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週的《楞嚴經》開示中,釋迦牟尼佛開始講授「四大」,也就是「地、水、火、風」四種自然界的元素,並認為四大不是因緣也非自然,但阿難尊者卻並不認同。
於是佛陀告訴阿難:人便是由地、水、火、風四大元素和合而成的。這四大和合的東西,每天 都在變,時間拉長了,你就知道它是天天都在變化。盧師尊以漂亮美女時間長了,變老了,就變成老菩薩;運動員年紀大了,他非退休不可;自己年輕時是帥哥,現在八十一歲,也是無常變化。
佛陀繼續告訴阿難:大地是由灰塵所組成,灰塵又可以再細分七分變成微塵,微塵再細分,終將變成空。所以最小的灰塵,就是虛空,虛空也可以出生色相。如果要變成空,這些微塵要到底要細分到什麼時候,它才會變成空呢?而小小的微塵要合多少微塵才能夠變成色呢?這世間的人不知道這些道理,認為是因緣所生或者是自然性,其實都是因為識心才有了分別,終歸是沒有真實的意義。想知道更完整精彩的開示內容,敬請詳閱本期真佛報。

2025年11月8日 聖尊蓮生活佛 主持「蓮華生大士」同修 暨《大佛頂首楞嚴經》第 071 講-真佛報
2025年11月9日 聖尊蓮生活佛 主持「黃財神護摩法會」暨《大佛頂首楞嚴經》第 072 講-真佛報

在蓮生活佛傳授的《真佛寶懺》中,有一個相當重要的觀想稱為「至上頂禮觀」。週六同修時便有馬來西亞弟子提問:這種頂禮「至上意識」的方法,可以融入在《真佛寶懺》「至上頂禮觀」的開始之前嗎?是否需要得到 師尊的灌頂呢?
盧師尊回答道:灌頂有兩種,一是形式上的灌頂;另一種是自己在修法當中,所得到的灌頂。你能夠跟本尊合一,無二無別,你就是本尊,你也就是上師,這就是圓滿灌頂。「至上頂禮觀」就是在訓練你跟所有的本尊能夠融合在一起,沒有分別。若還有分別,就不算是圓滿的灌頂。
週日法會則有馬來西亞弟子提問:弟子多年修行始終未能相應,亦未夢見師尊,甚至無絲毫感應,是否為破法器、蓋法器?如何轉為正法器?盧師尊回覆道:要成佛時間長得很,並不是每一個人都絕對會有感應。百字明咒就是一個懺悔法,能把一切的業障轉成空。你持百字明咒,可以清淨自己,把你的業障轉成空,沒有業障那就是正法器了。更多的完整回覆,敬請詳閱本期真佛報。

2025 年11月8日「互動就是力量」第 524 集 - 「至上頂禮觀」的修持?-真佛報
2025 年11月9日「互動就是力量」第 525 集 - 何謂「正法器、破法器、蓋法器」?行者如何轉為正法器?-真佛報

人生的煩惱和痛苦,來自一種看不見、卻影響一輩子的力量「習性」。從佛教的「業障」到基督教的「原罪」,都在提醒我們:人一出生,身上就帶著缺點與慾望,要修正這些,得花上一輩子的時間。真佛報本期專欄〈城市閱讀〉,馬偕醫學院臨床教授張明志在《隨時放得下的功課》中指出,習性不只影響我們的情緒和選擇,也決定我們對人生的態度。
真正的修行,不是去糾正別人,而是看見自己的盲點。很多人都很會看別人的缺點,卻不太願意面對自己的問題。張教授引用六祖慧能的話:「見己過,不見他人過」,就是最簡單、但最難做到的修行功課。當我們一直批評別人、跟人比較,只會讓自己的內心更不安。若能把焦點拉回來,就會發現,其實真正困住我們的,不是世界,而是自己。
要獲得真正的平靜與自由,不是去控制世界,而是學會放下對時間的焦慮、放下對空間的執著、放下對他人眼光的在意。想了解更多觸動人心的內容,敬請關注本期真佛報。

那些你沒察覺的人生陷阱 (文 / 時報出版 馬偕醫學院臨床教授 張明志)-真佛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