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週的《楞嚴經》開示中,釋迦牟尼佛為阿難尊者講授了「十二處」中的鼻根與嗅覺、舌根與味覺,本週將繼續講述「身與觸」、「意與法」的關係和作用。
釋迦牟尼佛對阿難說:你每天早上醒來,用手摸頭就有知覺,是手產生的知覺嗎?或者是頭產生的知覺呢?可是頭跟手一碰就有感覺,則手跟頭是一體的。如果是一體的,觸又從何而來?其實根本是沒有觸的,是虛妄的,感覺碰到身體的觸覺,根本是沒有自性的。
而所謂的「意念」,佛陀認為有三種狀態:分別是善、惡、無記。對自己與眾生都有益,就是善的。對眾生無益的,就是惡的。而非善非惡就是無記。佛陀更進一步問阿難:像善、惡、無記這三種,是你身體產生出來的?是你的心產生出來的嗎?其實也不是,是外面法塵產生出來?眼、耳、鼻、舌、身產生出來的嗎?其實也不是。所以佛陀意思是講,這個心也是沒有自性的。外面的一切變化,也是沒有自性的,我們就稱之為塵。想知道更完整精彩的開示內容,敬請詳閱本期真佛報。
2025年10月4日 聖尊蓮生活佛 主持「阿彌陀如來本尊法」同修 暨《大佛頂首楞嚴經》第 061 講-真佛報
2025年10月5日,聖尊蓮生活佛,主持「大白傘蓋佛母護摩法會」 暨《大佛頂首楞嚴經》第 062 講-真佛報
歷代祖師矢志學佛,追求開悟明心,但各有緣法。週六同修後有南非聯邦的弟子便提問:「六祖慧能」因聽聞《金剛經》「因無所住,而生其心」霎時頓悟。請問 盧師尊又是因為哪部經、或哪句話而開悟呢?
盧師尊回答道:六祖慧能的開悟因緣,其實就是「無為法」。釋迦牟尼佛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而「自淨其意」就是無為法。師尊本身是因為「無所得」這一句話,才有了悟境。確實,在娑婆世界能夠得到什麼?
而眾生身在滾滾紅塵,初基學佛難免有所求,週日法會後有台灣弟子則提問:師尊曾在 145 冊《當下的清涼心》書中提到,關聖帝君的金印有種種的妙用機關,是不是也是一種滿願法?台灣弟子提到,自己這些年的經歷,並未覺得事事皆能如意,然而遇到障礙時,反而有機會去反思自己,因而得到智慧提升,放下執著,現在也無所謂滿不滿願。盧師尊順勢回答道:眾生是永遠不滿足的,你這樣想,就已經是問題的答案了。更多的完整回覆,敬請詳閱本期真佛報。
2025 年10月4日「互動就是力量」第 514 集 - 請問 盧師尊 依哪部經典而開悟?-真佛報
2025 年10月5日「互動就是力量」第 515 集 - 「滿願法」是指引眾生 接觸佛法的法門嗎?-真佛報
近期網路流傳多首感人且具有法味的禪曲,是由一位低調化名為「仙家」的上師所創作,首首感動人心,在網路上引起討論。尤其最近一首〈佛母頌之與佛同行〉更是快速流傳,於是宗務記者特別採訪了這位「仙家」。
「仙家」在採訪中表示,因為近期具恩佛父根本上師 蓮生法王再次於法座上提起,瑤池金母回應法王的住世因緣不會太長久,並說道如要延壽,則要修長壽佛法。故宗委會呼籲並發起真佛弟子們修持長壽佛法迴向 根本上師,應此因緣特別創作了兩首與「請佛住世」有關的歌曲,希望與所有的真佛弟子共同響應,並且真正的了解「請佛住世」的真實意義。
仙家強調:其真正用意,並不是要表達告別,而是要提醒大家 —— 無常是真理,只要是肉身,別離的那天終究會到來。然而,師佛常教導我們要明白:真正的法身是不生不滅,「千處祈求千處現」。再更深一層,若能體會「請佛住世」的真諦,就會明白,佛是從未離開的;佛本不曾遠去,常存於世間的。詳細訪談內容,請詳見本期真佛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