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
阿難。空性無形,因色顯發。如室羅城,去河遙處,諸剎利種,及婆羅門,毗舍,首陀,兼頗羅墮,旃陀羅等,新立安居,鑿井求水。出土一尺,於中則有一尺虛空。如是乃至出土一丈,中間還得一丈虛空。虛空淺深,隨出多少,此空為當因土所出,因鑿所有,無因自生。阿難。若復此空,無因自生,未鑿土前,何不無礙,唯見大地迴無通達。若因土出,則土出時,應見空入。若土先出無空入者,云何虛空因土而出。若無出入,則應空土元無異因。無異則同,則土出時,空何不出。若因鑿出,則鑿出空,應非出土。不因鑿出,鑿自出土,云何見空。汝更審諦,諦審諦觀,鑿從人手,隨方運轉,土因地移,如是虛空,因何所出。鑿空虛實,不相為用,非和非合,不應虛空,無從自出。若此虛空,性圓周遍,本不動搖。當知現前地水火風,均名五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阿難。汝心昏迷,不悟四大元如來藏。當觀虛空,為出為入,為非出入。汝全不知如來藏中,性覺真空,性空真覺,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阿難。如一井空,空生一井。十方虛空,亦復如是。圓滿十方,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空性無形 因色顯發
5 點 31 分本來應該要下班了,我簡單講一下。
阿難尊者啊,再來就講空性啦。空性,它沒有形狀,虛空哪裡有形狀?虛空當然沒有形狀啊,到現在為止,人類還不知道虛空有多大,它的範圍在哪裡?誰知道虛空有多大?連科學家都不知道虛空有多大。「我問過海上的雲,也問過天邊晚霞,何處是大海的邊緣,哪裡是天之涯。(師尊唱歌)」你看,大海的邊緣在哪裡?天之涯在哪裡?虛空有多大?是因為在某一個範圍之內,有了地形才顯出虛空。
挖井一尺就有一尺的虛空
空是因為挖井而產生嗎?
釋迦牟尼佛就開始舉例了,「如室羅城」有一個城叫做室羅城。「去河遙處」它離開河流很遠。「諸剎利種」住在室羅城裡面的王族;「婆羅門」就是修行人跟學者;再來就是「毗舍」,毗舍是商人;「首陀」是農夫;「兼頗羅墮」就是工人;「旃陀羅」就是屠夫,殺豬、殺羊、殺雞的。也就是說住在這城裡面,有王族,有修行人,有商人,那麼也有農夫、工人,另外,還有屠夫這些人。「新立安居」他們搬到這個城來住,一定要挖井拿水。以前沒有水,他是挖井,去拿出水。
「出土一尺,於中則有一尺虛空。如是乃至出土一丈」」挖開土一尺,就有一尺的虛空,挖開土一丈,就有一丈的虛空。「虛空淺深,隨出多少」虛空到底深還是淺,都是因為挖土挖的深、挖的淺,就有多少虛空。然後釋迦牟尼佛舉這個例子,「此空為當因土所出,因鑿所有,無因自生。」這個虛空,是因為土所產生的嗎?還是因為挖了才有呢?還是因為沒有原因,它自己產生的呢?
虛空無方所
阿難啊,「若復此空」這個虛空,「無因自生」如果這個虛空,沒有什麼原因,它自己就出來了,未挖土以前,「何不無礙」你沒有挖土以前,哪裡來的一尺虛空?一丈虛空呢?「唯見大地迴無通達」只有看到地,哪裡看到虛空。「若因土出,則土出時,應見空入」這些土挖出來的時候,你應該要看到虛空進去,虛空並沒有進去,它自然它就有了。
「若土先出無空入者,云何虛空因土而出」你挖了土,自然就有虛空啦!不挖土,那裡不會有一尺的虛空。挖一丈就有一丈的虛空,但是並沒有看到虛空進去啊,所以虛空是從哪裡來的?也不是從虛空來的,也不是從土產生出來的,也不是從挖土的工具出來的。挖土的工具在手上,工具也不會產生虛空,土也不會產生虛空,虛空也不會產生虛空。祂意思就是講,虛空根本沒有,沒有住的地方,沒有方所!講了半天都是在這邊論的。
祂就講說,土出的時候,空為何沒有出來?空為何沒有進去?根本沒有進去也沒有出來,也不是挖土的工具產生出來的。你看不到這個虛空的,你要更仔細地想,這種工具是在人的手上,是隨手在運動的,土因為地的洞,這種虛空是哪裡產生的呢?所以虛空也不是和,也不是非和非合,都不是的,不是和合;也不是從有產生出來的,也不是從無產生出來「無從自身自出」。
五大 性真圓融 皆如來藏 本無生滅
如果這些虛空「性圓周遍,本不動搖」的,「當知現前地水火風,均名五大」所以地水火風空叫做五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其實全部就是如來藏識。「性真圓融,本無生滅」沒有什麼哪裡出生,哪裡滅亡的。
所以阿難尊者啊,一般人「心迷昏迷,不悟四大元如來藏,當觀虛空,為出為入」哪裡是出去?哪裡是進來?「為非出入」根本沒有出,也沒有入。「汝全不知如來藏中,性覺真空,性空真覺,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所以阿難尊者啊,「如一井空,空生一井」如同一個井,它就有虛空;那麼虛空呢,就產生一個井,十方虛空也都是這樣子的。「圓滿十方,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一般世間的人不知道,以為是因緣或者非合和的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只有這樣子的說法,其實都沒有實在的意義啊!這一段就是講虛空了。
虛空無盡無法計度
到現在為止,沒有人知道,到底虛空有多大。我們看到了只是太陽,一個月亮,一個太陽系的九大行星,太陽系有好多行星,好多 star,你根本就不知道,再遠的地方有什麼?科學在進步,好像有人講說,這個世界有 100 個太陽,只是那些太陽光沒有照到你而已,我們只有被一個太陽照到而已啊!月球的光是太陽光的反射,對不對?所以我覺得虛空真的是沒有辦法去計,而且它也沒有一個形狀。
我們以前念咒「天圓地方律令九章」,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地也不一定是方的,天也不一定是圓的,天如果是圓的,它就有它的體。到底虛空、天有多大?你不知道啊,天是什麼形狀?是圓的嗎?是四方的嗎?根本你到現在還不知道天有多大的。人家講說天有 100 個太陽,我們看不到 99 個太陽,就認為它沒有。以前有一個很聰明的人,他 (王陽明) 寫了一首詩「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若人有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這首詩我們以前讀過,「山近月遠覺月小」山因為很高,月亮很小,就以為這個山比月亮還大,其實是月亮比山還大很多了。
從《阿彌陀經》看見虛空無盡
天有多大,沒有人知道,根本無方、無所,虛空無方無所,所以講到虛空,你可以隨便亂講,都是對的,但是,都沒有實在的意義,天不知道真正有多少。這釋迦牟尼佛講虛空,像《阿彌陀經》,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 2600 多年前,《阿彌陀經》都這樣子講了,從此西方過十萬億佛土,十萬億佛土怎麼數啊?在那裡有一個世界就是極樂世界,你要經過十萬億的剎土,才能夠到西方極樂世界,你看有多遠。10 萬億,哪裡數得了啊。
整個虛空你怎麼算?但是釋迦牟尼佛能夠知道 2600 多年前,從此西方過十萬億佛土,那多遠?釋迦牟尼佛能夠知道,祂這個腦筋實在是不得了,佛就是佛。2600年前,我們連恆河沙都數不完,每次都是拿恆河沙來比,多少恆河沙。虛空實在是很大,所以它沒有固定的,也沒有一個形態,也不是圓,也不是方,也不是畸形,總之,你講不出來。
嗡嘛呢唄咪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