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為大家介紹的三冊文集導讀,均於 2017 年出版,分別是第 259 冊《鬼與盧師尊》及第261冊《定中之定》,這二冊文集都屬於「道顯密禪」系列著作。第 260 冊《天上的鑰匙》則歸屬於「般若哲思」系列的著作。
自 盧師尊 2006 年出關之後,其開示弘法的主要方向,可以說與閉關前的主軸大不相同。主要以講授開悟的經典與密教大手印密續為主。例如《六祖壇經》、《大圓滿九次地》、《喜金剛講義》、《道果》、《金剛經》、《維摩詰經》、《楞嚴經》等。而在傳授密法方面,許多不傳之密的無上大法,也傾囊而出。為什麼會如此呢?或許正如 盧師尊所言,他此世為一大事因緣而來,乘累世度生願力下生娑婆廣度有緣,生命如此短暫,他修行都來不及、寫作都來不及、弘法都來不及。
也就是說,盧師尊自 26 歲蒙金母開啟天眼,一腳踏入修行的世界,依其前世根器與無上恆心毅力,在無形靈師、人間上師與歷代尊傳祖師的大加持下,歷經 14 載修證無上正等正覺,成就紅冠聖冕金剛上師。後半生再以無上的願力,日日寫書 300 餘冊,講經、弘法從不停歇,數十年如一日,以此震攝人心的身教,廣度娑婆眾生逾 500 萬。於今日末法時期,盧師尊的降世傳法,無異是一道黑暗中的聖光、荒漠裡的甘泉,更是引導娑婆眾生出脫輪迴的彼岸之舟。
2016 年起,盧師尊開始講授的是薩迦派(花教)的密續《道果》,歷經五年方講授完畢。《道果》是薩迦派最高、最深、最廣、最重要的教法,鉅細靡遺地統攝了如何由凡夫身到成佛的過程。由凡夫身到成佛也叫做「大手印」,在白教叫「大手印」,在紅教叫「大圓滿」,在黃教叫做「大威德」,在薩迦教就稱為《道果》。
盧師尊不僅匯聚了藏密四大教派的最高傳承於一身,更擁有無盡的虛空傳承與伏藏。我們不知道 盧師尊是如何能同時擁有這麼多殊勝的傳承於一身,但他源源不絕不可思議的傳法,是舉世所皆知的。如今最令 盧師尊頭疼的,卻是時間太短,要如何將這些殊勝的大法傳承給弟子們?所以他只能不停的寫作,將他此生修行的心得口訣化為文字;他只能不斷的說法開示,讓更多的有緣人得聞法音。他如何能停下腳步呢?因為,時間真的不夠用啊!如果你真心依止 盧師尊,那就用心地去閱讀、去吸收、去實踐吧!如此才不枉此生,不負師恩。

《鬼與盧師尊》是 盧師尊的第259冊文集,記述了他過去在修行生活中與鬼神互動的經歷,並提出清晰的提示及指引,在這現今社會嚮往神通與迷信盛行之際,為修行者敲嚮了警鐘,以及幫助讀者建立正確的靈性觀念和態度。盧師尊在書上透過一位前弘法人員「養鬼」、「拜鬼」的真實事蹟,由此導出「一日不修,一日是鬼」的文集主題,強調唯有真正的修行者(具備正見及正信,不心存僥倖),才能遠離鬼魅的干擾。猶如 盧師尊所說,修行不能虛假,若貪名利、假修行,終將墮入鬼道。
書中<鬼就在四周>一文指出,「鬼」並非是虛構,而是六道眾生之一,因業力而存在。事實上,佛教經典亦提及到鬼眾的存在,例如《仁王經合疏》裡所說的「八部鬼眾」。關於這些鬼神的由來,盧師尊解釋道,「這十方法界,有修行圓的,有修專面一方的,世有修行偏的,這就成了幽然之義,有念有思,自有生有滅,試問,何物不成形?」然而,在這本書上泛指的,是人死後離開肉身,「靈魂」仍持續存在的狀態,而按照盧師尊的說法,鬼幾乎是無處不在:
「據我所知。鬼其實處處都有,當然有些鬼是聚集在一個地區,有些較分散。聚集的地區是:墳場。醫院。寺廟。有應公。百姓公。納骨塔。火葬場。曠野。森林。河、海濱。電影院。……。其實人群聚集的地方也有,體育場、游泳池、劇院、遊樂場、博物館、植物園。另外,每一個人的住家均有祖先靈或是地基主、水子靈等等。」
盧師尊道出與鬼神接觸的經歷,固然為我們開啟對靈異世界的新視覺,但其真正的價值,仍在於對佛教正信的闡釋與教導。例如在「禪觀」方面,盧師尊認為,應依循文殊菩薩的教法:行者須體悟「身空、心空、法空、性空」的道理,方能避免在禪觀中被幻象迷惑,唯有是知幻離幻,才能不浪費光陰於追逐境界,而安住於「一」,進入更高深的禪觀。在修行的實踐上,盧師尊以自身的日課作為示範,並於書上說明:
「釋迦牟尼佛,是以『空』來解除所有的煩惱的。食 ── 供養。衣 ── 結界。住 ── 眠光。行 ── 精進。這些日常生活,其實都有煩惱,但行者是用『念』『住』來精進修習的。例如:寫作,我的一日一篇,就克服了懶惰。修法,我的一日一修,就克服了浮燥。疲累就片刻休息,一旦醒來,就禪思靜坐。」
並且,盧師尊再次提醒修行者:密教的戒律極為嚴謹,修行必須以「傳承」為根本依歸。在<禪境之見>一文中,更說出「正信正念」的重要,因為有了信力,必然生起精進力;正念是善,邪念是惡,大凡私心過重、執著名利的人,心生分別,終至「即身成魔」,甚至犯下欺師、滅祖、犯戒、破和合僧等大錯,這正是墮入「歧途」的象徵。
於是,我們可以看見,盧師尊撰寫此書的目的,在於喚醒眾人警惕:修行的正確態度,應是要謙卑和嚴守戒律,修行的方向應是「聖諦」、而非「俗諦」,切莫因「鬼通」而迷惑心智,重蹈前人犯錯的覆轍。正如盧師尊的教言:
「我們學佛是敬禮佛的正法。而不是去供鬼求鬼。學佛是正。求鬼是邪。神通是正。鬼通是邪。這是最基本的知識及智慧。這是盧師尊在這裡向大家解說法義,法義是正,就是正法。」

《天上的鑰匙》是 盧師尊第 260 冊的文集,副標題為「開啟上天之門」,歸類「般若哲思」系列的著作,書名本身正透露出作者的心意,因為,「鑰匙」一詞,象徵了修行的關鍵,它代表著心靈的淨化和修行的成果,換言之,修行人若想回歸天上的「家」,就需要這把「開啟上天之門」的鑰匙。
這本書的主題,是引導大家如何認識自己,學會怎樣去看穿生活中虛幻的表象,進而面對自身最真實的本源。這個也是「般若哲思」文集系列的精神:教人用智慧去思考,用修行去實踐,讓身心逐漸的邁向安穩與光明。
盧師尊首先引用普賢菩薩的警世偈:「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以此揭示生命的真相,並結合佛陀的教誨:「有生必有死、有強必有弱、有盛必有衰、此起必彼落、世上無常者。」道出了無常的道理:「生命在無常之中,無常是真諦,人生如夢幻,風中之燭,一陣風來,火就滅了。」由此導入書中<你必須明白「四聖諦」>的篇章內容,而闡述「四聖諦」~ 苦、集、滅、道的真正意義。盧師尊認為:
「明白了『四聖諦』,才了了自知自己,由『止貪』及『止執著』才能證得果位。若不如此修,永在六道輪迴,無有出期。」
教人認清生命真相之後,書裡進一步引導讀者融入佛教的生命觀: 應當活在當下、洞察生死的本質,超越輪迴之苦,最終證入究竟涅槃。盧師尊並引述佛陀的教法,闡明學佛修行的次第與正行,例如,以修習戒定慧 (三無漏學) 為實踐目標;發菩提心以利益眾生;保持中觀正見,不墮偏執「有」與「無」的二邊;行持六波羅蜜及八正道,乃至通達十二因緣。由此證知「無我」、「無常」、「空苦」的真理,從而明白修行的根本意義:
「我們由十二因緣法之中去思維,就會得到了『智慧』。如果『智慧』替代了『無明』。這個行者就解脫了,因為『無明』讓人在生死輪迴中,此起彼落,此落彼起。唯有大智慧者,無生也無死。」
書冊中亦闡述佛陀所說「眾生皆有佛性」的教義,並引述《六祖壇經》:
「萬法盡是佛性。般若佛性,在人間處處,因有迷心,不見佛性,若迷心去,佛性自顯。即是:迷者眾生。悟者是佛。」盧師尊亦曾寫過:「佛性是海。人生是波浪。你我在中間流浪。最終,還是回到海上。」
鼓勵和增長人們修行的決心,激發出離世俗的信念。
盧師尊強調,修行者在生活上應要恬淡寧靜,減少欲望,排除情慾糾纏,遠離是非紛擾,才能制心一處、一心不亂;在心靈方面,則可與道合一,修至與本尊相應。並在書中分享其修行體驗:
「我個人的經驗是,人只要修到『一心不亂』,自然一切靈明,我能與本尊互融,法流自虛空而降,充滿我身,我能證得:地 ── 堅固。水 ── 清淨。火 ── 光明。風 ── 神變。所謂修行,我個人先修戒,再修定,只要能定,慧則自來也。」
《天上的鑰匙》一書,旨在提醒世人莫要執著世間名相與虛妄,唯有破去幻相與妄念,方能觸及「佛性」最本源的真實,並輔以「事法」與「理法」之教導,啟發讀者思維,增廣眾人對佛法的理解。文集內裡尚有許多精采篇章,值得大家細心品讀,必能受益良多。誠願 開卷有益。

盧 師尊這一生在娑婆世界奔走,弘揚真佛密法,為的就是度化一切有情眾生。而所謂的度化,就是幫助眾生明白因果輪迴之理,進而懂得「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再透過真佛密法的修持,轉識成智,入三摩地,成就無上佛果。密教修行有三大成就,分別是:「持明成就。護摩成就。三摩地成就。」盧師尊的這一本《定中之定》,正是講述「三摩地成就」的專冊。
然而要真正獲得「三摩地成就」,所需的修行時間,雖依眾生根器有所不同,但多數眾生想要獲得此修行成就,或許需經歷無數的轉世輪迴。然而密教的修練,正是一條殊勝的捷徑。以 盧師尊傳授的真佛密法為例,每壇修法有前行、正行、後行。前行包含:大禮拜。大供養。發菩提心。四皈依………。正行包含:觀想。持咒。入三摩地………。後行是包含:出定。誦讚。迴向………。盧師尊告訴我們:「一壇修法中,最最重要的就是『入三摩地』」。甚至可以說,所有一切修法的段落,都是為了入三摩地所做的準備。
三摩地其實就是禪定的另一個名稱,在佛法的理論中,唯有進入禪定 (三摩地),才能真正的出脫輪迴。一般佛弟子對禪定 (三摩地) 的認知,就是一種「無念」的狀態,認為透過靜坐,比較容易進入「無念」的狀態。但真正嘗試過靜坐的人就會知道,要達到「無念」是非常困難的,甚至可以說不太可能。所以大多數的人信仰佛教、修習佛法,便容易停留在「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屬於行善布施持戒外功德的階段。因為「自淨其意」,也就是入禪定 (三摩地),實在是太難了,然而這才是真正進入解脫之門的無上密意。
盧師尊曾經書寫過非常多,關於三摩地的著作與文章。而這一本《定中之定》,更是鉅細靡遺的,將三摩地的定義,及如何進入三摩地的種種心要口訣,再一次完整的講述並書寫下來。有人問,為什麼 盧師尊要一再的強調三摩地的重要性呢?盧師尊在〈序 本書導讀〉文中如此說:
我感嘆的是,很多人無法學習佛法,這有很多因素:一、他根本沒有想過要學習佛法。二、他根本出生在沒有佛法的蠻荒之地。三、他出生在有佛法之地,卻愚笨,因緣不具足。四、他心有邪見。認為人生只有一世。五、他沒有緣遇到上師、善知識。六、他遇到宗教騙子。七、他遇到一天到晚說謊話的╳╳。八、他出生在地獄道。九、他出生在餓鬼道。十、他出生在畜牲道。十一、他工作忙不停,無暇學習。十二、他投生在天道,只顧著享樂。十三、他投生到無想天,千千萬萬年,也不知修行,無法解脫 (頑空)。十四、他一生都在造惡業。十五、他五根不具足。十六、他又聰明,又具福報,卻說佛法是鴉片。十七、他受魔控制。十八、他受鬼控制。十九、他受宗教騙子控制。二十、他想學佛,但四周全是詐財騙色的神棍,沒有善知識。
當我想到這些人時,心中悲痛,因此我只有一直寫書。盼望救度具緣者。
可見我們今天能夠皈依 盧師尊,修持真佛密法,如何能不自慶這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深厚的法緣呢?更應該好好體悟這一本集合聖者修行心要的《定中之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