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生活佛文集導讀《盧勝彥的金句》主講:釋蓮旺上師

蓮花逸婕報導


  2020年3月8日,「書墨傳世間讀書會」邀請釋蓮旺上師於西雅圖彩虹雷藏寺護摩殿進行導讀分享,這回蓮旺上師導讀第95冊《盧勝彥的金句》。以下是當日讀書會報導:

  今天要導讀的是《盧勝彥的金句》,這本書中的一篇文章〈無常〉。在講無常之前,我先提一下保險;我想很多人都有保險,最基本的是健康保險,當我們生病時,政府或保險公司會幫你給付一些費用。除了健康保險之外,也有關於房子、車子及旅遊的保險。就是說當我們遇到危險、傷害、損害,能提供到某個程度的保障,稱為保險。但我們也不能完全依賴外在的保險,像師尊傳過了金母八大法,就是讓我們身體維持健康。除此之外,像你雖然開車有車險,但你精神不濟、想睡覺,或是喝過酒,就不要開車了,因為很容易發生意外。

  老子有句話:「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像小孩子很喜歡吃紅豆湯,很甜很好吃,不過這樣甜度的紅豆湯我們不能吃一輩子,你吃到後來會出問題的,所以說在享受紅豆湯的福報之餘,你要小心,很多地方要做變化,因為「福兮禍之所伏」。當你在順境中,有很好的福報,因為大家都順從你,難免會產生放逸驕傲的心,比較會去輕視旁邊的人。你輕視了他們,產生不好的態度,自然他們的心會遠離你。你放逸了,不去努力精進的敬德修業,你本身的才能荒廢掉了,等到福報、順境過去以後,沒有人幫助你了,你的才能也比別人差,當然就容易遇到災禍。

  「禍兮福之所倚」,當我們在逆境遇到一些災難,這時就會特別謹慎小心,去思考如何去度過、解決這些災難,如果知道原因是在自己的能力不足,你會很精進、努力去學習自己所欠缺的地方。如果你是在生活比較不好的環境中,就容易體會到與你一樣生活在困苦中的人,能去體諒他們、敬重他們,以後災難、逆境過去了,你所尊敬的那些患難之交自然來幫助你,而且在逆境時所學習的種種才能、技能,會幫助你達到以後的成功。所以禍福是相倚靠的,它不是永恆的。

  「無常」,常就是固定不變的意思,無常把這個常否定掉,就是說沒有固定不變的。師尊說:「正當高興的時候,卻到來一個最壞最壞的消息。在最安祥的時刻,天崩地裂的大禍降臨,在最寧靜的時光中,突然有凶兆。」「我們去游泳,他害怕淹死。我們旅行住飯店,他害怕火燒死,我們乘飛機,他害怕跌死。」這些都是屬於一些憂患的意識, 因為太過害怕,因此產生恐懼的心。

  事實上,大家在潛意識中都有「無常」的觀念,只不過佛教徒的體會更深刻。我以前讀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最後他這樣結尾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最後這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也是一種願望而已,事實上也是無法達成的,因為蘇東坡已經過世了,他也沒有長久的活著。所以無常是人間的一個真理,蘇東坡內心嚮往的人長久,可以千里共嬋娟,事實上也做不到,只能說後人是在緬懷這個詞的境界而已。

  《涅槃經》:「一切諸世間,生者皆歸死,壽命雖無量,要之必有盡。夫盛者必衰,合會者別離,壯年久不停,盛色病所侵;眾苦輪無際,流轉無休息,三界皆無常,諸有無有樂。」

  「三界皆無常,諸有無有樂。」三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都是在輪迴中。如果人往生到三界,也會有生死,因此還是無常的。「諸有無有樂」,諸有即是指三界的一切事物,包括人、環境、一切都是沒有快樂的。三界又稱為三有,這裡的境界,事實上一切都是沒有快樂的,這是屬於修行的理念。在佛教裡面,因為我們在人間沉淪太久了,佛菩薩慈悲,教導真理,要我們從輪迴的漩渦中可以提升出來,出離輪迴的大海。所以第一是要有「出離心」,不要再因為情、愛、慾望沉溺當中,「三界皆無常」,都是沒有固定不變的事物。

  師尊在這本書對無常的解釋,是超越了科學的範圍。「無常是自己對自己的本性負責。」這是我(盧勝彥)想了很久,想出來的一句金句。「無常」雖是變幻的。但,其實是依著你自己的「宿命」而來。這是科學無法去印證的,唯有根本傳承上師、佛菩薩、歷代祖師的宿命通、神通可以去印證這個事情。你確認這樣的道理,很多的思想、行為會改變的。因為你知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是果,今生做者是」,這句話你認同了,就完全跟一般人不一樣了,你的所作所為都會考慮到「因果」兩個字。

  「無常是依著你自己的宿命而來。」在佛教的經典中,像五戒「殺、盜、淫、妄、酒」,我們佛教徒都要去守的,你不守的話,會有惡報產生出來,但是一般人不一定了解,很多人甚至不相信這個道理。無論如何,種惡因結惡果,那是無法避免的。如果你殺生了,在經典中提到一般是到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中去了,如果有幸轉世為人,會變成多病、短命的人。偷盜,如果轉世為人,你會遇到貧窮、困苦的災難。邪淫,如果轉世為人,你的妻子對你是很難貞良的。妄語,如果轉世為人,他所講的話,很多人都不會相信他。所以不單是苦難,無常的變化也有可能由好而壞,由壞而好的。《梁皇寶懺》:「為人長壽由持戒中來;為人端正從忍辱中來;為人音聲清澈,從歌詠三寶中來,為人潔淨無有疾病,從慈心中來」。這都是屬於在因果報應的定律裡,衍生為你以後的路與遭遇。

  好像種田一樣,你要得到果實,就必須播種,如果沒有去播種,是沒有果實的,所以不能去想不勞而獲。在因果的道理中,全都是一個施與受的關係,你有付出才有回饋,你甚麼都沒做的話,就甚麼都沒有。好像羅漢托空缽,即使是一個人精進學習空性,超越輪迴,但是他在人間空缽,沒有人要給他食物吃,這還是好的,因為祂畢竟是羅漢成就的。你如果不布施,又沒有好好精進修行空性,在人間生活是很可憐的,在精神上你會遇到很大的苦惱與痛苦,因為沒有人幫助你。所以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大家要警惕自己。

  師尊說:「我想,我們唯一要注意的是,在『諸行無常』之中,我們是否守護住一顆真誠純潔的心,這『真心』將是僅存的本性,真正有其價值的,就守護這『佛心』,其他的由它去『諸行無常』。」「守護一顆真誠純潔的心」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人生會遇到很多無常的變化,因為很多的順逆、盛衰、得失,會產生內心的波濤,有時價值觀會變得不一樣,有時會陷入天人交戰。所以師尊說:「守護住一顆真誠純潔的心」,很多事在與你無關時不當一回事,當你有切膚之痛時就不得了了。如果你要好好修行的話,要謹守師尊的教示與教戒,就是要「勤修戒定慧,熄滅貪瞋癡」。

  我覺得真誠的心是一個基礎,你要去學很多知識,才可以防範無常的變化,像身體也是如此。你要知道如何將身體調養好,什麼食物是你需要去吃,或是少吃。還有車子也是一樣,車子的性能,開車的安全規範、法規你要去了解。房子也是如此,房子種種的安全設施你要去了解與設置。工作也是如此,工作上的技巧與才能你要學得很完整,才可以在工作中不會產生弊端,你有弊端,災難就出來了。

  文章的最後面,師尊提到因為祂車禍而打破三關。

  第一關--大死一回,生死一如。(生死關)
  第二關--證見本來,一絲不掛。(名利關)
  第三關--粉碎虛空,洞明法相。(尊貴關)
  我破了這三關,更加證明:實修佛法。應用佛法。真了生死。

  這是重點所在!你修行的層次很高了,是來自於日積月累的雕琢,不是一蹴可幾的。實修、應用與實證佛法,需要你每天去做。像「布施」,如果沒有布施過的人,一開始要他布施一百美金,他會心疼的。但久而久之,一百美金對他而言,是會很歡喜的。像「忍辱」也是一樣的意思,別人罵你時,你如果沒有學習過忍辱,就像小說裡的古人,喜歡「快意恩仇」,但學了佛法就要知道「忍」,不只要忍,還要把它化為空性。

  密教的護法神-「喇呼拉尊者」就是一個例子。祂原來是在山裡面一個人修行,國王很欣賞祂,就引祂去皇宮說法,還跟他自己的妃子拜祂為師,受祂灌頂。但是有一天,奸臣毀謗喇呼拉尊者跟國王的妃子們有染,國王一氣之下,就要將喇呼拉尊者燒死,不只如此,妃子們因不甘心受辱而投火自盡了,這時候尊者看到妃子們因祂而死,由於自責,一念瞋恨的心,就變成了兇惡的護法神,沒有成佛。 

  不是說學了佛,你遇到了災難或毀謗,就完全可以忍受,你要去學習,要好好去磨練自己的。《金剛經》云:「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別人把你的身體割下來,你會不生氣嗎?你要經過多少的修行歷程,你才可以忍受眾生對你那種痛苦的行為?

  總而言之,無常的道理可以講得很深、很長,但今天所說的,是根據師尊的文章來跟大家做個導讀,希望大家有很好的收穫,南無阿彌陀佛,謝謝大家!


讀書會影片可上真佛般若藏網站www.tbboyeh.org會員交流區讀書會裡點選觀看,或點擊下方連結

贊助真佛報
前往贊助真佛報前往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