兩個眼睛對一下,我眼睛看你一下,你眼睛看我一下,哇,這樣就死了 (笑)。或者牽個手,也是死了,在天上是這樣子的。這是相視成淫,微笑成淫,握手成淫。
人間是最差的,一定要接觸才能夠算是成淫,我是用天上的禮節對盧玉圓的啦 (笑),她也跟我笑,我也跟她笑啊,兩個人就笑來笑去。最後我結婚了,她才跟我妹妹講,我喜歡妳哥哥啊,妳不知道?妳不早一點講,早一點講,唉,害我都沒有追妳 (笑),我都沒有追她,只是感覺到有那種感覺,但是,自己妹妹的同學,可惜了啊 (台語),唉,真的。
嚐味生舌識 觸覺亦生舌識
釋迦牟尼佛所講的,味道,你不吃是沒有味道,舌根本身沒有味識。但你如果 touch 了,碰到了東西,它真的是有味道,那種感覺就出來,那個就是觸覺,也是身體的觸覺,但是也是等於舌頭的意識。我記得以前台灣有一個廚師,很有名叫阿基師,對不對?他被人家抓到他跟一個女生很好,阿基師在辯解的時候,他就講:我們只是嘴巴對嘴巴,我們沒有舌頭對舌頭。旁邊的律師講說:你不要講那麼清楚啦。我們沒有舌頭跟舌頭這樣勾來勾去啦,我們只是 touch,嘴巴 touch 而已,我的嘴巴碰你的嘴巴而已啊,我們沒有碰到舌頭啊,阿基師就是這樣子講。
那一次是大家有看過這個電視嗎?阿基師說,那是國際禮儀,說他嘴巴碰嘴巴是國際禮儀,他們沒有舌頭對舌頭,所以不算,不算。其實舌頭對舌頭才有味道,對不對?奇怪,舌頭跟舌頭為什麼 touch 會有味道?我覺得很奇怪了,總之你就有舌的觸覺,舌識就產生出來。所以你嘴巴碰嘴巴,真的是沒什麼味道,你一定要舌頭對舌頭,才是有味道,才有這種舌的識會產生出來。是不是這樣?你們講啊,是不是?對齁,對不對?
所以的確是必須要舌頭本身產生舌識,識一定要碰到東西,它才會產生識,不是那個東西產生,也不是舌頭產生,這兩個都不在了,那舌識也就沒有了,那個味道不在,它根本就沒有。
人與人接觸 謹記良好的衛生習慣
記得最重要的一項,口腔的衛生。你要懂得口腔衛生,你不能早上起床,你才刷一次牙,晚上睡覺,你才刷一次牙,這是不對的。只要你吃過東西,你就一定要刷牙,就是保持你口腔的衛生,牙齒的乾淨。你早上起床刷一次牙,晚上睡覺刷一次牙,不夠。在中間當中吃的東西,它已經發酵成為臭味了,沒有人敢吻你。
我吃得很淡,很多東西不能吃,太甜了不能吃,太鹹了不能吃,太辣了也不能吃,太腥的也不能吃,什麼都不能吃,我只能夠吃淡的。甚至於西雅圖雷藏寺給我的那個湯,都是沒有放鹽的,很淡呢,也不甜也不鹹,像開水一樣,稍微放一點鹽,也比較有味道,對不對?不能說完全沒有。而且我喜歡喝那個開水,就是37度的開水,不要用冰的給我,冰的你下去那個必須要用你身體的熱能去讓它熱,所以你喝的,最好喝的東西是白開水,要熱的,不要冷的。
那我自己感覺到,舌頭跟舌頭相碰是有味道的,而且舌頭跟舌頭相碰的時候是捨不得分開。但是一定要注意你口腔的衛生,你吃完食物,一定要很快的,就把它刷掉,免得它產生細菌,產生味道。我不敢講人家有口臭,我從來不敢講,因為那是很不禮貌的事情。但是我有在這裡講,你吃了東西,最好馬上把這個東西把它刷乾淨。
照顧口腔衛生的方法
我刷牙有四個程序:第一個,我先用水沖,用水沖,沖完。第二個用牙間刷,把牙齒跟牙齒中間的東西用牙間刷把它刷掉。第三個用牙線,仔細地用牙線,把裡面的東西再給它勾出來,牙縫之間的東西,全部都勾完。第四個才是刷牙,一定經過四道程序。每天這樣子做,吃完飯當然很快的時間之內就要刷牙,你吃了東西就是一定要刷牙,保持你口腔的衛生。所以你過去的時候,那個女生 (臉轉過去),那就是你這口腔有問題,對不對?那女生的嘴巴嘟過來,我不吻你,那妳就是口腔有問題。這個很重要啊,我是在教大家,人跟人之間,你一定要注意口腔的衛生啊,你口腔如果有味道,誰敢跟你舌頭碰舌頭,對不對?真的,如果口中有味道,男生也不會碰,女生她也不會碰你,活著有什麼意思 (笑)?你活在這世界上有什麼意思啊?
你是人啊,你又不是聖人,你又不是住在深山裡面,岩洞裡面一個人,像密勒日巴一樣在那邊修拙火。你是活在這世間上的,你會碰到人的,會產生愛意,產生愛意的時候,當然一定要碰嘴,碰嘴沒有什麼味道,一定要碰舌頭啊。你碰舌頭,對方那個產生的臭氣,薰到你臉上,你哪裡還敢,對不對?我是好心 (笑),教你們一定要把你的口腔的衛生弄好,任何時候,anytime你的口腔都保持乾淨,這是最重要的。這是講到舌頭,才跟你們講這麼多 (笑)。
笑話禪機 不跟不講理的人較勁
有兩個人吵一天,一個講 3 乘 8 等於 24;一個講 3 乘 8 等於 21。兩個人相爭不下,最後告到縣衙,縣衙講:「把講 3 X 8 = 24 的那個人拖出去打二十大板。」那個人哭了,明明是對方蠢,為什麼打我這個聰明的人?這縣官講:「跟 3 X 8 = 21 的人,能吵上一天,還說你不蠢?不打你才怪。」
這個笑話告訴我們,不要跟不講理的人較勁,他不講道理嘛,那有什麼勁好較?對方不講道理的時候,你不要跟他講話,他不講道理啊,我們是講道理的,學佛的都是講道理的,對不對?我講「舌吻」,這個也是講道理的啊,並沒有教你們不好啊,對不對?這是做善事啊 (笑)。
暴富、暴富、暴富。
嗡嘛呢唄咪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