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週的《楞嚴經》開示中,釋迦牟尼佛為了讓阿難尊者明白,妙明真心並非肉眼可見的種種相,因此反向的用許多日常可見的事物或情境,為阿難舉例說明:上週是以健康之人,眼見無雲晴空,眼有疾者,卻見虛空中有飛花,但其實根本是幻化之花。
本週佛陀則以一個健康的人為喻,兩隻手掌互相摩擦,摩擦的時候,會產生不動感受,有時澀、有時滑、有時冷、有時熱。那麼熱從何而來?是掌心?還是虛空?盧師尊認為,這一段比喻,其實簡單來說就是觸,有觸就會有感覺,但這個觸也是虛妄。更進一步說,「五蘊-色、受、想、行、識」其實都是虛幻的。
佛陀再舉一個生動鮮活的事例,那就是望梅生津。這是多數人都曾擁有的相似經驗,看到梅子就會流口水,因為想到了吃它的酸。根本沒有吃到酸梅,但是你就已經流口水了。盧師尊也以恐高為例:你站在高處往下看,雖然沒有真的掉落,但雙腳是真的不聽使喚的軟了,這個就是想蘊,而想就是虛妄。想知道更完整精彩的開示內容,敬請詳閱本期真佛報。
週六同修後有新加坡弟子提問:師尊曾提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還要修「三十七道品」,其中便包含「四念處」。弟子有一個疑問,四念處是 (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在西方極樂世界已是殊勝的身體,為何還要去修四念處的罪業身體?盧師尊回覆道:西方極樂世界有「凡聖同居土」,就是凡夫跟聖人一起,,屬於帶業往生,既然是凡夫,就表示業障還沒有清除乾淨,修至圓滿才能真正成佛。
週日法會後便有自印尼的弟子提問:所謂名相是否指妄相,非相?本來面目、自性清浄圓明體、佛性、實相、無所住而生其心,是否不同名字而是同一個意義,指妙明真心?性和心是否相同?
見此問 盧師尊只笑答:這幾個問題,你應該去問釋迦牟尼佛。《楞嚴經》裡面講「離一切名相,即一切法」所以「本來面目、回歸本源、自性清淨、圓明體、佛性、實相、無所住而生其心」,確實都是同一個意義,但也都是名相,除了妙明真心實相以外,其他都是非相。更多的完整回覆,敬請詳閱本期真佛報。
世界真佛宗宗務委員會第六屆核心小組,展開世界道場巡迴交流會,首站於印尼召開。2025 年 7 月 5 日假座印尼雷藏寺祖師殿 Zoom 線上會議室,採實體與線上同步進行。
實體會議出席的有宗委會會長蓮花程祖上師、法務處處長釋蓮東上師、文宣處處長釋蓮悅上師。常務委員釋蓮飛上師、釋蓮祖上師、釋蓮樣上師,及 TBSN TV Indonesia 負責人釋蓮妗上師,印尼密教總協會會長蓮花月琴師姐、印尼密教總會代理理事長蓮花殷實師兄,印尼真青會會長蓮花召才師兄,以及印尼雷藏寺各級弘法人員一同出席。
首先宗委會會長蓮花程祖上師詳述密教總協會與密教總會的功能與責任,強調道場管理的系統化、專業化與合法化。並呼籲各道場成立「真青會」分會,推動「尋才、育才、用才、留才」的人才接班計畫。
印尼僧伽團主席釋蓮飛上師則針對印尼僧團現況進行說明,強調僧團高齡化與健康問題需全體共同面對,接著由宗委會法務處處長蓮東上師、文宣處蓮悅上師、監察處長老蓮僧上師報告各處業務,詳細內容請見本期報導。