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為大家介紹的三冊文集導讀,均於 2016 年出版,分別是第 253 冊《夢見盧師尊》,屬於「靈異神變」系列著作。第 254 冊《至尊的開悟》與第 255 冊《夢中的翅膀》,則都屬於「般若哲思」系列著作。
第 253 冊《夢見盧師尊》,在 盧師尊的文集中是非常特殊的一冊。主要是在一次的法會開示中,盧師尊問在座弟子:有多少人夢見過 盧師尊?結果幾乎所有弟子都將手舉了起來,而因為這一互動,也間接讓 盧師尊有了靈感,何不搜集眾弟子的夢,撰寫一本「夢見盧師尊」的書。其實平常就經常有許多弟子寫信至西雅圖給 盧師尊,講述自己特殊的感應事蹟,因為修持真佛密法,真的有太多感應了。
在夢中夢見 盧師尊,可說是最常見的一種感應形式,平常修法不一定能有所感應,但在夢中卻特別容易與根本上師感應道交。有人在夢中得 盧師尊加持而消除病業;有人在夢中獲得修行的啟示;有人要考試,竟在夢中看見考題;有人生活中有重大煩惱,卻在夢中被 盧師尊輕易開解;有人在夢裡得見前世因緣。更離奇的還有非真佛弟子的一個小孩,在土石流中被掩埋十五天,竟然在昏睡中見一紅袍僧人經常送食物給他,直到獲救後,某日見到 盧師尊在電視中說法,才瞬間認出,那位送他「無形」食物的紅袍僧人。《夢見盧師尊》有種種怪異離奇的夢中救度,令人大開眼界。
第 254 冊《至尊的開悟》,則是以散文文體為主,講述的主題內容可說是五花八門,如同 盧師尊在和你閒聊一般,可一字一句卻都充滿了禪意。看 盧師尊從平凡的生活裡,拾掇出精彩有趣的片段,再賦予智慧解析,彷彿醍醐灌頂,篇篇都令人深感法味重重。其中有數篇記錄了 2015 年,盧師尊親臨中正紀念堂主持「大幻化網金剛」的傳法精要,與當時法會現場殊勝的感應,相當精彩。
第 255 冊《夢中的翅膀》,則以 盧師尊在 2016 年初,一場歷經 2 個月的病中歲月為破題,講述了 盧師尊的病中心情,也可說是給 500 萬弟子們,一場關於「無常」的震撼教育。其實包括佛陀在內,無數的佛法大成就者,祂們在人間,仍然有病業纏身,卻也是一種示現。即使心靈擁有無上成就,仍然要面對因緣果報,正如 盧師尊常說的「不昧因果」。除此外《夢中的翅膀》還講述了諸多 盧師尊修行心得的分享,文體同樣是隨意灑脫,有散文、金句、新詩;內容更綜合了道顯密禪、般若哲思與靈異神變,相當有 盧師尊灑脫不羈的風格。敬請大家再次細細品讀,這三冊精彩的智慧之作。

第 253冊文集《夢見盧師尊》的面世,緣起自 2015 年的一日,盧師尊坐在雷藏寺的法座上,對著在場的千萬弟子發問:「你們在座的弟子,有多少人夢見盧師尊?」隨即千萬隻手全部舉了起來,一時蔚為奇觀。於是,盧師尊便有了靈感:何不搜集眾弟子的夢,撰寫一本「夢見盧師尊」的書。他認為,弟子們夢見 盧勝彥師尊,沒有什麼可炫耀的,所以搜集所得的,都不是妄語,值得與大眾分享:
「我發覺:夢有些是非常優美的。夢有些是富有啟示性的。夢有些是感應的證驗。夢有探討性。夢有因果性。夢有開示性。夢有奇妙性。夢有指導性。等等等等...。我想寫出人人易懂,以故事性的手法寫出:智慧、慈悲、哲理、變化、悟境。引起大家對佛法的興趣。」
這本書冊道出了看似是虛幻的「夢境」,也好比現實中的人生,兩者仿如時空與虛實之間互為交織,賦予人們於剎那間無限的省思。或許如此,密教也有「修夢」、「觀夢」的法門,引領行者進入修行的另一個法界,夢的法界。
透過「夢境」裡顯現的幻化狀況:無實體、但有覺受的精神狀態底下,持續正念,知「夢」而能任運自在的把持心境,不會產生顛倒幻想的妄念。事實上,盧師尊本身就是密教「夢觀成就法」及「夢通」的成就者,並於夢的法界裡施行教化與救度:
「我(盧師尊)是一個證『無我空性』的人,我能夠飛行十方法界,進入有緣眾生的夢中,在夢中教法,在夢中授法,在夢中傳佛法,這都是真實不虛的。」
《夢見盧師尊》內四十九篇的章節,記載有神通感應的、有治病及復活的、有神秘莫測的故事,亦提到因果業力的法則。並且,盧師尊藉由書中內容作出了佛法的教導、指引和解讀,教人於閱讀中明白生命的本質,逐步邁向佛法的核心教義,而知正確的為人處世之道:
「我說:同樣的一個瓶子,不要裝滿煩惱。同樣的一個瓶子,不要裝滿貪、瞋、痴。同樣的一個瓶子,不要裝滿瞋火、裝滿吃醋、裝滿嫉妒、裝滿仇恨。我說:同樣的一個瓶子,要裝滿:慈悲。善良。施捨。真實。清淨。法乳。智慧。其實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修出慈悲、修出智慧、修出清淨、修出謙虛、修出包容、修出感恩。」
倘若讀者細心閱覽,不難發覺 盧師尊把「夢觀成就法」的修持心要口訣,有意無意間在書中透露,例如說出他為何有「他心通」、「神足通」、「預知」和「通報」的神通力量。然而,修習者也必須具備正知正念,從修養、慈悲、智慧去學習,乃至實修密法及遵守戒律。
盧師尊並解說當中的法理,指出佛陀講的「空」,是至高至聖的清明,而在「有」的物質世界,各有所迷,因緣果報、錯綜複雜,唯有遇到得證「無我空性」的上師,才能解脫眾生的苦。
《夢見盧師尊》一書,雖把「夢」排在第一位,但從佛法的角度來說,人生何嘗不是一場大夢!而致力令眾生在大夢中醒覺、共成佛道,也正是佛陀教化眾生的終極理念。
因此,就讓我們隨著 盧師尊的指引,一起來進入「夢」的理趣:
「這本書可以激發眾人的淨信,堅強大眾的道心,陶悅正信,娛悅眾生。最終:引導修行人開悟。在大圓滿的光明中覺醒。」

盧 師尊第 254 冊《至尊的開悟》的文集,歸納入「靈異神變」系列的著作,內容既表達密法不可思議的同時,又似是 盧師尊作出撫今追昔的感觸。不過,書冊裡頭依然是一如既往的,充滿著佛法哲理和人生哲學的解讀,並闡釋佛法理趣中「空」與「有」的微妙關聯,甚至於因果法則亦牽涉其中,影響著眾生在六道輪迴內的命途:
「點滴是生命,是因緣果報,是因果,吉、凶、禍、福,是種豆得豆,種瓜得瓜,種花得花,種草得草。」
在這書冊上,盧師尊道出了佛法救度的真相,指出眾生的種種病業與苦惱,大多是因緣果報所造成。好像在 2016 年的「大幻化網金剛」的法會中,盧師尊突然得到天啟「將立即解除與會大眾的病業」,於是便馬上宣佈:「唸<大幻化網金剛咒>,五分鐘,會解除眾等的病業,請有病業的弟子,手按病處。」結果感應紛紛出現,甚至坐在巴士裡的一名乘客,途經法會場地時聽到廣播的咒音,亦馬上病業消除 (頸部小瘤不見了)!證明了在佛菩薩的神變加持底下,一切眾生平等、不分別,而一律救度。
盧師尊用他修行的經驗,寫出佛法與眾生息息相關的超然見解,當中有「事法」和「理法」的心靈指導,由淺入深、直至兩者互為融合,而知「入世法」與「出世法」原是相輔相成的。盧師尊先以自身的修行為例子,說明人生在世本就是「過客」的身份:「過去的不會再回來,現在的也會變成過去」,一切都只是一時幻化,所以,人生到最後是什麼都沒有(無所得也無所失)。學佛者只有二個要旨:成佛或到佛國淨土,其他的都不重要。因為,人間的享受最終全是泡影,金錢、名利、情愛、玩樂等,到老死時一切皆空,儼如過眼雲煙。盧師尊說,行者要認明這些,才知:氣歸氣,土歸土,這才是第一悟。
文集中也有提到,盧師尊擁有佛法至高無上的領悟 (至尊的開悟),令他無形中擁有微妙的神變力量,因為他的生命根源,乃是本淨無生的佛性,法力是無窮盡的變化,只要揮手,力量源源不絕,而且萬象生出:息災、增益、敬愛、降伏等均隨心念轉動之間。譬如書上所說:
「修行要到『空』的境界,才能滿足眾生『有』的境界,任何一種『有』,均由『空』而來。故為一位靈性的導師,他是超然而為愛奉獻的人。由於『空』,就有了『無限的祕密力』,把一切不可能,變化成為可能。」
在<白衣大士如意寶珠法>的篇幅裡,寫出了密教循序漸進的修行次第,尤其是四加行法的「本尊法」至為重要。盧師尊認為,修至本尊相應,本尊常隨左右,或是無二無別之時,再修其他法,也會一一相應的。書上並講述密教的三大成就:持明、護摩、三摩地,是行者淨化身心的法門,以及有「大力金剛念誦法」的解說,和附錄弟子寄來的感應篇章。由此可見,《至尊的開悟》是集「靈異神變」和「般若哲思」於一身的書冊,不容忽視的一本好書,誠祝 開卷有悟:
「至尊的開悟是:當一個行者,摒棄了一切執著,不自我侷限在三乘的某一乘,他的心就解脫了,他就是一個穩定的智者。我甚至不鄙視任何一個宗教。我認為:一切全在大圓鏡之中!」

我 們都知道,盧師尊因實修真佛密法,證得「外八成法」、「內八成法」,亦證得拙火成就,通中脈、開五輪,成就密教金剛不壞之身。所以 盧師尊是性命雙修的大成就者,因此從年輕修行至今,身強體壯,極少有病痛。然而由於誓願不捨一個眾生,為眾生替代故,因此仍經歷了數次相當嚴重的病業之苦。
佛陀說人生就是「酬業」,盧師尊雖早已證得無上菩提,成就佛果,可不再入輪迴。但因大悲願力,下生度眾,則必定再受紅塵因緣牽纏,又如何能免於病業之苦呢?再加上轉世為人,心性上雖證悟無上,但肉體上卻仍須經歷成住壞空。所以古來大成就者,包含佛陀在內,都必須走過生老病死,為眾生示現無常。所以 盧師尊和這些祖師們,還是要不斷真實的經歷生老病死的痛苦,表示與眾生「同事」,也是一種和光同塵。因此 盧師尊才會有〈在法座上大哭一場〉的感人描述:
「那一天,我上法座。由於在病中,身子極虛弱,我真的忍受了極大的痛苦。我很委屈的說:『我的瑤池金母,竟然不理我了!』於是我哭了!這一哭,驚天動地。淚流滿面。全部的弟子全陪著流淚,等於是一場全體流淚的法會。」
可見即使明心見性、開悟成佛,也不能完全免除病苦,特別像 盧師尊這樣乘願再來的大菩薩,還是要為眾生替代病業,如此的大慈大悲心境,確實是ㄧ般人所難以理解體會的。所以大菩薩要救度眾生,都必須證得「無我」,才有「化空」之力,能將一切苦痛轉化為空性,否則如何能承受眾生如此多的業報之苦呢?
另一個角度來說,就是要為眾生做一種示範,那就是因果循環,報應不爽,業力真實不虛。如果連證得果位的大成就者,都要真實的面對因果,凡俗大眾又如何能免於因果業報呢?所以下生人間的大菩薩也要承受病苦,眾生也才會明白因果不虛,真正的敬畏因果。而面對因果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眾生體悟「無常」二字。正如在〈打破那人生的格子〉文中寫道:
「有誰能打破那人生的格子?人生的格子,是什麼呢?出生─讀書─小學─中學─大學─碩士─博士─事業─結婚─生子女─老年─死。這些就是格子。這些就是框框。就算──不讀書。不結婚。不生子女。也一樣要生、老、病、死。」
是啊!人生不論走那一條路,終歸是一條生老病死之路,沒有例外。不同的路,也不過是一個個不同的格子罷了,並不能解脫人生的局限與困境。那麼人生究竟什麼最重要?在〈一場大病之後的感受〉文中 盧師尊深刻感悟道:
我在一場大病之後,坐在法座之上,只說了一句話:「健康最重要,其他都不重要。還有心中有光明最重要,其他沒有了。」我的意思是說:我剩下二個重點。一、健康。(入世)二、光明。(出世)弟子問:「你在世間,還想做什麼?」我答:「什麼也不想做!」我再說:「什麼也不想做,就是無心。因為在我的心中,什麼都不重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